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思想精华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必须弄清楚要传承和弘扬什么,也即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哪些值得今天传承和弘扬的思想精华、智慧启示的问题。相比于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这一问题要更复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要弄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智慧启示是一个宏大的理论课题,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共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作过多次阐述,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参考。从已经公开的材料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比较集中的阐述主要有如下几次: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时,特别强调要学习文史知识和传统文化。他认为,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重点学习和掌握什么呢?他列举了能够突出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12)2013年4月19日、2014年10月13日分别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以及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侧重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勤政爱民、廉政尚德的内容。比如,关于“民惟邦本、政得其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重视人心向背、警惕骄奢腐败导致衰败亡政等历史规律的认识(13);关于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以德、正己修身,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公生明,廉生威”,“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等重视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我国古代实行的监察、御史、弹劾、谏官等监督官吏勤政廉政的制度,等等,所有这些都对我们今天治国理政特别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14) 如果说上述几次是习近平总书记侧重从加强领导干部修身和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角度说的,那么下面几次则是侧重从提高社会大众的道德水平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讲的。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工作、2014年2月24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比如,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君子忧道不忧贫”,要恪守“良知”,做到“俯仰无愧”。再比如,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要“止于至善”,有社会责任感,追求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倡导“兼善天下”、“利济苍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做君子、成圣贤。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独特的思想理念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道德规范,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15)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重点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以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支撑的思想和理念。他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所主张和倡导的“民惟邦本”、“民贵君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德不孤,必有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思想和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应该认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作用(16)。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则把视野放到整个人类社会的高度,着重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解决当代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诸多难题的重要启示。他重点列举了15条相关思想:“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17)。 综上所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值得今天传承和弘扬的思想精华、智慧启示也即是传承和弘扬什么的问题,虽然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在哪一次讲话中集中、系统阐述,但他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相关论述依然意义重大,不仅极大地推进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认识,而且为我们继续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基本方向。综合梳理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所主要列举和重点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值得我们今天传承和弘扬的内容,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如下三个共同点:其一,都是“积极向上向善”(18)、具有正能量的思想精华和智慧启示;其二,都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19)的特点;其三,都可以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事业发挥积极作用,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而这三点显然应该成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所要重点把握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