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十年磨砺风雨铸 征尘未洗再出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 newdu 参加讨论

    展开青海省的地图,72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境内山脉高耸,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又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戈壁。这些大山戈壁阻挡了人们的脚步和目光,也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加强现代通信建设、普及农村通信,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青海省“村村通电话”工程被信息产业部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省份,由此,青海通信行业发展农牧区通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基础电信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青海“村通”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青海通信人以可歌可泣的不凡业绩赢得了光荣,彰显出崇高的奉献精神。
    政府引导创环境
    青海“村通”工程实施以来,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凝聚智慧,聚合力量,为通信业发展创造条件,省政府将村通电话列入为农牧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做出指示,鼓励青海通信管理局及各电信运营企业继续努力,克服困难,加快青海通信发展,早日实现村通电话。原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深入青海农村牧区视察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要求不断深入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通信支撑和服务。部、省领导对“村通”工程的重视和寄予的厚望,对全省通信行业给予了极大的鼓舞。为使“村通电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青海成立了“村通电话”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出台《青海省村通电话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职责,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负责协调解决村村通电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政策问题,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难题,为“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村通”工程点多面广,青海省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此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三农”、构建和谐青海、树立行业优秀形象的重要举措。
    在做好“村通”工程政策性引导的同时,青海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全省村通情况的全面摸底和细化分析。先后多次组成村通电话工程联合调研组分赴各地实地调研,掌握全省未通电话行政村、自然村,未通宽带的乡和行政村,以及未通电话、宽带的寺院的基础资料,编制完成了《乡级以下(含重点寺院)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和《藏区重点寺院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在技术上,结合青海地域具体情况,鼓励各电信运营企业在解决现有网络无法覆盖的偏远农牧区通信问题时采用有线、无线、移动、卫星等可行可靠的多样技术手段,最大程度推进“村通电话”工程进度。在资费方面,要求各电信运营企业执行不高于城市的村通资费,让农牧民不但能装上电话,还能用得起、用得好电话,为村通的实施提供协调和政策保障。
    2006年年初,青海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召开了全省“村通”工程表彰大会,省政府对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007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对在“村村通电话”工程中作出贡献的5家先进单位及23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给予了通信行业开展“村通电话”工程以来最高荣誉,激励着全省通信行业干部职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社会。
    企业合力立新篇
    青海未通电话的行政村、自然村大多分布在经济比较落后而偏远的高海拔地区,地理地质比较特殊,通电、通路条件比较差,网络覆盖难度大。青海省平均人口密度8.02人/平方千米,有些地方每平方公里还不足一人,“村通”工程投入产出严重不对称。然而,全省通信行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攻坚克难,坚持不懈地推进工程任务完成。
    在位于黄河支流曲什安河畔的海南州兴海县龙藏乡架设光缆期间,大雨引发山洪将便道上唯一通往龙藏乡的桥梁冲断,为保证工期,施工人员迎着山洪,人抬肩扛,硬是将100多根电杆运往附近高地,再用绳子将电杆和施工人员从悬崖吊下去,转到对岸送往各点。在海拔50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挖缆沟,因冻土挖掘机功效甚微,而且挖掘机铁齿极易震断,施工者只能先揭去草皮,待太阳晒化冻土或用牛粪烤化冻土后,再行挖掘,就这样一点点使光缆穿越巴颜喀拉山。果洛州甘德县下贡麻乡折合血牧委会地处高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有些路段一边是山坡,一边是悬崖,经常一棵杆子要四五个人用一天时间才能抬到位,稍不小心就会出安全问题,施工人员硬是克服困难险阻,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村通任务。在青南地区,村通工程建设者频繁穿越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翻越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雪山等高山,一路上与雪山为伴与冰河为伍,克服高寒缺氧、挑战生理极限等感人事例数不胜数。可以说在青海实施“村通”工程,是精神意志和物质的多重考验。
    牧区人民广受益
    村通十年,青海信息通信业克服重重困难,共同推进“村通”工程,基础通信网络不断向农牧地区延伸,全省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实现了全省乡镇通电话,2007年年底在固定和移动网无法延伸的地域采用卫星通信方式实现了全省行政村通电话,提前实现了“十一五”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这是青海通信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凝聚着全省通信人的心血和汗水,标志着青海“农村信息化”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2014年10月,全省通信行业累计投资近16.7亿元,全省366个乡镇通宽带率为100%,4158个行政村通宽带率达89.1%,9840个自然村通电话率达95.3%,2123个寺院通电话率达到97.6%,通达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网络能力大幅提升,农牧区通信普及水平和信息化应用程度明显提高,为青海经济发展和推进农牧区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战略地位,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通信人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全省信息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努力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信息网络,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青海通信行业将继续做好“村通”工程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网络覆盖率、信息通信能力以及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推进“信息下乡”工程,加快农牧区、少数民族地区综合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助推新农村建设,减少城市和农牧区、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数字鸿沟,促进信息通信服务均等化。
    十年磨砺风雨铸,征尘未洗再出发。在全面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和促进信息消费的大环境下,青海省信息通信行业将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将以更大的勇气,不断开拓,再创新业绩。
    (作者系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员工)
    本文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