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孙家南头村:丝绸之路从这经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6 宝鸡日报 于虹 参加讨论

    位于凤翔县城西南约 15公里的长青镇孙家南头村,古时是关中西部一个重要驿站,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不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要经过这里,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上。
    仓储码头见证丝路昔日辉煌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摇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代诗人张籍这首《凉州词》,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丝绸之路图景:黄沙滚滚、大漠孤烟、驼铃声声,迄逦西行的蕃商驼队。两千多年来,商人在丝路沿线建立商业据点,在经商的同时,也将彼此的文化传播开来。
    从古都西安一路向西,经宝鸡、甘肃河西走廊,过玉门关,穿越美丽的新疆,继续向西过阿拉木图、撒尔马罕、伊斯坦布尔等地区,在地图上将这些城市串联起来,画出一道曲折的线路,这便是古丝绸之路的线路。“古丝绸之路在宝鸡有两条线路:一条为汧河谷道,即水上通道;另一条为长安—雍城—陇州道的陆上通道。”凤翔县博物馆业务办文博管理员孙宗贤说,从周秦至明清,这两条线路一直是长安通往陇西的主干道,而两条线路都经过了一个古老的村庄——孙家南头村。
    9月 6日,记者来到孙家南头村,由于移民搬迁,村子不少地方已经荒废,河道里车辆正在施工,地里杂草丛生,只有少数农民依然住在这里,眼前的满目苍凉很难与昔日的繁华联想在一起。孙宗贤说,记得小时候,河道边芦苇荡漾,他和村里的小伙伴还经常在河里摸鱼抓蟹。
    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宝鸡市考古队联合组队,在孙家南头村发现了一处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大型漕运码头仓储建筑基址,证明了汧河当时水运能力很强,也证明孙家南头村一带曾经是一处重要的交通要塞。
    其实,早在秦时,河道就被开通使用了,我们的先祖和现在人一样,要是修一条运输道路,肯定会先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而天然的汧河谷道就满足了这一要求。汧河谷道又称汧水道,作为水陆同时都用的通道,从长安溯渭河西行至汧河口,沿汧河河谷向西北行进,经孙家南头村至千阳境内,北行至陇县,再西行经陇关到今甘肃境内。
    公元前 647年,秦国为救晋国饥荒,从凤翔到山西,车倒船漕,河道上往来船只络绎不绝。《禹贡》载:“天下九薮,此其一也。”隋代《九域志》载:汧源县有弦蒲薮,经长期淤积,决口变湖为川。可以看到,古时候的汧河水量比较大,大多时节可以行船,其上游今陇县境内蒲峪川,古时称“弦蒲薮”,就是有名的大湖泊。《陇县志》中还记载,唐武德八年( 625年)十二月十八日,水部郎中姜行本奏请于陇州汧源县修五节堰,引汧水通漕灌田,并进行水运。
    孙宗贤说,西汉仓储遗址曾是西汉时皇家水陆物资转运站。整个建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构筑工艺复杂。其中发掘的一组仓库宽60多米,深 28米,里面密集分布着柱基石式建筑,还发现了粮食。可以看到,为了防止粮食受潮,他们是把粮食架起来存放的。而这组仓库只是其中一个,从发掘情况来看,这组西汉仓储具有仓储转运和军需守备的双重作用,也证明孙家南头村在西汉时期有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
    唐三藏西游第一站在这歇脚
    《西游记》第十三回写道,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坚心磨琢寻龙袕,着意修持上鹫峰。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唐三藏出长安关外,马不停蹄,到了法云寺。本寺主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边,相见献茶。茶罢进斋。
    话说,唐三藏师徒四人,带着白龙马,从长安出发,从咸阳、兴平一带上塬,经武功、扶风、凤翔一路向西。他们第一站就到了凤翔。凤翔小吃众多,醋粉、韭菜饼、豆花泡馍、饸烙……这对于猪八戒来说,怎能抵挡住美食的
    诱惑,猪八戒自告奋勇去化缘,美食在手,他便兴冲冲地与师父会合,一行人便来到了法云寺。到了法云寺用过斋饭后,天已经黑了,大家坐在一起聊佛法。于是,唐三藏就把自己要去西天取经的想法说给了众僧,那些僧人听说后,觉得唐三藏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有的说水远山高难度大,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服……三藏听完之后,并没有多说话,他肯定也知道这些困难,都出来了,难不成我要回去,狠了狠心,还是继续上路了。
    孙宗贤说,这里的法云寺就在孙家南头村。 1998年,考古人员在村里堡子壕发现了“智普法云寺记”墓志砖,正面书“智普”二字,背面书“法云寺记”四字,均为墨笔楷书。其实,在 1996年 10月,雍城考古队对蕲年宫遗址试掘中在村子中间,发现了一处唐代墓塔地宫,从地宫先后出土两具约 1米见长的汉白玉石棺等文物,其中一具石棺中有长约 20厘米的鎏金小铜棺,里面是用丝绸包裹的佛骨和舍利子。 2000年,村民在生产取土中又发现了上小下大的葫芦状铁塔刹一件,也就是塔的顶端,这些证据可以说明,这里曾是唐代法云寺的所在。
    从《西游记》的描述看,法云寺众僧有五百余人,可以看出当时寺庙规模很大,香火也旺盛,而孙家南头村作为古代一个重要的交通道口,唐三藏西天取经必然要经过这里。到了后面,《西游记》还提到了一次法云寺,唐三藏曾给三个徒弟说,“我当年离了长安,在法云寺里立有宏愿,上西方遇寺拜佛,见塔扫塔。”可见法云寺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寺院。
    印度高僧中原传经在此讲经
    我们国家的僧人通过丝路将佛经取回,发扬光大,那么,外国的僧人是否也同样来过我们国家?孙宗贤说,早在唐三藏之前,东汉时期,就有印度高僧摄摩腾来到中国,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佛教僧人,也是第一个来自印度的和尚,而且他还来过孙家南头村。
    在距蕲年宫遗址以北不足 200米处有一座罗钵古寺。古寺前有一通清道光十年的石碑,题有《重修罗钵古寺碑记》。碑文上记载了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印度高僧摄摩腾为传播佛法,从印度不远万里来到中原,并在这里歇脚,为大家讲法论道的场景。碑文还记载了在唐代,罗钵古寺是一座非常宏伟的寺院,分为前、中、后殿,当时不少外地香客前来礼佛烧香。
    孙宗贤回忆说,至于罗钵古寺什么时候建在这里的,他也不知道。只知道在罗钵古寺往东不远处,有一个叫罗钵村的小村庄,大家也说不上来,为什么罗钵古寺不在罗钵村,而修在了孙家南头村。听老人讲起,庙门不远处还有一座非常大气的戏台,这里每年都会举行庙会,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到这里来。一直到民国时期,随着村里人数不断增加,寺庙香火不似从前旺盛,于是村民就把部分寺庙拆了,周围盖起了房子,到后来,戏楼也被荒废了,只能拆掉在原址上盖起了新房,如今的罗钵古寺只剩下一间小庙,也已经被荒废掉了。
    不论是西汉仓储,还是唐代的法云寺,这些都证明了孙家南头村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贯穿中西方的物资贸易大通道,而且是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世事变迁,许多历史事件都被湮没,但是从凤翔不少地名中能发现,丝绸之路曾经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