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的南山牧场。 资料图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顺应民心民意,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情况特征的科学把握。其中,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民族地区来说,落实好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抓手。本文试以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湖南省的城步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贵州省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云南省的屏边苗族自治县)为例,就民族地区如何又好又快地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谈几点认识。 一、民族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利条件 1.民族地区群众热盼绿色发展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曾经一段时间,为了片面追求一时的GDP,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的新期待,绿色发展理念已逐步根植于少数民族群众心中。保护生态平衡,建设山清水秀、绿色富饶的家园,不仅是国家的长期战略目标,也是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 2.民族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就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而言,一是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城步、麻阳、松桃、融水、屏边五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分别为83%、62%、56%、78.8%、67.8%,都大大高于全国21.63%的森林覆盖率。二是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五个县的水能蕴藏总量达166.0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达125.27万千瓦。三是有丰富的草山资源,主要集中在城步和松桃两县。其中,城步境内的有150万亩优质草山,松桃有人工草场2.3万亩。松桃县还在其境内的盘石、甘龙两个片区建有生态防护草场23.2万亩。四是有多张“国字”号的生态名片。在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中,除松桃县外,其余四个县均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3.民族地区具有倾斜的绿色发展政策 近年来,国家针对民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倾斜性支持政策,给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实施后,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率先在民族地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 二、民族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瓶颈 1.区位条件欠佳、生态环境脆弱 一是民族地区大多处于高山高原高寒地区,海拔较高,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土层稀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质环境极为脆弱。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均处于高山高原地区。二是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民族地区地域辽阔,集中分布在全国主要的山地、高原、戈壁、荒漠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长,建设成本高,道路网络全覆盖难度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建设基础薄弱,从而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绿色发展。三是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难以得到发挥。由于大部分民族地区地处偏远,长距离运输使其原有的资源产品的比较优势难以得到发挥。 2.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2015年,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4477元,仅为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29.41%;人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260元,仅为全国人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1.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59元,仅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448元,仅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8.75%。二是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共有680个县,其中371个县地处民族自治地方,上述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均在其中;在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县中,有263个县地处民族自治地方,上述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也均在其中。 3.民族地区实现绿色发展,存在资本、技术和人才障碍 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一直处于资本稀缺、企业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人才缺失的状况。由于受到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以及历史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些年来,民族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也越发明显。 三、民族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1.完善、落实好差别化支持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要完善和实施好差别化支持政策”。当前,民族地区走绿色发展道路,应该重点完善、落实的差别化政策有七项: 一是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除加大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外,还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财政专项资金改革中,对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专项资金和政策应灵活掌握、尽量保留并不断强化。 二是配套资金政策。应该协调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红头文件,明确民族自治地方州县一级原则上不要地方配套资金,省区一级可以规定一定配套资金量,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允许按不同比例配套。 三是产业政策。要发挥国家的引导作用,支持能源资源类重大产业项目向民族地区优先布局,提高在民族地区加工、深加工比例,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可以在经济较发达城市设立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区,通过税收返还等政策,开展异地开发,发展“飞地经济”。促进民族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要把旅游业做成支柱产业,抓住机遇发展物流快递、电子商务、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采取更为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支持金融服务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 四是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且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大多数民族地区是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国家可以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开展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生态保护补偿原则,对处在民族地区的大江大河源头生态区和重点林区,其所提供的生态产品、损失的发展机会,中央财政要给予补偿。 五是金融支持政策。金融在民族地区是发展短板,也是投资多元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潜力所在,要积极协调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加大对民族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六是沿边开放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沿边区位优势,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和合作,建设和谐、稳定、富裕的边疆地区。 七是人才支持政策。国家应从政治、经济待遇上采取措施留住民族地区现有的绿色发展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加大绿色发展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鼓励中央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绿色发展人才流向民族地区,去民族地区就业、创业。 2.提高森林覆盖率,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我国的森林资源有近50%处于民族地区。因此,民族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一要摸清资源家底,做到科学规划。要以县为单位,明确本区域森林覆盖率增长极限值和增长的渠道。 二要切实落实用地,提供基础保障。各县要切实落实好造林用地,将造林绿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荒山荒地要全部用于造林绿化。 三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建设需要。积极争取落实国家、省级造林绿化项目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实施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中央应逐步提高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参照公益林补偿标准,将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纳入国家生态补偿体系或转移支付体系,用于保护区日常工作开展及基础设施投入和区内禁牧禁伐农牧民生态补偿;对处于民族地区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生态保护上、财力转移支付上要给予更多的投入和支持。 四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动力。积极推行先植后补的造林补偿机制,完善配套服务政策,建立财政激励机制,激发集体、个人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五要加强管理管护,确保建设成效。林业部门要规划和指导建设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基地,培育良种壮苗,确保造林绿化需要。加强种苗市场监管和执法,保证造林种苗质量,杜绝劣质苗木用于造林绿化。 六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示范带动。引进和培养林业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聘请专家为造林绿化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林业科技示范咨询培训,加快良种繁育和林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 七要加强资源保护,巩固建设成果。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森林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林地(湿地)保有量作为县级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核心目标,切实把森林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发展好。全面深入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严禁盗伐滥伐林木,严禁掘根剥皮等毁林活动,严禁非法采集野生植物,严禁烧荒野炊等容易引发林区火灾的行为,严禁擅自破坏植被从事采石采砂取土等活动,严禁擅自改变林地用途造成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建立保护森林资源的长效机制,推动森林资源保护执法的常态化、规范化。严格管控森林面积损耗,加强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更新管理,及时做到损耗、更新或补充平衡。 八要针对领导干部建立森林、草山、水等自然生态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3.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明确要求,贵州“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优美,各县均具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五个苗族自治县目前拟定位在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原生态苗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两张名片上,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强县”这一目标。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一要做实景区品牌包装提升与营销工程。城步、麻阳、松桃、融水四县,要积极融入湖南张家界、广西桂林、贵州黔东南的“湘桂黔”中国旅游金三角,在市场导向下,形成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广告互打、客源互送的大旅游、大市场的新格局。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对城步等五县具有独特性的旅游景区景点要实施长期的、有力的、固定的宣传,使其产生较大的市场效应。 二要大胆探索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锁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原生态苗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两张名片,让文化进景区、让生态进景区,把景区的深度开发过程变为与“大资源、大产业”相匹配的提升优化过程,变为文化旅游创新区的建设过程,变为绿色经济产业区的建设过程,把景区建设成休闲康(健康)养(养生养老)度假区、科考探险体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如城步县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要以南山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主动融入沪昆高铁、呼南高铁经济带,为城步旅游的快速高效优质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要提升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品的“精”和“新”,“精”就是要符合国际惯例、达到国家标准,“新”就是要有视觉冲击力和特色吸引力。重点要围绕游客“眼球”,实施“三眼”系统工程,即形成环境“养眼”、景区“留眼”、景点“抢眼”。 四要按旅游拳头产品的要求,发挥自我的综合吸引力,立足点在引导市场。如松桃县的苗王城和城步县的长安营古城,应以古巷道、古城墙、古寨门为重点,在内容上深挖建筑文化、历史文化、军事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借文化之力把“空壳建筑”“空壳古巷道”等充实起来、丰富起来、诠释出来。 五要以“五个结合”为发展特征带动相关产业。一是旅游与扶贫帮困相结合,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动惠民产业。二是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带动文化产业。三是旅游与农业相结合,带动生态产业。四是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带动庭院产业。五是旅游与城乡发展相结合,带动第三产业。 4.利用山地资源优势,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路 从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的县情看,各县都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县。因此,要立足山地优势,开发山地资源,在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以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重点,打造绿色高效农业特色精品系列。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根据市场需要,科学发展以肉牛、肉羊、蛋禽、肉禽、生猪等为主的养殖业,不断推进专业化、标准化、合作化生产,并形成规模和效益。如城步县的高山苔地草原资源丰富,最宜发展奶牛业。城步县的奶业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坚持“种好草、喂好牛、产好奶”的发展基础上,继续打造好“南山”这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乳业品牌。 二是大力做强生态精品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农业。各县要因地制宜,建成一批蔬菜、水果、茶叶基地和标准园,培育一批地方特色优势品牌,扶持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山地农业。 三是大力培育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上述五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卖原木、原竹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不能再延续了,必须走“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工厂,山外拓市场”的农工贸“三位一体”的发展新路子,各县应引进现代竹木精深加工企业,提高林产品对农民和国营、集体林场增收的贡献率,实现由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林业富县的转变。 四是大力开发生态能源业。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不断发展水电、风电和光电这三种可再生的生态能源。 五是大力注重发展“互联网+”农业,走农业信息化之路。依托互联网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将民族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