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仪式,将该中心首个“互联网产业示范点”牌匾正式授予“东家”APP。据称,手艺中心选择“东家”APP作为首个示范点,是因为看好后者对“互联网+手艺”模式的探索有利于传统手艺的现代传承。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手艺人一时间备受社会关注。不过,手艺人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仍有待解决。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普表示,对传统手工艺来说,“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手艺人要可持续地生存,就得借助一种合理的市场模式,让手艺人能通过手艺养活自己和家人,甚至得到更为丰厚的市场回报,进而吸引后来人学习、传承这门手艺。 多年来,传统手艺人多是在乡村集市、街道商区等实地售卖,而且由于市场狭窄的原因,往往只能贱卖。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潜在用户愿意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购买传统手工艺品。如何将供需两端有效衔接起来,“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年前,“东家”APP上线,这个专注于手工艺及手工作品的APP,吸引众多手工艺人和大量用户关注。这些匠人在APP上可以出售、拍卖手工艺品,用视频展示制作过程,还能讲述他们与行当背后的故事。只用了一年时间,“东家”APP拥有超过3000位匠人入驻,“互联网+手艺”模式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除了“东家”APP,近年来“拾翠”“老字号”等一批互联网平台,也在帮助传统手工艺触网,使传统手工艺走进更多消费者生活。“我们把‘东家’定位为东方匠人平台,希望传统工艺不仅停留在老匠人那一代,还要成为潮流,与当下相结合,进而成为东方美学的生活消费方式。”“东家”APP创始人朱见山说。 朱见山认为,“东家”APP已经聚集了大量手艺人,今后还会吸引更多的手艺人加入进来,这对于保证客户选择空间、减轻手工艺人制作压力等都有好处。而且,一些不是很讲究的物件可探索从手工艺品向半手工方向发展,比如服饰、家居商品等就是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匠人们只需要保留设计就好。那些对手工工艺要求极高的商品,如竹编、茶具等,“东家”APP不会一味追求它们的产量,将始终如一地坚守住手工制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