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元宝”反映了元朝开国之君忽必烈的雄才大略。 一首《沁园春·雪》,让整个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都不高。成吉思汗没有在元朝做过一天皇帝,他死于南宋末年,真正开疆拓土成为一代开国之君的,是他的孙子忽必烈。公正地说,元朝并不是一个相当糟糕的朝代,它取代宋朝是大势所趋。 记得一个香港学者和笔者聊天时认为,从秦桧到贾似道,南宋可谓是首尾两大奸臣,其中还不包括以史弥远为代表的“四木三凶”奸佞集团。一帮摇笔杆子的文臣,在南宋一朝可谓是“好事难做,坏事做绝”,把原本汉唐以来的中原文化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太监精神”,遇敌则软,遇民则强。如果南宋的乱局一直这么下去,就算没有元军南下,也会把欧洲的铁蹄招来。 会不会把欧洲铁蹄招来,这个笔者不太确定,但南宋的确是中国最糟糕的王朝之一。在南方暖玉温香的环境里,人的斗志完全被磨掉了,无论是皇帝还是文臣,都打上了“太监”的烙印。百来年里的南宋竟然出了两个傻皇帝与不计其数的奸臣,以致到了南宋末年,老百姓的赋税达到了之前五百年的新高。这样的时代,早点终结当然不是坏事。 元朝以金戈铁马入主中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这是少数民族政权第一次从地方政权变身为中央政权,而且统一了中国——甚至大半个亚欧大陆,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国家四分五裂的乱象,成为了与汉、唐比肩的中国大一统王朝之一。上下五千年历史,这样的王朝能有几个?就从这点来说,元朝的历史功绩当然不能只用“弯弓射大雕”来描述。 “中统”是元朝第一个年号。在这个年号里,虽然元朝统治者将人按种族分为四等,并废除科举考试,但也并未将中原文化弃如敝履,而是将其供奉为国家的主流文化。 忽必烈深知中原文化深邃博大,对巩固政权、安定民心、凝聚力量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他在年少时就主动邀请汉族儒家学者为其讲课,并礼聘这些人为顾问,形成了当时名震北方的“金莲川幕府”。他执政以后,以儒学治国,并声称要为“秀才们做主”,任用许衡、刘秉忠等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进入国家决策机构,且资助汉族工匠、知识分子与剧作家自由创作。 另一方面,忽必烈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他开始在中原地区推行各种蒙古族文化,如酒文化、骑射文化等等,这些礼仪被作为法令与制度而保留了下来,伴随着蒙古族音乐、美术、冶炼技术、纺织技术等,一起成为当时中原文化的“新玩意儿”。在忽必烈的引导下,经历了南宋颓废时代的中原文化,重新又焕发出新的光芒。 忽必烈在经济建设上也是一把好手。他回收了南宋所有的铜币,重新铸造“中统通宝”与“中统元宝”,并发行纸钞。这是目前我们所能发现的最早的纸币,以此稳定了南宋中叶以来飙升的物价,打击了曾经依靠南宋政权起家的豪强与门阀,大大改善了中原民众的日常生活。这些功绩,理当被后世所铭记。 前些年,笔者在承德开会,偶然在古董店遇到一枚“中统元宝”,钱币虽然不如“崇宁重宝”等厚重,但却反映了忽必烈的雄才大略与治国能力,于是果断买下。据说,“中统元宝”存世量并不多,因为当时饱经战乱,铜严重不足,忽必烈只好以铜币为辅币,以纸钞为主币,这样才将南宋以来的烂摊子收拾好。他的种种做法,完全与影视剧里粗犷鲁莽的忽必烈形象相去甚远,因此,他完全无愧于“一代贤主”的称号。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上清两宋之弊,下开明清之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发展起到了无可取代的承接作用,也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重要的形成期。而作为元朝第一个年号,“中统”自有其重要意义。海外有学者将元朝比喻为“中国的神圣罗马帝国”。此说确切与否,笔者不敢置评,但至少这两个王朝都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他们的开创者都无愧于历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