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陈勤建:中国民俗蕴涵的情感与智慧(3)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纪检监察报 陈勤建 参加讨论

    四
    中华先民在谋取自身的生存发展中,在先天的生态环境里,特定的农耕生产、生活民俗活动中,观天察地,顺应农时,不断实践,产生了许多与自然界和宇宙和谐相处而又利己的知识智慧。去年,进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称赞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也是杰出的典范。
    我国悠久的历史,在节气中又孕育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节日,其间也充满着中华的生存智慧。端午节及其端午习俗就是其中的一个。端午习俗,它是我国远古时期“春俗”衍化发展的文化结晶。其根源,在于我们先民在特定时段的生存境遇里,在宇宙与人作为共同命运体的独特意识与感悟下,触景生情,深切体验,而采取的一种利用自然物的正能量,对抗自然力的负能量的自我保健行为。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北京、上海、香港电视台联合在上海电视台举行中华文化知识竞赛,我代表嘉宾队抢答“端午节由来”的题目。在介绍其多种来源后,总结道:这是我们中华先民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共存斗争中,自我健身保护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最早卫生节的雏形。为什么这么说呢?春夏之交的农历五月,多阴霾不正之气,蚁蝇孳生,百虫出动,是流感、腮腺炎、猩红热等流行传染病的易发季节,古人就称其为恶月、毒月。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为了驱邪祛毒,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知识经验来防病强身。古书多有记载。《荆楚岁时记》曰:“是日(端午节)竞采杂药。”《夏小正》曰:“次日蓄药以除毒气。”端午节便成了人们打扫卫生和驱瘟压邪之日。为此,家家户户有挂艾叶、菖蒲、食粽子、饮雄黄酒、赶鸭子等习俗。
    过端午的这些习俗行为,看上去是我们的一种生活信仰,实际上蕴涵着长期积累的新的生存经验和智慧。现代科学研究,艾叶、菖蒲,具有抗虫害、病菌的药理作用。又如粽子。在古代,甚至在今天的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它是一种春季农事活动中保健又方便携带的干粮。粽叶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在没有冷冻保温设备的古代,做好的粽子一般放在通风的地方,一二个月都不会坏,农忙时日下地劳动带两个粽子,另加一壶水就走了,比做饭容易。这是我们生活经验和智慧的展现。史籍上,“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为何要吃这些食物呢?因为防疫保健。“角黍”,即粽子,有保鲜的保健性。
    端午节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季节性自然保健卫生节。在历史长河中,它不仅包含着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意义,逐步还被赋予了不畏自然和社会险阻的新意。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等诸多文化内涵,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弘扬爱国主义和传统民俗文化的盛大节日。此外,从深层文化角度来看,端午节还蕴含着我们的先辈对天、地、人——身体和心灵融和的感悟、调和、调适的精神文脉。它是我们先民所创建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一朵奇葩,今天,依然是多元文化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精神力量。
    结语
    对于中华民族民众日常生活的民俗,我们需关注的是蕴藏在这些生活民俗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内涵,知识与智慧,及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固有的情感和思想。我们从中华民族普通家庭流行的“祭祖”等“家”的民俗中,发现国人固有的小家、大家、国家,家国一体的睿智;从生老病死的人生礼仪中看国人的“生生不息”生命理念;从传统的菜肴制作民俗中,看到国人“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方式。流溢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意念。这些不仅仅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民俗积淀的精髓,也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同地区之间人民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永恒期望。中华民族的民俗,博大精深,这个智慧宝库,我们应该好好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