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云南:摸清湿地家底 求解保护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民族时报》2014年7月12日 余 明 范春艳 参加讨论

    湖泊纵横,蟹屿螺洲,芳草萋萋,鹤鹭翔舞,百鸟齐飞……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留给人们的印象梦幻而美丽。
    而走进湿地内部,这样描写湿地可谓真实传神的诗行不时在脑海闪出:“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除了给人以美景、美文的享受外,湿地,作为水圈和土圈之间的水陆交错地区,自然构成复杂多样,生物活动极其活跃,发挥着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气候调节器和鸟类乐园的功能。
    据悉,云南河流众多,南北走向的山脉孕育了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六大江河水系。云南的湿地资源就分布在这六大水系中。这些湿地在较小的景观尺度上具有河流、湖泊、草甸、沼泽、高山、森林,并构成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在全国湿地类型中独具特色。
    同时,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生态系统之一,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场所,特别是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和一些低等植物栖息、繁殖的场所。这也决定着云南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研的重要作用。
    目前,湿地在云南现状如何?7月7日,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正式公布,这不但摸清了云南湿地“家底”,还为科学保护提出建议。
    数说:  湿地资源大盘底
    据云南省林业厅厅长侯新华介绍,2000年云南完成首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为进一步摸清“家底”,掌握湿地资源变化情况,于2012年全面启动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2013年结束。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查清了云南省面积在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湿地类型、面积、湿地植物和动物,以及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湿地有4类14型( 不包括水稻田),在我国分布的内陆淡水湿地类型在云南省都有分布。全省湿地总面积56.35 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24.18万公顷,湖泊湿地11.85万公顷,沼泽湿地3.22万公顷,人工湿地17.10万公顷。全省湿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7%,自然湿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02%,自然湿地总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69.67%。
    从行政区域分布看,湿地总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普洱市,其次为昆明市和大理州。自然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昆明市,其次为大理州和玉溪市。从流域分布看,全省六大流域中,长江流域分布的湿地面积最大,达18.34 万公顷,其次为澜沧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分布的沼泽湿地面积占全省沼泽湿地面积的82.93%。
    全省调查范围内发现湿地植被型12 个,湿地植物群系189个。记录到湿地高等植物227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 种,云南特有植物116种。记录到湿地脊椎动物10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云南特有种237种。
    “作为政府的一项基础工作,此次调查,改写了云南省在湿地资源数据方面掌握不全面,数据缺乏的现状,为下一步云南省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侯新华说。
    “和其他省区相比,云南省生态区位重要,在第二阶梯青藏高原地形上,属过渡地带,还是六大江河上流的源流。” 云南省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钟明川说道,湿地类型非常复杂,除海洋类型湿地,其他湿地类型在云南省都能找到。湿地可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 降解污染,还承担着重要的“水塔”、“碳库”和“基因库”等功能。
    忧患:  湿地在“失地”
    古人常讲“天人合一”,人居环境关乎人类的生命。由于污染、基建占用、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放牧、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威胁因子不断加剧,加之气候异常,使我们能够保持自然清新的环境的湿地,好似也变得若即若离。
    “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在局部区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滇中、滇东北地区沼泽化草甸和淡水泉湿地在10余年间消失近40%。湿地破碎化情况仍无好转,依托湿地开展建设的项目持续增加,自然湿地人工化较严重,造成湿地破碎化,影响了湿地整体功能的发挥。部分湿地生态功能退化,28%的自然湿地面积外来生物入侵严重,25%的湿地污染威胁严重且治理难度大,超过50%的沼泽及其沼泽化草甸湿地过度放牧,18%的湿地存在不规范旅游现象。”侯新华说。
    此外,云南省湿地保护起步相对较晚,自然湿地保护率低于全国平均的5.06个百分点。湿地保护重大事项协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湿地公益保护、湿地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管理评估等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各地湿地管理机构还不健全,管理技术人才缺乏,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湿地科技支撑滞后等,制约了云南省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滇中、滇东北地区沼泽化草甸和淡水泉湿地在10余年间消失近40%呢?
    对此,钟明川解答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滇中、滇东北两个地区都属开发历史非常长,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由于人们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够,不知道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种植较为泛滥。这些湿地中,含有一些泥炭和水生植物,市场上有需求,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一部分湿地遭到破坏。还有气候、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多年连续干旱,湿地受损较为严重。昭通、曲靖、楚雄、昆明市寻甸县和禄劝县等地都存在沼泽化草甸和淡水泉湿地消失的情况。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湿地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好,像昭通的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刚开始保护时,由于当地挖炭较严重,导致生态较为脆弱,当地政府特别重视,给群众发放煤炭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曲靖市沾益县、文山州丘北县、大理等地的湿地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
    求解:  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近年来,云南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2013年云南省人大还审议通过《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步入了法制轨道。10年间,云南省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25.01个百分点,达到40.27%,现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各级别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7个,国家湿地公园7个,初步形成了较规范的湿地分类保护管理体系。
    “保护湿地刻不容缓。下一步林业部门将以保护特有湿地、恢复一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规范湿地资源利用方式,探索湿地保护新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省自然湿地保有量达到42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5%。制订出台省级重要湿地认定、湿地资源监测、资源有偿使用、保护成效评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红线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并坚决制止侵占和破坏自然湿地的行为。”侯新华话里话外,透露着信心和果断。
    同时,通过采取建立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保护地形式,加强典型、物种富集区、高海拔和脆弱地区自然湿地的保护,因地制宜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流域水生态安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要尊重湿地的自然和科学规律,将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狭域野生植物分布区域、污染湖泊湖滨带、饮用水源地的自然起源退化湿地作为重点,采取自然恢复、建立人工湿地辅助恢复等措施,实施抢救性修复。
    此外,发挥湿地公园优势,建成一批集湿地科普教育、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文化展示和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湿地生态保护,弘扬民族湿地传统文化,传承各民族优良的湿地保护和利用方式。
    “还要通过一些乡规、民约、协议保护,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抢救保护有重要价值的小面积湿地的有效途径。”钟明川补充道,湿地环境优美,是非常好的旅游资源,发展湿地旅游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不过,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对湿地产生影响。下一步要加强湿地的规划,按照规划布局,合理开展资源利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旅游来实施保护,也从保护中使群众受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