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民族事务治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引下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民族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正伟提出的“重在平时,重在交心”,是促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新理念。 “重在平时,重在交心”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的关键是争取人心、凝聚人心、温暖人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应归结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中华民族才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重在平时,重在交心”就是要“鼓励与少数民族群众加强联系,促进民族团结” ,就是要求民族事务工作者带着感情和责任去倾听各民族群众的心声,切实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排忧解难。 加强民族团结,就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重在平时”是指要把民族事务工作做在“平时”,加强民族事务工作部门自身能力建设,增强服务民族政策决策和处理复杂民族事务的能力,要提高民族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精细化水平,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各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因此,应长期坚持和不断丰富,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加强民族团结,还要重在各民族之间的“交心”,即消除民族间的不信任。民族团结是“千里堤坝”,民族间不信任是“蚁穴”,应该牢记“千里堤坝,毁于蚁穴”的道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事件发生后,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民族间的不信任,进而影响到民族团结。“重在平时,重在交心”是当前我们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的指导思想,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民族之间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不信任。 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落实“重在平时,重在交心”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实践,同时,还必须确立民族领域的“三个自信” ,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发展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