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翰林手书孙中山先生遗嘱(局部) 日本同志社大学校门 提起“同志”一词,中年以上之国人皆耳熟能详。它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频率极高的名词,在神州赤县上空飘忽回荡。而当今时日,却已风光不再,另有所指。笔者偶来雅兴,将其词源流变考释一番,匆匆奉上,以飨读者。 查1979年版《辞海》,对“同志”一词的解释有三个义项:1、志趣相同;志趣相同的人。2、政治理想相同的人,同一政党的成员相互间的称谓。3、我国公民彼此间的一般称谓。 考其词源,“同志”一词于古代典籍中现身甚早。搜检《二十五史》,得同志出处118条;搜检《十三经》,得出处45条。由此可见,其应用并不频繁。《礼记•注疏》有云:“同官为僚,同志为友”。左丘明《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含义作出阐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有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由此可见,其本义为“志趣相同”。 其后,“同志”一词被引申为“志趣相同之人”。如《后汉书•贾彪传》有云:“彪谓同志曰:‘吾不西行,大祸不解。’”中华古典巨著《红楼梦》第一二零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中,有“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之语,不难体味出同志一词的含义。古语中,与之词义相近的名词,尚有同人、同侪、同道、知己等。 尽管“同志”一词为古代汉语所固有,但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同志”,应属出口转内销。在英文中,有comrade一词,在拉丁文中作camarada,法文作camarade,皆源自希腊文kamara。词义为“亲密伙伴”或“忠实朋友”,与汉语“同志”十分接近。近代以来,深受汉文化影响并使用汉字的日本对西方开放较中国为早,他们首先用“同志”对译comrade。1875年出版的《开化必要大全诸证文例》便有“同志”一词,所指已是comrade。同志社大学在1875年设立,其后,以同志为名的各种机构如“文学同志会”、“大阪同志社”等陆续成立,在1880年代已十分普遍而活跃。悄然之间,“同志”成为东瀛的强势名词。 时至清末,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受日人影响,会员之间规定以“同志”互称。宣统三年(1911年)5月,清政府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让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民愤,四川反响尤其强烈,成立“保路同志军”,一时达数十万众。中华革命党和国民党内部也互称“同志”。不知不觉间,“同志”一词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成为政党内部成员和政治志向相同者相互之间的称呼。孙中山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其在《总理遗嘱》中,也曾发出“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之号召。在党内互称“同志”,于强调志同道合之外,尚可体现地位平等。 俄文中ТОВАРИЩ一词,其含义与中文“同志”含义相同。沙俄时期,俄国革命党人中已流行ТОВАРИЩ这个称呼。十月革命后,该词被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广泛采用。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便有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我党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因国共两党均使用该词,所以其影响日益扩大,但主要局限在政治生活领域。 现当代文艺作品中,可称同志者之形象,往往是正面人物,高大无比。譬如在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由孙道临扮演的地下党工作者李侠,在敌人已冲进门的情况下,仍然镇定自若,发完最后一封电报,又加上一句“同志们,永别了”!令观众悲壮情感顿生,久久难以释怀。由于文艺作品对社会生活有强大的引领和浸润作用,使“同志”一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生活内容政治化倾向日趋明显,“同志”一词陡然盛行,势不可挡,终于成为国人“彼此间的一般称谓”。当时流传着一个笑话,讲得是某小伙儿参加工作领到工资,父母让他给家里交钱,他不仅一毛不拔,还修书一封,云“父亲母亲老同志,兄弟姐妹新同志;新人新事新国家,自己挣钱自己花。”折射出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在左风大盛的文革时期,“同志”成为党内和人民内部成员之间相互称谓之特权,并颇引为荣。而被视为阶级敌人和准阶级敌人者则无此资格和待遇。在受尽迫害之后,只听到一声“同志”,辄令那些背运多舛之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世事多变,白云苍狗。1988年,在筹备香港“第一届同性恋电影节”时,对如何将LesbianandGayFilmFestival译成中文,司其事者曾绞尽脑汁。因长期以来社会上对“同性恋”一词已形成不良印象,故而有人建议挪用“同志”一词代替同性恋,以期淡化其爱欲关系。想不到此举竟成为奠定华人同志运动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主流媒体也逐渐采用“同志”一词代表同性恋,一时间,“同志影片”、“同志文学”等名目风靡台湾、大陆及世界各地。如今,连同志的汉语拼音tongzhi一词,也逐渐被英语世界所采纳和确认。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先生”、“女士”、“太太”、“小姐”、“老板”等词语频频出现在人们口中之时,“同志”一词开始退出主流并逐渐被世人所淡忘。加之其与“同性恋”之间日益密切的联系,使许多人觉得在今天相互之间称呼“同志”不仅“背时”,而且滑稽,甚至带有暧昧的色彩。将此番境地称之为“同志之殇”,亦无不可。 抚今追昔,“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