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在民族地区的践行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 杨旭 金炳镐 参加讨论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被列为我国区域发展和民族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民族地区既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同时又是我国水系源头区、生态脆弱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构建好各民族的生态家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发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后发赶超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
    1.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再思考,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的重点,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内涵。
    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还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基于共同的生态环境而言的。因而,人与人之间必须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机制,它包括区域内民族间的生态互利机制以及区域间不同民族的生态互利机制。这些机制强调人在摄取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还要考虑到自身行为对其他民族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纳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指出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体现,从而丰富了我国原有的生态文明思想。
    2.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
    历史经验表明,在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是国家建设与民族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对于资源富集的国家或民族而言,良好的生态条件往往意味着发展的高起点。在人类历史上,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发展程度,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充足的食物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注重生产技术的革新,单向度地强调人对自然界的摄取,而忽视了社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虽然生产技术提高了人类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但生态文明却因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逐渐退化,严重地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如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水土流失、林地消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物种灭绝等问题,都是因为忽视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可持续”的内涵,导致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针对上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着重强调了“五位一体”布局中各方面的内在关系,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在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上,经济建设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相应的生态文明与之协调并在此基础上以生态文明统领经济建设,从而增强经济的循环性与可持续性,打破传统的“GDP崇拜”,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技术革新,使经济与生态形成良性循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3.整体协调的生态思想
    “整体协调”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又一重要内涵。“整体协调”的生态思想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的相互渗透,强调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是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彼此影响与相互制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中,“整体”并不仅仅是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体现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尤其是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等问题。同时,民族地区大多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因而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事关资源开发、水源保护、屏障建设、文化繁荣、边疆稳固、区域脱贫等问题。这也决定了民族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从整体的视角审视当地各种生态问题,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