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黔南自治州州委办获悉,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赵克志提出的“两个优先”的要求和去年全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黔南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日前发出《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2017年率先建成小康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帮扶全州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意见》明确指出,到2017年底,全州毛南族、仫佬族聚居区行政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000元,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大于90%,“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覆盖率达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达100%,建制村客运汽车通达率达100%,三年学前教育普及率8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每村拥有医疗服务点1个以上,每个居委会拥有医疗服务点2个以上,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达90%以上,居民小康认可度达80%以上。毛南族和仫佬族聚居区发展更加协调、生活更加富裕、环境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成小康。 《意见》从六个方面明确了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契机,做好聚居村建成小康项目规划,整合发改、交通、水利、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财政一事一议、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项目资金,大力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通达通畅工程,加快通乡、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和村寨内外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油路,20户以上自然村寨油路(水泥路)互通互连。二是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把特色民居建设、民族文化场馆建设、特色产业扶持和乡村旅游发展等建设项目明确为重点扶持方向。结合各村特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加快新能源建设,配套实施“三改”(改厕、改灶、改圈)工程;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加强村寨环境综合治理,搞好农村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基本消除农村危房,对毛南族、仫佬族特色民居进行保护性改造,大力改善村容寨貌。加大对毛南族和仫佬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一批特色民族旅游线路,培育一批特色民族旅游乡镇和村寨,促进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茶叶、商品蔬菜、优良水果、精品花卉苗木、中药材、刺梨、花椒等种植,野鸡、野兔、香猪、山羊等特色养殖,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设和升级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快发展毛南族和仫佬族地区市场前景好、附加值较高的加工制造业和富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四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教师队伍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双语”教育,重点抓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三年学前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帮助人口较少民族群众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和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全覆盖,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事业,优先建设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文化站(室),挖掘整理传承毛南族、仫佬族文化,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五是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围绕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实用技能、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加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培养一批懂技术、有头脑、会经商的创业人和致富带头人,依托职中建设一批劳动力培训中心;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和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努力使村级组织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和发展的领路人,提高基层民主自治完善率。六是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支持力度;积极稳妥推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意见》要求,黔南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率先建成小康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在工作协调上各县(市)、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整合力量,按照职责分工,争取国家、省对口部门的大力支持,做好相关领域项目的组织实施;在项目安排上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快对毛南族及仫佬族聚居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茶叶、果品、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在资金入上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口部门支持,加大对扶持毛南族、仫佬族发展的资金投入;州、县两级项目资金要优先向毛南族、仫佬族聚居地区倾斜;要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发展情况纳入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落实责任,全程跟踪项目,确保支撑人口较少民族小康建设体系的各个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实施,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和黔南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黔南州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到2013年底,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34个行政村共投入资金9879万元,实施项目137个。其中: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380万元,发改资金3100万元,完成了通村公路25个,通组公路354个,村寨道路硬化项目280个,硬化率达83.2%。通过三年的扶持,平塘、惠水、独山县和福泉市的34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农民纯收入分别由2010年3528元、4100元、3540元、2316元,增加到2013年的5695元、6741元、5907元、6692元,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贯彻落实省委领导提出的“两个优先”,2017年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建成小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