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严庆:注重教育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中的独特作用(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 严庆 参加讨论

    二、民族地区的教育也需要“脱贫”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人力资源等原因,导致我国民族地区困难群众多、群众困难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贵州、云南、广西三省、自治区共有贫困人口1430万,占了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的 79%。全国832个贫困片区和贫困重点县中,民族自治县有421个,占51%。可以说,民族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最短板,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扶贫开发要啃的硬骨头。
    而从区域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民族地区的教育尚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当地脱贫致富的实际需要。根据2013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统计,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占全省、自治区人口总数的比例,西藏自治区是6%,广西壮族自治区是21%,贵州省是20%,云南省是18%。这四个省、自治区的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28%)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民族八省区的内部,还存在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偏僻的山区、牧区、高原、谷地、边境沿线等自然条件差、人口分布稀少的地带,教育发展水平更低。
    从整体上看,我国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还较为薄弱,少数民族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还比较低,当前民族教育发展状况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攻坚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受诸多复杂性因素的制约,包括学区环境复杂多样、学校招生范围大、生均成本高、优秀师资短缺、教育教学观念滞后等,同时存在双语教学有效方式探索、理科教学难度大、寄宿制较为普遍等特殊情况。具体来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有:学前教育阶段农牧区幼儿园建设缺位;义务教育阶段的小规模学校建设与教育质量不达标,后续发展困难;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目标和结构化发展存在区域性失衡,教育资源不均衡;双语教育的有效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师资方面存在区域、学科、学历、能力等方面的结构性缺位等。有学者站在补短板的角度认为,民族地区需要补短板的教育类型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双语教育等方面;从补短板的对象来看,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教育主体。
    近年来,国家与地方不断加大对民族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期通过加快发展、精准发力来改变自然、历史等因素对教育发展造成的延滞现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2.4%,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8%,与全国持平;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6.4%,高于全国12.9个百分点。在西藏,2014年与2010年相比,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了34.6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了13.27个百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由7.3年提高到8.6年。这也意味着,教育将成为新疆、西藏开展扶贫脱贫、遏制返贫工作的后续动力。
    扶民族地区的教育之贫和通过教育扶民族地区之贫,可以产生联动、有机、良性循环的扶贫脱贫功能。国家开展的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也涉及到教育领域;国家实施的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具有多种途径,教育是其中的途径之一。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该文件要求地方政府在编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把民族教育摆到突出位置,优先发展、重点保障,并将其列为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