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刘春霖,冒考却成末代状元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未知 北京晚报唐山 参加讨论


    
    第一人中最后人,只今四海剩孤身。
    平生竞曲沂公志,忠直难稽宋代臣。
    这是刘春霖《六十自述诗》中的四句。“沂公”指北宋名相王曾,王曾中状元回乡时,刻意躲开迎接他的官员与百姓,后任宰相。王夫之说:“王曾,宋之君子也。”
    刘春霖是科举状元,他这么写,乃自谦成就不如王曾,但王曾当年科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廷试均考第一名),也非刘可比。
    曾有人撰文称张謇是中国末代状元。
    张謇是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恩科考中的,且不甚光彩,据王伯恭《蜷庐随笔》称:“翁师傅(指翁同龢)得张季直(即张謇)卷必欲置第一,张子青(即张之洞的堂兄张之万,曾考中状元,后入值军机处,兼吏部尚书)不许,几欲与忿争。”
    刘春霖则是1904年慈禧七十大寿恩科考中的,比张謇晚了10年,第二年清廷便正式废科举。
    显然,刘春霖才是末代状元,故自称“第一人中最后人”,其实他不具备参加科举的资格,靠冒考取得成功。
    靠关系勉强获得资格
    1872年,刘春霖生于河北肃宁农家,父刘魁书在保定府衙门当差,母在知府家当女仆。
    刘春霖14岁才到保定陪伴父母,此前在乡间由祖父母抚养,传说祖母见黑豆里杂有高粱,只好一一分拣,刘春霖则直接将它们喂鸡,因鸡只吃高粱不吃黑豆,自然分拣完成,村人无不称奇。
    刘魁书是皂(即旧官府中的非正式员工),收入多靠盘剥,属“下九流”。据当时规定,皂“例不准为官,其子孙亦不准应试”,需“下逮四世,清白自守,方准报捐应试”。
    刘魁书的两个儿子刘春堂与刘春霖均好学,按当时规定,参加科举必须廪生担保才行。所谓廪生,又称廪膳生。明清时期,县府3年召集全县秀才,岁考一次,成绩好的补为廪生,按月享受政府津贴。此制创于朱元璋,到清代时,廪生每年可领4.8两白银。
    廪生担保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冒考和冒籍。冒考指考生身家不清白,贱民后代冒充良民后代。当时各地科举录取名额不一,常有人跨县考试,即冒籍。
    自雍正以后,清廷废除了贱民、贱籍制度,但冒考仍在严禁之列。咸丰八年(1858年),河北乡试,满洲人平龄考中举人,他喜欢唱戏,偶尔登台表演,“京师议论哗然,谓优伶亦得中高魁矣”,结果平龄不仅被革去功名,还被判死刑。
    刘魁书请同乡廪生胡光签为刘春堂和刘春霖担保,胡在他人劝说下,予以拒绝。刘家只好另找解廪生担保,好在刘家兄弟均考中秀才,得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
    状元也曾名落孙山
    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清代名臣李卫所创,后成北方最高学府。
    刘春霖入书院时,院长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吴是“曾(国藩)门四弟子”之一,严复曾向他学习古文,《天演论》的序即出自吴之手。
    莲池书院本为科举考试服务,但吴汝纶大量引入西学课程,在校10年,刘春霖学习了《西国哲学史》《欧洲外交史》《世界文明史》《天演论》等。因父母患病,相继去世,刘家兄弟一直无法参加科举,直到1902年才得以参加乡试,并双双考中举人。
    1903年3月全国会试,本应在北京贡院举办,但1900年庚子之变,北京贡院被毁,只好移到河南开封贡院。这次考试内容有重大改革,“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论均应切实敷陈,不得仍前空衍剽窃”,刘春堂考中进士,刘春霖却名落孙山。
    按常规,科举每3年举办一次,刘春霖只能等1906年了。恰好赶上慈禧七十大寿,1904年特增一期“恩科”,仍在河南开封贡院考。谭延闿考中第1名,刘春霖也幸运地考中第17名,获得进京参加殿试(共273人)的资格。
    清朝初期,皇帝会亲临殿试现场,但道光以后,皆由亲王代理。殿试共4道策论题,限一天内完成,据刘春霖回忆:“书写的时间,就要半天以上,真正构思文章的时间很短,否则就完不成卷。”
    考完后,阅卷人之一陆润庠指着刘春霖的试卷说:“此卷书法工整,为通场冠,廷试可望大魁。”但其他阅卷人不同意,最终公议将朱汝珍列为第一,刘春霖、张启后、商衍鎏列其后。
    刻碑还得自己掏钱
    刘春霖为何被选为状元?坊间传说颇多,多无依据。
    有人称慈禧因害死珍妃而讳“珍”字,加上朱汝珍又是广东人,与洪秀全、康有为同省,只好排名第二。但正式榜单出来后,商衍鎏升了一位,排到张启后前面,这又无人能解释。
    从策论内容看,刘春霖的观点确实不算高明,针对晚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局面,刘在殿试中给出的建议不过是“整顿吏治、加强军备、振兴实业、倡明文教”之类老生常谈。刘春霖胜出,可能与书法水平高有关。
    朱汝珍也是书法家,但他的字笔画粗犷,而刘春霖的字则柔中带刚,尤工小楷,时人称他“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并说“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据说翁同龢曾见过刘的字,惊叹不已,预言他将大魁天下。清代殿试“专尚楷法,不复论策论之优劣”,刘春霖捡了个大便宜。
    此外,刘春霖与慈禧曾有往来,刘的同乡郭寿轩在京经商,在他介绍下,刘在某王爷家任教,代他抄写奏章等。慈禧看到刘的字,十分喜欢,便让刘春霖替她抄佛经,并予以重赏。慈禧将刘拔为状元,或与此相关。
    发榜后,刘春霖等人见过一次光绪,但“跪在下面,又不敢抬头,只是趁退出的时候,偷偷地看了一眼,皇帝是一个瘦瘦的脸型”。这一年刘春霖刚32岁。
    按定例,朝廷会为每科进士制碑,置于太庙,但此时清廷国库空虚,无力为之,最后一科进士们只好自己出钱,制作了历史上最后一块进士题名碑。
    屡屡错过升职机会
    中状元后,刘春霖进了翰林院,第二年与同科进士沈钧儒、王揖唐等一起被派到日本政法大学留学。刘春霖学习刻苦,常与日本老师辩论,“讲师为创学说,余与问难推理至极,讲师嘉叹,卒不能答”。
    一年后回国,袁世凯推荐刘春霖参与新政,却未被慈禧批准,此后刘的三位老师杨士骧、陈筱石、朱经田联名保他入阁,亦未成功,后来虽升了一级,但无实衔,远不如同科诸人,刘曾自嘲说:“人有巧拙,拙者我之短,亦即我之长。倘随俗俯仰,恐用力愈多,见功愈寡。”
    刘春霖不善与人交往,他以袁世凯为后援,而袁的政敌颇多。且刘性格自负,京城有家染坊请他写招牌,他误将“染”字中的“九”写成“丸”,仆人指出笔误,被他狠狠训斥了一顿,诈称刻意如此,“以示不俗”。
    刘春霖后在资政院当议员,以好批评而著称,他自辩说:“语虽激切,实发于忠爱之至诚,在上可以对皇上,在下可以对国民,就是本议员见了监国摄政王,也是这样说,不敢作谄谀之词。”
    刘春霖原配夫人去世后,皇族裕庚(曾任清驻日、驻法大使多年)想将次女隆龄许配给刘,托刘的老师杨士骧提亲。隆龄在国外长大,精通英语和法语,曾在慈禧身边任女官,对刘春霖极有好感,刘却称:“裕老贵胄高门,生所不及,婚后往还势难相比,如高攀乘龙,恐日后贻害格格终身,请师代为婉辞。”
    刘春霖最后选择了沧州张姓女,婚后夫妻感情和谐。
    点一笔就赚一万元
    清灭亡后,刘春霖隐居在北京宣武门内前王公厂西口寓所,“终日以诗、书、棋为消遣”,极少对时局发表意见。
    1914年,刘春霖被袁世凯招入总统府,只做些杂务,他自嘲为“站廊官”。在袁克定(袁世凯长子)鼓噪恢复帝制时,刘春霖积极参与,曾作为直隶省(即今河北省)“请愿团”代表,进京“劝进”。刘春霖因此被任命为农事试验场(即今北京动物园)场长,刘在此工作多年,培养了许多农科学生,可这些学生毕业后无处分配,纷纷改行,刘遂心灰意懒。
    1917年,张勋复辟,刘春霖“穿戴上清朝的四品服装,也和众遗老共同到太和殿朝拜了溥仪宣统皇帝”。
    徐世昌担任总统时,刘春霖两次代表他到山东曲阜主持大成节祭孔典礼,名噪一时,这是他平生最风光之时。
    1923年,刘春霖退出政坛,每日到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遛弯,以读书静坐为乐,靠书法自养。
    旧时大户办丧事,需为逝者造牌位,并送到家庙中,牌位上写明“×××之神主”,主字上面一点不写,由大人物用朱砂点画完成,此即“点主”。刘春霖是状元,又是书法家,常被重金请去“点主”。
    上海英籍犹太富豪哈同去世后,他的遗孀罗迦陵为求隆重,在王揖唐牵线下,请刘春霖为哈同“点主”,另请清朝的榜眼(第二名)和探花(第三名)担任副“点主”。“三甲点主”轰动一时,刘春霖因此得了一万银元,另两人各拿五千。
    一生成败皆因状元名
    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几次派人找刘春霖,请他去做官,刘均装病回绝,自道:“我因一时之错,参加了张勋复辟,深感自疚。现在又要我在日本扶植下的宣统皇帝前任职,我是不去参加的,不能一错再错。”
    郑孝胥不甘心,亲自来找刘春霖,他们在清末有过相同政治主张,但刘不客气地说:“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岂能随汝而毁我之誉。”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好友金选三将刘春霖骗到天津,在英租界给他找了藏身处,但刘表示:“父老惨遭蹂躏,我当了逃兵,真是愧对先祖之教导。”坚决回到北平。北平沦陷后,王揖唐当了汉奸,几次请刘春霖出山,许以北平市市长之职,刘不为所动,骂王是“筋骨软的东西”。
    王揖唐一怒之下,让日本兵抄了刘春霖的家,刘春霖好藏书,积累善本超万卷,被全部没收,后在社会舆论压力下,予以发还。刘春霖患有心脏病,经此挫折,在睡眠中突然发病去世,时年71岁。
    当年不肯为刘春霖担保的胡光签晚年生活困顿,刘托人予以资助,胡称:“润公(刘春霖字润琴)不记我前嫌,我已敬佩不已,今尚惦记我的生活,助以重金,更为不安。过去之事,悔恨不及。”刘春霖却说:“以前之事,我从未记恨胡老廪生。”
    因为是状元,刘春霖虽经世变,一生尚算平稳;但也因为是状元,刘春霖被各派利用,壮志难酬。刘晚年热心公益,在教育、赈灾等方面贡献甚多。被赞为“中华脊梁”和“义士状元”,依然离不开状元这个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