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语言学,笔者完全是门外汉,根本无能力评议《俗语大辞典》。但阅读温端政先生主编的《俗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6月出版)却有些感受。有感而发,谨记于此。 首先,感到《俗语大辞典》是一部方便读者查阅的大型工具书。俗语,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说,是“具有通俗的民间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可见俗语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生命力在民间。由此俗语量就很大、类型也多。《俗语大辞典》收录俗语多达34231条,并按拼音和笔划编序、索引,这样就大大方便了读者查阅和使用。 其次,《俗语大辞典》释义简明,通俗易懂。对于每条俗语辞典大多有分类,标明是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并对每条俗语做了比较准确的释义。尤其增设“变体”,进一步说明该俗语辞条在实际应用中的些微变化,加深了读者对该俗语辞条的理解。例如俗语,“车到山前必有路”,变体有“车到山前必有辙”“车到山前自有路,船到桥边自然过”“车到山前自有路,船到江心自然直”“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滩头必有沟”等。 再次,《俗语大辞典》所引用例句多采自名人名作,如“曾经沧海难为水”,辞典指出语出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茅盾《子夜》有用例:“那时候,群众整天占据了南京路,那才可称为示威运动!然而今天,只是冲过!曾经沧海难为水,我老是觉得今天的示威运动太乏!”从诗词、小说中引用的俗语词条,不仅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而且对名人名作也是一次学习。 总之,温端政先生主编的《俗语大辞典》是一部近年来难得见到的“凝聚民间智慧,传承民俗文化”的既通俗、又高水平的语文工具书。 此外,笔者由这部《俗语大辞典》还联想到一个想法,就是想请温端政先生再主编一部《俗语趣闻》,以便对一些俗语的源起、演变做个有趣的介绍。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人说原本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裨将古代指副将而言,皮匠是裨将之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人说原本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不到黄河心不死”,有人说原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人说原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又如,“胡说八道”,是指“哪八道?”有人说“八道”是“人道、学道、访道、修道、得道、传道、了道、成道”。当然,以上词句是否俗语?笔者无知。但我想就这方面编撰《俗语趣闻》,则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会受到读者欢迎的。因而,期待温端政先生等诸位语言专家,再有新著面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