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7期发表有关新媒体的研究论文2篇:《促进还是抑制?互联网使用对公民参与的影响——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王润)、《流程管理视角下高校热点网络舆情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凌晨), 2017年第5期发表有关新媒体的研究论文1篇:《论大数据模式对媒体融合的推进作用》(殷俊,柳青) 《促进还是抑制?互联网使用对公民参与的影响——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对用实证数据对互联网究竟促进还是抑制了公民参与行为以及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做了研究,作者认为:互联网使用对公民参与带来积极影响。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为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参与水平与年龄呈反比,但与个人收入水平、城乡差异无关;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对线下公民参与有积极影响,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网络社交活动、网络娱乐消遣行为均对线上公民参与产生积极影响。 《流程管理视角下高校热点网络舆情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一文提出了一个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绩效的评价模型。本文首先总结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四个独特特征,即言论群体性、评论非理性、主题鲜明性和传播扩散性(只有群体性,或羊群效应的特征比较独特,其余都是一般网络舆情的共性,因此本文也对一般舆情管理有借鉴意义:编者注);其次,分别从网络舆情收集、处理、分析和对策建议四个方面构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绩效评价划分为收集-处理、处理-分析、分析-对策三个决策单元,围绕综合评估的三要素,即权重、指标数据来源、综合评价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设计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最后,结合案例应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绩效管理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论大数据模式对媒体融合的推进作用》提出,大数据在媒体的推广应用颠覆了传媒行业固有的运作模式,对传媒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大数据的应用推进了媒体融合的进程。文章分三个部分阐述,包括:一、大数据思维对媒体融合的影响(整体性、引领性、前沿性、操作性、传播性),二、大数据模式在媒体融合中的功能(复合化传播主体、多维化传播渠道、立体化传播受众),三、大数据模式对媒体融合的作用(催化剂、净化剂、塑化(塑造)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