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壮学研究动态(2016年):壮族民族文化研究(上)(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孔敬 参加讨论

    
    壮族民歌研究一直是壮族民族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央民族大学李锦芳等研究了云南广南县壮族八宝歌书,八宝歌书是刻写在日常器物上用于提示民歌内容的表意图符,图符及民歌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人生价值观、生产生活知识经验、社会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歌书图符共1070个,去除重复、异体有802个。歌书图符有独体图符和含2到5个部件的合体图符,图符部件的组配方式有按空间位置组合、主次组合、并列组合3种。歌书图符的表意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以象形和会意为主。
    广西师范学院黄桂秋研究了中越边境壮族歌圩文化的恢复与重建。广西中越边境沿线有防城港、宁明等八个县(区、市),除了东兴市,其余7个县区都是壮族聚居区,历史上盛行壮族歌圩风俗。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文化功能丧失,壮族歌圩面临着歌师歌手后继乏人、歌圩听众不断流失、传统歌圩点风光不再的窘境。运用文化恢复、文化重建理论方法,实现壮族传统歌圩的恢复和重建,对于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越边境民族文化交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河池学院艺术学院王克永认为:当前宜州壮族山歌文化的家庭传承、社区传承、学校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对此,可通过增强家庭成员的民族自豪感、采取奖励措施来加强壮族山歌文化的家庭传承,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创建社区壮族山歌合唱团来加强壮族山歌文化的社区传承,通过在音乐课教材中融入壮族山歌元素、加强师资培训、成立学生山歌合唱团、营造壮族山歌演唱氛围等来加强壮族山歌文化的学校传承。
    百色学院蒋明伟认为: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以及政府对壮族民歌文化传承引导不足与民间资本对壮族民歌文化投入缺失,传统壮族民歌可持续发展面临歌手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与年轻核心传承主体严重缺失、知识型歌手传承断代与歌曲创作和传授人才稀缺、壮族民歌关注度日趋降低与外在支撑环境支离破碎等问题。可通过内容、场域、主体三重转型来促进壮族民歌文化可持续发展,即融合现代文化元素提升壮族民歌社会适应力,以现代文化生活为依托重构壮族民歌新型支撑环境,以多元主体取代单纯壮族拓展壮族民歌传承空间。
    中南民族大学高卫华等研究了电影《刘三姐》对壮族山歌的文化传播影响。《刘三姐》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一个范本,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通过影视媒介与民间"传播领袖"的勾连,完成从传说到银幕、从幻象到现实的形象转换,创新性地整合传播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形象,其传播路径值得深入探讨。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受商业影片的影响,出现数量逐年减少、作品质量下降、票房惨淡等问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传播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亟须引起高度关注。
    中国音乐学院肖璇认为:村落共同体的聚会对歌浸淫了个人注入集体的生命过程。对歌仪式作为个人与集体间的中介物,有着结构和系统化的行为特点,包括对歌音乐与程序的传统规定性、对歌内容的世代承袭。如果说仪式是一场场展演,脚本则是仪式展演中模式、结构化的部分。中国各地区的两性对歌从音乐至仪式性脚本均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如广西南部壮族民间的夜间聚会对歌,其音乐形态与仪式性歌唱中的结构化部分,即充分显现出自身的特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何平等认为:壮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从生产劳动到婚丧嫁娶都充满着优美的山歌,壮族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壮族山歌反映了壮族自然至上和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关系的自然生态意识,它在客观上致力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与发展民族经济有相通之处。吸取壮族山歌的自然生态意识,发扬生态保护实质,对壮民族地区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