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通宝”见证了隆庆帝因为采取修缮与南北少数民族关系的开明政策,而带来的“盛世”景象 在世界历史上,总有一些巧合。17世纪的英国,詹姆士一世横征暴敛,实行专制高压政策,国内矛盾一触即发。其子詹姆士二世即位后采取怀柔的办法,意图缓解社会矛盾。但大势已去,资本主义浪潮不可逆转,最终,“光荣革命”爆发,詹姆士二世成了亡国之君。 在1566年的中国,昏聩的嘉靖皇帝驾崩后,将他的烂摊子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隆庆帝朱载垕,同样民怨沸腾、贫富分化严重。远看祥和一片,近看危机四伏。 嘉靖皇帝多次拒绝了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互市”的请求,导致北方边境相当不稳定。他只好将国库的银两全部拿出来修筑长城,巩固边防。结果北方巩固了,南方的苗民又起义,不得已再修“南方长城”。但他不知道,就在离“南方长城”并不太远的南中国海,开始有外国人活动的踪迹,而澳门已经成为了“外国冒险家的乐园”。 因此,刚刚即位的朱载垕必须要面对“南忧北患”。更改年号为“隆庆”的他,摈弃了其父“筑墙”的思维模式,开始着手修缮与南北少数民族的关系。在他执政期间,同意与北方少数民族互市,并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官方、民间的边贸交往由是打开。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明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通贡互市”结束了南北两边数百年的对立局面,这个和议被称之为“隆庆和议”。 可以这样说,隆庆帝还是一个有想法的皇帝,他想做一点事情,一是为自己立功立言,二是缓解明王朝的执政危机。 “隆庆和议”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南北互市之后,明王朝北方的边防压力解除,国库的储备逐渐丰盈。隆庆帝因势利导,开始对南方的苗民进行安抚,减免贵州、湖南两地苗民的徭役。很快,南方也安定了下来。 在明王朝即将崩溃的后期,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盛世”。有学者认为,这是明王朝的“回光返照”;也有人认为,这归功于隆庆帝开明积极的民族政策。 在此基础上,隆庆帝打开了“海禁”,将明朝“片板不能下海”的法令废除了,史称“隆庆开关”。这南北的贸易一打开,整个明王朝一下子为之一振,仿佛还真有了一点“盛世”的气魄。 在隆庆帝执政的六年里,因为采取积极的民族政策,并且有一定“放眼世界”的能力,所以当时的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据统计,当时全世界百分之三十多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几乎全世界一半的贸易,都与中国有关。 隆庆帝执政时,世界已经进入了早期全球化时代。当时的世界经济不再是一国贸易,而是不同国家的贸易往来,这也是后来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物质条件。有后世史学家认为,隆庆帝的这一举措,甚至可以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因为在当时来讲,全世界只有中国有“一呼百应”的能力。 这是积极的民族政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隆庆和议”之后,明王朝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可惜的是,执政不足6年、年仅36岁的隆庆帝,病死在宫中了。据野史记载,隆庆帝虽然有眼光、有气魄,但却长期沉溺于女色,最终因为纵欲过度而英年早逝。 与詹姆士二世不同,尚未等到中国的“光荣革命”发生,开明的隆庆帝就已经病逝了。我个人认为,隆庆帝执政的那几年,中国社会的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要说资本主义能生根发芽,甚至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我还真不敢苟同。因为中国没有经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启蒙阶段,又哪里会有供资本主义生根发芽的土壤呢? 多年前在澳门旅游时,竟然在当地的古玩店里买到了一枚“隆庆通宝”,真可以用大喜过望来形容,老板要价颇高,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当时的我透过这枚硬币的方孔,似乎可以看到隆庆年间浮世绘一般的历史风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