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缤纷羊城镌刻千年记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人民日报海外版 高炳 参加讨论

    “瓜果跽拳祝,睺罗扑卖声。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南宋诗人刘克庄吟唱粤人市井风情,道出岭南七夕盛景。从宋朝起,七夕乞巧节便在广州城风行起来。
    广州是一座蕴藏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千年名城。七夕乞巧、沙湾飘色、水乡节庆等民俗活动,都闪耀着千百年来浸润的传统。时移世易,但千百年的记忆更加鲜明。在今日羊城,传统与现代交融,映出别样的精彩。
    千年乞巧再现盛景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宋人秦观的《鹊桥仙》,可谓古代七夕节诗情画意的绝佳注脚。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民间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广东,若论最具浪漫、传奇色彩的,可能就是乞巧节了,人们俗称“拜七姐”,广州一带则是“摆七娘”。
    据《七夕天河 梦圆广州》记载,关于广州“七夕”的传统,可追溯至宋朝。“千门日照珍珠市,万瓦烟生碧玉城”,身为世界大港,宋朝广州城的繁华可见一斑。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夜,妇女们都在庭院里摆设瓜果,结彩缕,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巧。所谓穿七孔针,就是初七的夜晚,只有半弯月亮,光线比较微弱,女孩们拿起彩缕,对着月亮,把丝线从针孔中一一穿过。月下穿丝,便是手巧的证明。
    古代南粤七夕活动可谓丰富多彩。除了乞巧,还有摩睺罗的扑卖,沐浴天孙圣水,曝晒书帙、衣服等。随着海上通道的拓展,广州从“五羊传说”的鱼米之乡,发展成一个连接中原、通向世界的商都;乞巧民俗也从原来的祭祀星辰、崇拜七姐、祈福婚姻、辟邪健身等发展为多种愿景,成为老百姓广为喜爱的以女红为主体的民俗节日。
    据介绍,在岭南地区,从筹备到展摆,村中有长达百日的乞巧活动。村中要成立“七娘会”来统筹组织,由姑娘们选出“七娘会”负责人,分工筹钱集资准备乞巧。有的村落甚至早在开春时,就开始筹备过节所需的用品。七夕前的两三个月,姑娘们便开始动手制作了,她们用彩纸、米粒、芝麻、瓜子等材料制作成花朵、微型器皿、公仔等各种精美细致的小手工艺品。离七夕还有半月左右,就要将谷物放入瓷碗浸泡发芽,制作成“拜仙禾”和“拜仙菜”,供“摆七娘”用。
    七月初六晚上,庭院里张灯结彩,姑娘们在各自家门前或厅堂中摆设八仙桌,插上香烛,点起最好的檀香,摆上精心制作的各种小手工艺品,纸做的时花和水果、胭脂水粉,或者木头做的台椅、桥凳、高脚凳等。七夕供案必须摆设如下物品:茶杯7只、香5炷、筷子7双、缠脚鞋7对。还有牛郎和织女,喜鹊和鹊桥,各种戏曲人物和公仔以及七姐衣和七娘盘,还要准备拜仙禾秧和清水一碗。总之,一起摆设陈列供人参观欣赏,就是“摆七娘”。
    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的珠村,是广州市天河区东面一个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自然村。这片6平方公里的土地北依大灵山,南面珠江河,一条名叫珠溪的小河环绕着村落。村内绿树成荫、古祠堂密布,珠溪水与村中的古祠堂、古庙、古民居相映成趣,构成了和谐宁静的南国水乡。
    1998年,珠村“摆七娘”重新回归大众视线;2005年首届广州乞巧文化节落户天河珠村。渊源深厚、特色鲜明的乞巧文化节现已成为广府文化的新名片,七夕乞巧在当今时代再次闪耀璀璨光芒。
    8月5日至10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广新局、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河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16·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天河珠村隆重举行。作为主会场,珠村七夕乞巧风情浓郁:潘氏大祠堂明德堂展示了摆七娘、拜七娘、送七娘等传统民俗活动,新增了“织梦岭南走进珠村”7大主题活动;乞巧苑七夕主题公园里设有汉式歌舞、古筝古琴、汉服体验、汉文化展示等多个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同时还有投壶、穿针比巧、抛许愿球、七夕灯谜等民间传统游戏,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在分会场广州塔,“七夕风情展芳华”参赛精品让市民大饱眼福。其中,红木宫灯罗昭亮大师耗时一年为本届乞巧节特别定制的红木供案,让市民零距离领略到了精巧的木制微型工艺。其他乞巧供案的展示,引得观众直呼精彩。
    据悉,今年的乞巧文化节别出心裁,呈现出诸多创新亮点——将乞巧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向观众展现了新颖独特的“乞巧情缘”;在珠三角地区选拔了一批具有广东民俗特色的艺术品到广州集中展示,拓展乞巧民俗活动的艺术视野;乞巧文化节走出珠村,在广州塔上玩出了新花样,既为“广州最高点”增添了浪漫色彩,又让古老的乞巧节感受到年轻的脉动。
    岭南民俗历久弥新
    除了七夕乞巧节,广州的各类文化民俗活动绚烂多彩。
    在广州番禺沙湾镇,800多年的发展历程培育出了沙湾飘色、广东音乐、沙坑醒狮和沙湾兰花等民间艺术精品。起源于明代中叶至晚明时期的沙湾飘色,是一项具有沙湾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它集合了材料、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工艺,以色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通过色梗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表现某个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片段。
    长期以来,由于在狭窄的古巷道中巡行,沙湾飘色以一飘一屏为主,整体造型娇小玲珑。人物身着广绣精品,披金戴银,扮相俊俏。连接“飘”“屏”的色梗纤细,通常以符合故事情节的花草、竹枝、宝剑、活鸟、团扇等不可负重之物做装饰,来承托“飘”的重量。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沙湾飘色呈现出精、巧、奇、艳的艺术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沙湾镇多次举办大型飘色巡游,并积极组织板色参加各地民间文化活动,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场面轰动,热闹非凡。据介绍,沙湾飘色现存100余板色,每一板色都有一个主题内容,分为4类: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戏剧故事,如《水漫金山》;祝福吉祥如意的,如《青云直上》;反映当地民俗风情的,如《雨打芭蕉》。这些精美的工艺表现出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广州,传统的民俗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历久弥新。与此同时,现代动感的文化活动也多姿多彩。
    今年3月3日,伴随着2016只不同品种、色彩艳丽的蝴蝶被放飞,“2016广州水乡文化节”在南沙区正式拉开帷幕,这一拥有10年历史的节庆活动已成为广州南沙的闪亮名片。
    南沙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深厚的民俗文化、地道的传统美食、淳朴的乡约民风,随着水乡文化节声名远播。与此同时,南沙天后宫、南沙炮台、南沙湿地、南沙十九涌码头、黄山鲁森林公园、东涌水乡瓜果绿道和黄阁麒麟文化等都在水乡文化节上洋溢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据了解,今年的广州水乡文化节与往届大不相同,持续时间不再是一周或10天,而是贯穿于2016年全年。此外,本届“广州水乡文化节”也颇有新意,由“春播”、“夏爽”、“秋庆”、“冬舞”四个内容板块组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品。
    “春播”、“夏爽”、“秋庆”、“冬舞”分别以“游”、“玩”、“食”、“舞”为主题,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反映务工人员拼搏向上的“同饮一江水”2016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南沙“海上丝路”水上运动欢乐汇、南沙水乡“彩果时尚音乐节”、水乡集体婚俗展示、非遗项目麒麟舞瞻仰活动、中国·广州南沙标准舞拉丁舞世界公开赛等20余项活动将充分展示南沙不同寻常的水乡魅力。
    作为2016广州水乡文化节的夏季主题活动之一,“第八届广州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4月28日在广州南沙天后宫景区拉开帷幕。当天上午,由4条舞龙和20头醒狮组成的妈祖巡游队伍,从天后像处祭拜台出发,前往滨海码头举行妈祖海上祈福仪式,由祭拜司仪、天后护航使者组织海上祈福,并从海上迎回妈祖,此举寓意海上女神妈祖福佑南沙、祈福平安,标志着妈祖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保护神,将庇佑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南沙,在2016年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开幕式上,由200多名少男少女组成的歌乐舞团,穿着传统服装进行30分钟的大型妈祖文化表演,严格遵循传统、效法典仪,迎神上香、诵读祝文、行礼奏乐,营造出一种平安吉祥的氛围,弘扬妈祖造福人间、护佑一方百姓的良好愿望。
    在开幕式当天,除了海上迎妈祖巡游仪式、大型拜祭歌舞表演外,还有《妈祖颂》歌舞表演、祭拜妈祖仪式、祈福仪式、大型舞龙醒狮列阵《龙腾盛世》以及麒麟舞、咸水歌等非遗文化荟萃秀活动。
    目前,广州水乡文化节的知名度已扩大至整个羊城乃至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越来越多的市民期望借文化节到南沙一览南国水乡风光,感受独具特色的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