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高长武: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析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观察与思考》 高长武 参加讨论

    其五,反对历史虚无、简单复古、去中国化、盲目排外等错误做法。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历史虚无、简单复古、去中国化、盲目排外等错误做法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和反对。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能无视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踩到地上,视之为影响中国进步的万恶之源”,又不能无视其本身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和消极、落后因素,“把它说得尽善尽美、吹上天去,视之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妙药”,(29)也不能“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迷失自我、妄自菲薄,热衷于“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去政治化”那一套,还不能唯我独尊、盲目排外、自我封闭,拒绝学习和借鉴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30)
    综合起来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的精神实质和总体要求,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方针,综合、正确施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挖掘和阐发,努力结合今日中国的社会具体实际,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如何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两段简洁但深刻的阐述:“任何科学的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就是我们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31);“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32)这两段论述实际上阐明了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应该注意把握的两个基本要点:
    其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实际、中华传统文化有机有效的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33)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并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一条成功经验。这里所说的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中国具体实际”,当然就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实际。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绵延影响至今而从未中断过,因此,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自然就应该而且也不能不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实际、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而这也就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也便有了天然联系,二者之间也就不再是要不要、能不能结合而是怎样实现结合、实现什么样的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须臾不可离开的必需因素,二者互为需要、不可割裂。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已经表明,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实现结合而且是正确、有效的结合,避免割裂和对立,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其二,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马克思主义不灵了”“以儒代马”“以儒化马”等错误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既要看到二者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一面,不能割裂和对立,也要看到二者在时代性上的差异和在层次及本质上的区别,不能等闲视之、有意模糊。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无可争辩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具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谁强加给我们的,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作出的历史性选择。马克思主义连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所有理论成果一起,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奉行的行动指南和立身之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是任何其他思想都不能替代的。对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承认其在历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肯定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但也应看到和警惕,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存在今天看来已经陈旧过时甚至成为束缚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糟粕,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并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也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建设者。
        作者简介:高长武,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