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西北郊10公里,2200年前汉长安城遗址静静矗立。 当全国城市媒体社长总编西安采访团踏上这片占地36平方公里的遗址,将视线投向随处可见的城墙根、宫廷石柱时,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翻开:张骞揭皇榜毛遂自荐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一个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都以此处为起点,令人肃然起敬。 这里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 “这么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又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矛’和‘盾’都交给你们了,自己想办法。”当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主任毛新亮向采访团一行说到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士的这句话时,他真真切切是感慨万千:“这对矛盾真是让我们很难。为了保护这块珍贵的历史遗迹,西安不计短期得失,投入已超过100亿元。” 村落叠加于遗址之上,世界级遗产保护遭遇世界级难题 历史考证,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为起点。作为西汉帝国的政令中心,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级遗产的保护遇到的是世界级难题。16年前,这里村落林立、人口集聚。2000年前后,汉长安城遗址范围内还盘踞着54个村落,村子与遗址交相叠压,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对遗址保存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经济发展与历史遗迹保护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西安果断选择了后者。 毛新亮说,西安市将这块地方列为“特区”,2012年专门成立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特区管委会,并启动未央宫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工作。 举全市之力,投入百亿成就“西安速度” 按照申遗要求,盘踞于遗迹原址的村落、工厂都需要迁走,这将是一大笔投入,估算下来投入超过100亿元。 钱从哪儿来?西安的做法是举全市之力,通过市财政、自筹、贷款、引进社会资金等多种渠道筹措。 申遗创造了一项“西安速度”:接到申遗任务之后,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特区就完成了9个村、1.5万人、近4000户群众和1300多家企业的搬迁。此后,又按照申遗要求,整理土地1万多亩,清理垃圾320万立方米,栽植树木3万棵,种植草坪200多万平方米,恢复汉代道路20多公里,完成未央宫前殿、西安门、西城墙等162处文物本体展示工程。 2013年10月12日,未央宫遗址申遗区顺利接受了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的现场验收,2014年6月正式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不以短期利益为目的,保护先于建设 西安对待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态度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不计短期利益,暂时不在遗址上进行现代化城市规划。 记者站在汉长安城遗址放眼望去,除了几个游客服务中心、文物陈列馆,几乎没有新建景观,看不到一丁点商业气息。遗址上的断壁残垣保持着原始的样貌,细雨中,古老的城墙根手工花纹无声诉说着历史的风霜。 毛新亮边走边介绍说:“地面上用铁网块盖着的道路是原来的宫院道路,而石砖围起来的长方形空间则是当年的宫殿院落。遗址里种植的植物,都是经过考证在汉代常见的物种,从而保证遗址的原汁原味。” 没有常规旅游景点屡见不鲜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餐饮、酒店,历史就像被放进一只真空瓶子,瞬间凝固。 按照《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大遗址保护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到2020年12月,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将完成建设。未来的遗址是什么样子? “首先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其次要避免因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迎合市场低层次需求。汉长安城是中国重要的历史遗址,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建设不要操之过急,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建设方式有无限可能,比如借助先进VR技术重现当年辉煌也是一种可能。”毛新亮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