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眼下,“一步跨千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形态展”正在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展出。2000年前,大西南的凉山彝族人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老东北的辽宁人正一步步走向封建社会。59年前,1900万辽宁人欢呼着凉山彝族人从奴隶社会穿越千年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40多万凉山彝族人想必也正凝神注视着成为全国首个工业基地的辽宁。现在,我们共同进入了21世纪,共同为我们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一块“活化石”让我们看到真的“奴隶社会” 凉山彝族是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山地民族,居住在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那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南临金沙江,东临云南昭通,西连横断山脉,自古以来便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前夕,这里仍保持着完整的奴隶社会制度。 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和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共同主办的 “一步跨千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形态展”,让我们得以浏览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奴隶社会的样貌。 带有国家权力性质的土司制度和以家支为单位的等级制度,是当年凉山彝族奴隶制最大的特点。人们被按照权力和尊卑划分为兹莫(土司)、诺合、曲诺、嘎加、嘎西5个等级,兹莫是最高统治等级,诺合次之,但都依血缘世代世袭。这个等级在彝族历史上有较长的统治时期,所有彝民,包括曲诺等级在内,都归其管属,为其服劳役、尽义务。嘎加、嘎西的等级最低,没有人身自由。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馆长邓海春告诉记者,“民族内婚、等级内婚”的婚姻制度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完全是为了维护以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等级,只有所生子女的血缘不变,才能确保等级不变。最低等级的嘎加和嘎西根本没有婚姻自主权,“婚配”由主子决定。嘎西一无所有,住在主子家中,终年无休止地为主子从事无偿的生产和家务劳动。主子可以任意奴役他们,用来抵债、陪嫁和买卖。他们只能吃粗食且常常吃不饱,穿的是破烂衣,住在屋角或畜圈、草堆,甚至挤进羊群取暖。逃亡是他们反抗压迫的最主要形式,有时也会怠工、破坏工具,甚至杀死奴隶主。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使用的农具十分简陋、原始,只有犁、耙、钉耙、镰刀、推耙、挖锄和锛锄等,从中不难看出奴隶制度长期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致使农业生产水平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彝族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56年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解放了奴隶,凉山彝族人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按照一般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凉山彝族从奴隶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现象十分特殊。邓海春认为,这与凉山彝族所处的地理交通环境不无关系。险峻的地理条件为生活在那里的彝族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是抗击一切外来侵略的有利条件,但也造成凉山彝族与外界交往较少,加之语言和习俗乃至社会制度的不同,使凉山彝族一直处于封闭状态。虽然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便在凉山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理,但凉山彝族却并没有与外界有太多的交流和交往,地区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凉山彝族奴隶制在我国历史上保留时间最长,因此被称为是比较完整的奴隶制社会“活化石”。 也是2000年同时期的辽宁走上“另一条路” 除了冷酷的锁链,这里也有美丽的服饰、鹰爪底座的酒杯、精美的漆器、神秘的文字……此次展览,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带来了82件彝族银饰、皮铠甲、战服、酒器、彝文古籍,以实物、文字叙述、图片资料等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凉山彝族奴隶制中所涵盖的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法律、婚丧嫁娶等内容。 邓海春说,与北方游牧民族不同,凉山彝族奴隶制时期以农业为主,畜牧业附属农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凉山彝族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和历法。他们会纺线会织布会做衣服,会用木头、动物皮质、角质、海贝或金银铜铁制成盛放食物的器具,并为器具漆上红、黄、黑的颜色。 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同时期的辽宁是什么样呢? 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馆长陆海英告诉记者,当时的辽宁地区虽然大部已经进入封建制统治时期,但部分少数民族还处于部落和奴隶制时期。在凉山彝族沉睡在奴隶制统治的2000年时间里,辽宁出现过契丹族、女真族、满族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这几个少数民族在建立统治前,像凉山彝族一样经历了部落联盟和奴隶制时期,但不同的是,他们很快接受了先进的汉文化,主动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使得北方地区迅速得到开发。 凉山彝族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始于东汉时期,当时中央政权已经对辽宁地区实施了有效管理。考古发现,辽阳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魏晋时期壁画墓,显示东汉末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已经控制了辽宁大部分地区。当时的辽宁地区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唐朝末年,发源于辽河流域的契丹民族渐渐强大,建立了契丹王国。契丹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到中央集权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他们主动学习汉族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发展,为中国北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到了辽代末期,女真族举兵抗辽,建立了金朝。女真族也学习先进文化,迅速从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在辽金统治时期,辽宁地区社会繁荣稳定,一度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到了清朝,作为其发源地的辽宁又一次得到开发和发展,虽然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也残存着奴隶制的现象,但后来很快被封建制度取代。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州女真贵族每家都有家奴,可与凉山彝族的奴隶制中奴隶主要从事家务活动和生产劳作不同,建州女真的奴隶被要求替主人征战打仗。 ”陆海英告诉记者,受其影响,清朝早期的君臣关系更多地被满族人认为是一种主奴关系。 清朝灭亡后,辽宁地区经历了战乱的民国、伪满统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地区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但新中国建立后,辽宁地区发展迅速,到1957年,成为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 “一步跨千年”,历史地记载了凉山彝族人的飞跃。今天的辽宁,同样期待“飞跃”——启程下一个振兴之旅,再创老工业基地的辉煌。□文/本报记者/张 瑜 摄/本报记者/宋 澍 彩漆皮碗和木碗。彝族银饰。 简陋原始的农具锛锄。 彩漆皮铠甲。 彩绘鹰爪酒杯。 菊花纹彩漆带盖木盔。彝文古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