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百年楚歌(中):千古绝唱《大风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2014年3月 王洪震 参加讨论

    
    汉画石拓片《建鼓舞》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传诵至今,令后代无数文人雅士敬仰。而与其相关的歌碑、歌风台等,也为楚文化增添了浓烈的一笔。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叛乱的淮南王英布,还归故里,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这位马上归来的开国皇帝、布衣英雄击筑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歌毕泣数行下”。120名少年和而歌之,群情为之激昂,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大风歌》。
    《大风歌》只有三句,却字字金石,掷地有声,其奋发有为之志,悲壮豪放;建功立业之心,气势磅礴;安邦忧国之虑,凝重深切。
    按周秦和汉初的规矩,凡帝王举行正式活动或仪式,都要筑台。为此,沛县父老筑台纪念,名叫“歌风台”,并在台上树碑,用大篆刻《大风歌》。
    宋代诗人贺铸写出了歌风台的高耸和酒酣高歌的情景:“汉祖高风百尺台,千年客土生蓬莱。” 元代诗人吴澄则不仅写出歌风台之高峻,更写出了高祖对故里的眷恋和决心巩固大汉王朝的忧患意识:“黄屋巍巍万乘尊,千秋游子故乡魂。韩彭自取夷三族,平勃犹堪托后昆。”
    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唐代诗人陈陶的《歌风台》:“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然而,对刘邦及其《大风歌》理解深刻的莫过于沛县同乡,著名的民族英雄阎尔梅的《歌风台》八首。试看其中一首:
    上得歌台风满天,如闻击筑十三弦。
    还乡高会山河动,开国元音创守全。
    重过屠门颁铁券,亲呼酒媪赐金钱。
    西京乐府从兹始,俯仰情深妙不传。
    清代大才子袁枚的《歌风台》二首也是后人传颂的佳作,且看其中一首:
    高台击筑忆英雄,马上归来句亦工。
    一代君臣酣饮后,千年魂魄故乡中。
    青天弓箭无留影,落日山河有大风。
    百二十人飘散尽,满村牧笛是歌童。
    据悉,大风歌碑共存3块。一块汉碑,高一丈一尺,宽四尺四寸。字体浑圆虬劲,结构匀称优美。据《沛县志》和《徐州府志》记载,为东汉蔡邕或曹喜所书。今考证为西汉文学家爰礼所书,是我国的书法珍品。汉碑仅存上面大半部,约为原碑四分之三,石质坚细,虽历两千年风雨剥蚀,文字仍清晰可辨。
    元碑系元代大德年间摹刻,字迹清晰神似,足可乱真。元碑有说明文字,资料珍贵,可资研究者考用。
    第三块又称“甲子碑”,是沛县政府于1984年请书法家按原碑的规模又摹刻的。
    1982年2月,江苏省政府将歌风台、大风歌碑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84年,汉白玉刘邦像落成,像高1.8米,举樽按剑,既有凯旋回乡的英姿,又有慷慨悲歌的神采。
    汉代以来,无数文人志士来大风歌碑前瞻仰凭吊,评古论今,托景寄情,如南北朝时的庾信,唐代的胡曾、陈陶,宋代的贺铸、文天祥,元代的吴师道、李凤,明代的唐伯虎、闫尔梅,清代的才子袁枚,都有名篇佳作流传于世。东西碑廊,均为历代名人咏唱诗作,共49块。
    歌风台也是历经沧桑,屡迁屡建。今天的歌风台,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总高26.8米,是汉城建筑群的制高点,壮阔雄伟,在全国同类建筑中堪称首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