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浪潮席卷云岭大地的时候,全省各州市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示范区建设,并创建出了一批批的示范典型。 保山,这个散杂居边疆地级市,就紧紧围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各项目标任务,以“六加强、六促进”,群策群力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探索示范区建设路径,推进示范区建设。 加强与促进的“六字经” 从加强项目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到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示范区建设责任制落实;从加强文化体育教育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到加强人才规划和培训、促进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从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民族法制建设,到加强群众工作、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保山市从“六促进、六加强”抓起,探索适合保山的示范区建设之路,从而更好地推进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浪潮刮到保山的时候,保山市就制定出台了《中共保山市委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成立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与五县区签订《示范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在2013年年底,还组织对县区落实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 市人大、市政协组织对民族文化、城市民族、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等课题开展调研,形成8篇调研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2013年召开全市民族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会2次,进一步完善民族工作应急预案,加强在各种重大会议和敏感时期的值班值勤工作,调处了各类民族矛盾纠纷。 保山市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大型体育文化赛事,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和发展。 这里组织参加了2013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和全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民族歌舞《金布朗》获剧目创作金奖和10个最佳单项奖、10个单项奖的好成绩。 此外,还修改完善市、县一中民族班招生制度,对12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考分、费用上给予照顾; 配合好各类学校的民族生招生工作和对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救助工作,共发放补助金12万元; 积极筹措资金14万元,开展猴桥镇民族地区双语科普试点工作; 投入614万元,实施了7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和1个少数民族精品文化工程——《苗岭霓裳》电影拍摄…… 保山市通过加强此类的文化体育教育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此外,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以民族节日节庆活动为契机,深入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村寨、扶贫挂钩村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种民族政策法规宣传300多人次,发放各种资料上万份,并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力度。 在保山民族中学、伊斯兰风味城、市基督教培训中心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氛围。 保山组织了14个民族乡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并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处级干部到省直单位和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挂职锻炼工作。同时,还认真编制和组织实施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认真组织干部参加第十二期全国民族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和示范区建设“3121”工程全国村长论谈等,多举措、多方面地加强人才规划和培训,促进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依托项目发展民族经济 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掌上村掌上白族自然村、隆阳区瓦马乡的牛弯丹彝族村、潞江镇的芒颜德昂族村和赛林傈僳族村、昌宁县更戛乡打瓦村大水塘苗族自然村、昌宁县以湾甸乡大城傣族村、施甸县木老元乡哈寨布朗族村等一个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在保山的土地上落地开花。 村内道路硬化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安居房建设、危房改造、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开花结果,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得以普遍改善,并示范辐射到了其它的村寨。 这些,只是保山市推动边境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项目之一。保山市依托项目,加强项目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推进示范区建设。 据介绍,保山市有人口较少民族3个,即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总人口16600多人,其中:布朗族1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施甸县、昌宁县的5个乡镇12个村委会;阿昌族4400多人,主要聚居在腾冲县、龙陵县的2个乡镇4个村委会;德昂族1300多人,主要聚居在隆阳区潞江镇的芒颜村和石梯村。 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保山市被列入重点扶持发展的18个村委会179个自然村(其中有4个村委会47个自然村从“十二五”开始才列入重点扶持对象),总投资近2亿元,完成了600多个大项目1300多个子项目,基本实现了“四通五有三达到”的目标任务。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扶持,18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可安全饮用的自来水。村村建起了中心完小,3个人口较少民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已全部享受“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基本实现了“普九”教育。 除此之外,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村里有了文化科技室、卫生室、活动室,喜好歌舞的少数民族群众有了场地,她们用自编自演的歌舞向党和国家献礼。 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是保山市众多发展项目之一。 数据显示,2013年,保山市投入民族专项资金7697万元,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29个、国家级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县1个、兴边富民示范村14个、民族团结示范村2个、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个、其他项目24个,共有13391户5万多人受益。 这里还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发展养殖大户200户,种植油茶、坚果、核桃、茶叶等3万多亩,实施村内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80多件,安居房建设200多户。 这些项目建设极大地推动了边境和民族地区发展步伐。据不完全统计,项目推动下,部分民族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30%以上,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