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以重点工程为载体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来源:《中国民族报》2 newdu 参加讨论

——解读《坚持和完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十二五”规划》(四)


    闵言平


    在《坚持和完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完成包括理论建设、民族关系、经济发展、政策落实、世界民族问题、国际交流合作、队伍和基地建设、管理制度、成果转化等14项主要任务,并据此设计了五大重点工程,这也是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的关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研究工程。这一工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中外民族理论比较研究、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专题研讨班和全国民族理论政策专题研讨会4个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在理论逻辑上与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首先,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是理论体系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其次,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说明这一理论尚需要通过深化学理研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第三,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新旧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且呈多发态势,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可增强其现实解释力与指导性。第四,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事端此起彼伏,并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和平、地区安全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外部挑战。增强其对国外民族问题的解释力,提升其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的地位,成为迫切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走出了一条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正确道路。但与民族理论创新发展一样,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现阶段实际的民族政策,才能更好地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
    (二)新形势下民族理论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工程。这一工程主要包括民族地区发展及民生问题专题研究、当前民族关系状况分析及监测预警研究、散杂居地区和城市民族工作专题研究、世界民族问题专题研究、民族教育问题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研究、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民族工作部门建设问题研究、少数民族宗教问题专题研究、台湾少数民族研究10个项目。
    首先是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关系现状研究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深刻影响着民族分布状态和民族交往格局,使得我国民族分布更加广泛,民族构成更加多元,交错混居的格局更为普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联系的增强和流动人口的增多,各民族交往更加紧密,交往内容更加丰富,交往形式更加多样,民族关系已日益成为一种全社会范围的关系,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样化、日常化、复杂化。一是在不少具体权益,尤其是经济权益方面,民族间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二是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由于相互了解或尊重不够,也容易造成误会和纠纷。三是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宗教问题处理得不慎或不当,也会对民族关系造成影响。四是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执行政策偏差等原因,也会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五是国际敌对势力为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处心积虑地利用民族问题,不断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
    其次是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研究的需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有1亿多,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民族地区的主要矛盾和民族问题的根源是落后的生产力跟不上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不仅关系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是开展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重大实践问题研究的需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和社会变革期,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加强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前提和基础。民族工作当前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有的是一直在研究,但新形势下出现了新的变化,如民族工作部门体制机制创新和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有的是过去重视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影响民族关系因素的出现,关注度和研究力度在逐步增强,如城市民族工作和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对过去深入研究、取得成果的,应结合当前实际,再接再厉,并加速成果的转化运用;对过去研究中较少涉及或只及皮毛的,应抓住机遇,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研究进程不断深入。
    最后是加大世界民族问题研究力度的需要。随着近年来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全球化的民族主义浪潮,民族问题已经超越一个国家的范围上升到国际范畴。一方面,世界民族关系发展趋势值得我们探索,一些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另一方面,周边国家的民族关系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特别是西方国家借民族问题实行的“西化”、“分化”,也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因此,要加大世界民族问题的研究力度,以世界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全球化进程对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影响,细致剖析民族问题国际化的表现、实质和影响,比较国内外民族问题的共性、差异与关联性,提供处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三)加强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工程。这一工程主要包括加强民族问题舆情研究、增强“四个认同”意识研究、实施民族理论政策教育行动计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典型经验研究、建立健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网络5个项目。
    当前,各族群众交往交流日益密切。普及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在全社会开展扎实有效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网络,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也要加强民族问题舆情的研究和引导。
    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增进民族理解、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和民族团结教育,一要注重宣传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要坚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宣传教育原则。三要建立健全系统的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四要做好宣传教育教材编写、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等方面的保障工作。五要围绕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民族问题舆情即民族问题的民意情况,涉及公众对社会生活中民族问题方面的各种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或情绪反应。从内容上看,民族问题舆情主要包括公众对国家民族政策与举措,对民族与民族关系,以及对涉及民族因素的热点事件的情绪反应和意见。情绪、思想观念塑造行动,因此民族问题舆情是支撑各种相关行动的情绪基础和观念基础,它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既有感性成分,也不乏理性成分。它关联着民族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成效,影响着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因此也是影响民族问题解决与民族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民族问题舆情主体多(几乎涵盖所有国民),所涉内容庞杂且变化大,其表现渠道和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民族问题舆情研究和疏导工程将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工程和公共管理工程,需要有效领导、积极探索,科学设计、合理分工。通过依托各种社会力量,统筹分配资源,抓住重点、热点,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一是要培养研究团队,大力加强民族问题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二是要有步骤地建立民族问题舆情数据库。三是要完善民族问题舆情跟踪搜集、分析与疏导机制。四是要细致观察和研究媒体平台上民族问题舆情状况及动向,关注有代表性的网站、网络论坛和意见领袖的表现和作用。五是要实行民族问题舆情通报机制,对各地发生的案例和经验教训分析总结,相互借鉴。
    (四)加强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工程。这一工程主要包括完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机制、督查有关民族工作方面规划的落实、梳理民族工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督查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关政策的落实4个项目。
    首先是要建立起民族政策落实情况及效果评价体系。政策评价是政策实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成立由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考核小组,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充分征询基层各民族群众的意见。同时在评价体系的内容选择上要注重全面、突出重点。要对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各项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进行评价,每年确定2~3项重点评估内容,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只有科学、全面、专业地评价民族政策落实情况及其效果,才能推动民族政策的真正贯彻落实,避免走过场、走形式。
    其次是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优惠政策是否行之有效,并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最终要体现到贯彻落实上。因此,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民族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民族平等;要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保障合法权益;要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队伍和基地建设工程。这一工程主要包括健全民族工作专家咨询制度、建设一批实力雄厚的研究基地、加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课题成果转化、加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队伍的指导培训、扶持一批民族研究刊物、开展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国际合作6个项目。
    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协作的研究队伍,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能力出众的高素质人才,对进一步加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完善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体系,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和使用机制,形成各界高度重视、资源集中整合、加强交流协作的格局;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梯队建设,实现专业的人才储备;要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建成专家数据库,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从我国的民族工作体制和国情来看,政府在民族事务中起主导作用是毫无疑问,也是必须坚持的。但加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机构建设,进一步密切政府部门与学术机构、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研究机构科技化、专业化的优势,为国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扎实的、及时的、科学的理论支撑,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国家研究制定新的民族政策,也可以通过研究机构进行可行性和实践性研究,以期合理和完善。因此,坚持和完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各相关研究机构是重要基地。要推动全国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联系机制,加强相关研究学会建设,注重发挥专业研究机构中涉及民族理论政策研究部门的作用。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民族问题已经超越了国家和疆域的概念,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可以说,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民族的多样性,都存在着民族问题,在解决好民族问题方面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加强与国外民族问题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有关的国际学术活动,对提升我国的民族问题研究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的民族学研究体系,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成果的转化。再好的研究成果,如果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不能转化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并进一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那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因此,规划特别提到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定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系统、合理的成果转化运用体系,使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参考、谋划工作的思路和依据,使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为民族工作大局服务。


    责任编辑:焦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