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猎人,五十多岁,没儿没女,只养了五、六个“四不象”,还有一间撮罗子、一杆猎枪。他一个人干活儿,一个人进山打犴、拾烧柴,日子过得挺艰难。 一次,老猎人在桦树趟子边上,偶然碰到一只被父母丢掉的狐狸崽儿。老猎人可怜它,把它抱到家里抚养起来。小狐狸长大了,再也不愿意离开老猎人,它又能干活,又会说话,他俩在一起过得挺舒心。 有一回,老人打了不少犴达罕,把犴肉切成一块一块的,都晒成肉干儿,收拾起来,装鹿皮口袋里了。 这一天,猎人搬家,把用具、肉干袋子都由几个“四不象”驮着。老猎人牵着“四不象”走在前头,小狐狸就骑在口袋顶上。走到半路,老猎人就问小狐狸: “咱的撮罗子应当安在哪儿啊?” 小狐狸嘴里咕哝着: “安在皮口袋嘴巴上。” 老猎人听了,也没在意,接着往前走。过些时候,老人又问小狐狸: “这回,咱的房子应当安在哪儿啊?” 听小狐狸说:“在皮口袋中间吧。” 老猎人还是不明白,依旧接着往前走。隔半天,又问小狐狸: “是不是应该落脚住下了?” 就听小狐狸说: “到底儿啦!” 天黑下来,就在别人搭的撮罗子里住下来。睡一夜,挺香的。次日起来,小狐狸说: “烧火的木头没有了,把斧子给我,去整点木柈子。” 小狐狸走后,老头看看肉干,全被吃得光光的。直到这时,老猎人才明白小狐狸说的话,就赶出去,攆那坏家伙去了。找来找去,只寻到一把斧子,上边拉泡屎,它早就蹽啦。 老猎人真是气死了,就去找小狐狸,跟他算账。 他知道山里野兽的路径。来到个小山包包,在横躺竖卧的倒木堆里找到一群狐狸。长得毛色都一样,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怎么办呢?细一想,他记起来了,在收拾皮口袋的时候,拣到两颗狐狸牙齿,知道是它偷吃肉干的时候,把牙咯掉的。于是,老猎人就把裤子脱下来,绑上了裤脚,里边装满木头块儿,把裤腰也绑起来。然后把那装满木块的裤子搁在狐狸面前说: “小兄弟们,咱们相遇不易,一起跳舞吧!” 说着,老头就脚踩裤子,边唱边跳,从裤子缝里往外咕嘟咕嘟直冒白灰儿!狐狸见那怪样子,都咧开嘴笑啦。其中,只有一只狐狸,总悟着嘴巴,咋也不敢笑。这时,就见老猎人上去一把,就薅住了那个坏狐狸的脖颈,狠狠地把它揍了一顿。 狐狸们都赶来劝解: “别打啦!别打啦!它是咱当中顶小的一个。放了它,你要什么给什么?” 老头不干。这时,小狐狸央告着:“放了我,以后给你娶个媳妇!” 老人笑笑:“我看你还骗哪个!” 过去,就把那坏家伙捏断气了。冬天,做上一顶狐狸皮大帽。 侯仑采集于鄂温克族自治乡等地 故事来源:《黑龙江民间文学》(6),1983年·哈尔滨,第68-7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