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 陶琦 “冠带”在古人的服饰文化里,是身份礼仪的象征。“带”是古代男子系的腰带,用于缠束外衣,令形象干净齐整。为便于调节,腰带上都缝缀有带扣,可以随时调整腰围尺寸。带扣多用金属制成,官宦缙绅为了彰显身份,还会在带扣上镶嵌各种宝石,以标榜自己出自名门世族,习于礼教。历经岁月的磨蚀,原本丝质或革质的腰带已经毁损不存,惟有带扣留了下来,成为见证古代衣饰时尚的收藏品。 古人的衣服,都是宽袍大袖,没有纽扣维系,行动很不方便,故人们会在腰部系一根带子,把衣服扎紧。同时,腰带上还可以系荷包、褡裢、玉佩等饰品,可以化解衣服没有口袋、无法携带钱物的弊端。如《水浒传》第42回:“且说公孙胜依旧做云游道士打扮了,腰里腰包肚包……便下山来。”腰带多用丝质品或皮革制成,两端附有挂钩和系孔,用时相搭扣紧,即可束住外衣。《史记》载,管仲原本为公子纠做事,公子纠与齐桓公小白争夺王位,管仲用箭射小白,幸得金属带扣遮挡,小白才侥幸得免。春秋时期,带扣就是王公士大夫的日常用物,为人们的服饰容态端庄娴雅,提供了坚硬的逻辑前提。 科举制度兴起之后,新科状元被誉为“天子门生”,授职时皇帝必赐衣冠,其中就包括腰带。带扣由此成为社会审美情趣与生活理念融合的载体,集形式美与富贵内涵于一身,是士大夫实现身份认同的饰物。白居易诗:“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李贺诗:“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从诗中可以看出,在唐代,美玉、宝石、犀角等贵重材质就已被应用到了带扣制作上,成为文人名士讲究排场、配饰仪表的道具,代言着高贵时尚的品位。 带扣的材质,以铜质最为多见。因金银较软,难以承受拉扯,铜质牢固,可加工的余地也大,故被广泛使用。带扣的形制,也非常多变。简单的就是一面带有挂钩的圆牌,腰带的另一头设有系孔,用挂钩扣入系孔之内,就把腰带系紧了。复杂的带扣会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缝缀在腰带的不同部位,根据需要组合搭扣在一起,同时还可以系挂荷包、扇络、眼镜盒、褡裢、表袋等饰物。 此外,带扣的正面,还可以镶嵌各色宝石,提供一种镂金错彩的视觉效果。北京故宫博物院曾展出一个带扣的系列藏品,上面镶嵌的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碧玺、玉石,都是以原生态的样貌呈现,工匠巧妙根据宝石的形态,设计组合图案,既给人艳丽夺目的视觉感,又能令佩戴者平添生气,蔚成华美叙事的豪奢格局。 收藏带扣,须注重审美价值的内涵。尤其在材质相当的情况下,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决定性的元素。所以,玩家不仅要有辨别材质的精准眼光,也要有良好的艺术感悟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