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湘南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武装斗争的开展和胜利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湘南起义在中国历史上不应该被忽视,这场起义在党史、军史上都有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湘南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武装斗争的开展和胜利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为读者详细阐述这场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何联系。
    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村武装起义,在党史、军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湘南起义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问题上进行的成功的实践,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毛泽东首创的“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湘南起义牵制了敌人,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创造了条件
    湘南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地,罗霄山脉与五岭山脉在此接壤,敌人统治比较薄弱。大革命期间,这里的农民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1927年八七会议期间,中共中央计划以汝城为中心,在湘南举行秋收起义,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湘南特别委员会。毛泽东也亲自拟定了《湘南暴动大纲》。后来由于情况的变化,湘南秋收起义计划未能实现。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合后,毛泽东曾率领起义军南进湘南,希望向南昌起义部队靠拢并考虑再次实现湘南暴动的可能性。当部队到达酃县水口时,发现汝城有敌重兵驻扎,又从报纸上得到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一带失败的消息,才决定不去湘南,转兵进军井冈山。毛泽东在收编王佐、袁文才的地方武装之后,在井冈山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开始建立根据地。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后,建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之后,又相继建立遂川、宁冈两县工农兵政府。正值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开创根据地之时,湘南起义爆发。湘南起义的巨大声势,迫使湘粤两省军阀急于调兵谴将,组织反革命武装力量对湘南起义军实行“协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转移了湘粤敌人的注意力,减轻了来自西北面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压力,工农革命军可以放开手脚在井冈山地区开展创建根据地的工作。事实证明,当湘南起义军转移上井冈山之后,湘赣军阀便联合起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更大规模的“进剿”。
    二、湘南起义产生的武装力量和战斗中游击战术的成功运用,为井冈山根据地武装斗争的开展和胜利奠定了基础
    湘南起义从1928年1月以宜章年关暴动为开端,在短短的三个多月内,起义便在以郴县为中心的二十多个县中迅速开展起来,呈现“红旗漫卷南天乱,湘南这边红一片”的新局面。起义过程中,革命武装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组建了三个工农革命军独立师和两个独立团,起义波及的县、区、乡大都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和赤卫队等群众武装组织。为保卫起义成果,起义军在与敌人进行的军事斗争中,灵活、成功地运用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这一切都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湘南起义不仅保存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而且在斗争中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政治、军事骨干,为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积蓄了力量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在进入湘南前不足一千二百人,这支部队在湘南起义中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到砻市会师时,部队已有一万余人(其中主力部队二千多人,农军八千多人)。湘南起义军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合,组建了当时我党独立领导的一支最强大的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改为红四军)。会师之前,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不到八百人,如果没有湘南起义军加入,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井冈山根据地能否坚持下来很难说。作为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的谭震林就曾说过:井冈山只有那么一点力量,是很难存在的。
    事实证明,红四军组建之后,在随后的几个月中粉碎了敌人三次“进剿”,相继取得了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战斗的胜利,收复并扩大了井冈山根据地,使根据地的割据区域拥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的全部,吉安、安福的一小部分,遂川的北部,酃县的东南部。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的话来说:“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在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历次战斗中,来自湘南起义军的干部战士都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勇士,是战斗中的中坚力量。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红四军缩编成4个主力团,大部分湘南农军返回湘南地区坚持革命斗争,这4个主力团中就有2个团是由湘南起义军组成的。尽管后来又发生了“八月失败”的不幸事件,湘南起义军遭到了重大损失,但仍是红四军主力之一。既便是到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去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之时,湘南起义军余部仍是红四军的主要成份。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就说过:“贺、叶旧部到现在大半成了干部分子”,“此项人数约占全军人数的十分之二,湘南农军占全军人数十分之四”,按“籍贯的,湘南人数约占全军人数的十分之五”。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也写道:“湘南来的工作人员,几乎尽数在军中做党的工作。”
    此外,在湘南起义斗争中培养和锻炼的政治、军事骨干,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红军的改造、壮大乃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发展,准备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会师后,在井冈山党的高级指挥机关担任重要职位的就有朱德、陈毅、毛文科、宋乔生等,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位的有林彪、胡少海、黄克诚、肖克、粟裕等。他们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湘南起义对敌斗争中成功地运用游击战的战略战
    术,为井冈山军事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毛泽东曾指出:游击战一般地是用袭击的形式表现其进攻的。游击战“它就是在落后国家中,在半殖民地的大国中,在长时期内,人民武装队伍为了战胜武装的敌人、创造自己的阵地所必须依靠的因而也是最好的斗争形式”。他还总结了游击战的基本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关于游击战的战略战术问题,朱德自己曾说过:“在这一点上,我起了一点带头作用。”
    湘南起义中,朱德率领起义军,灵活、成功地运用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湘南起义的战斗大多是以袭击的形式表现其进攻的(即游击战)。拉开起义序幕的智取宜章是这样,“坪石大捷”更是一个典型的战例。当时许克祥以六个团的优势兵力,摆开一字长蛇阵向宜章进犯。面对六倍于我的强敌,起义军首先避其锐气,诱敌深入,待敌疲困、锐气已减时,主动出击,猛打穷追,先歼灭敌2个团,继而一鼓作气歼灭另4个团,许克祥只得弃轿化装逃跑。这些成功的游击战战术,在后来井冈山的军事斗争中多次得到很好的运用。如,开创井冈山根据地全盛时期的龙源口之战,朱德、毛泽东就是指挥红军诱敌深入,待敌疲乏时再出击,先歼灭敌人一部分,再扩大战果,彻底打跨敌人的。
    三、湘南起义中开创的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的先例,为井冈山根据地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三者紧密结合的建设道路提供了范例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问题则是土地问题。南昌起义时,中共中央就提出:“南昌暴动,其主要意义,在广大的农村发动土地革命的斗争。”[4](P276)由于起义部队急于南下广东,寻找口岸,争取外援,一路行军作战,无暇顾及。虽然也曾提出了一个《农民解放条例》,却未能实施。八七会议上,中共中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也未能认真地全面执行。朱德、陈毅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吸取南昌起义的教训,湘南起义一开始,他们就注意武装夺取政权和开展土地革命的紧密结合。湘南起义中的土地革命具有规模大、范围广、成效显著等特点,并造就和锻炼了一批富有土地革命经验的人才,为井冈山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储备了一批骨干力量。
    湘南起义先后成立了六个县苏维埃政府,每县的苏维埃政府都设立了土地委员会,主持本县的分田工作。为促进土地革命的健康发展,湘南特委召开了湘南工农兵代表会议,专门讨论了土地问题。会议提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5](P147)在永兴湘阴渡的试点的基础上,还提出两条具体的土地分配原则:(1)以乡为单位进行土地分配;(2)以原耕地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个别分配不当的由乡土地委员会仲裁。在此基础上,各县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土地分配法》,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插标分田运动。据统计,在半个月内,资兴县插标分田达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0%,郴县插标分田达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耒阳县260个乡进行了插标分田,占总乡数的73%。这些规模空前的分田,为井冈山根据地大范围地分兵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直接的经验。
    井冈山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是在吸取湘南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湘南起义保存下来的那些富有土地革命经验的骨干力量,在井冈山地区的土改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参加湘南起义后上井冈山的王紫峰就曾说:“因我在家乡十三区苏维埃政府工作时曾搞过分土地,所以把我抽出来了。这次一共从军队中抽调二十多人。”编入红四军的原宜章独立第三师上井冈山后,也在莲花分兵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
    四、湘南起义的政权、军队建设经验,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政权是受压迫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任何革命最终都是为了夺取政权。湘南起义中,先后成立了宜章、郴县、永兴、耒阳、资兴、安仁六县苏维埃政府,各县都建立了区、乡两级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一经建立,立即健全职能机构,大都设有:“土地委员会、经济委员会、镇压反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秘书处,中设一主席。”各级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便以政府的权威力量,组织、领导本地的武装斗争和土地改革。为协调各县苏维埃政府的工作,1928年3月20日,在永兴太平寺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并对外发表《快邮代电》。这个湘南统一权力机关的建立是一个创举,是我党最早建立较高层次革命政权的第一次勇敢而大胆的尝试。尽管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的政纲和宣言、通电飞翔于湘南各县,其政治影响波及湘粤赣三省。这种在一个地区建立统一革命政权的实践,为井冈山根据地统一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不久,井冈山根据地就在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工农兵政府的基础上建立了更高层次的政权——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可以说,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建立和巩固就是湘南起义政权建设经验在井冈山根据地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
    革命政权需要革命武装来建立和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需要革命武装和战争的胜利来保障。为建立和保卫革命政权,让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有确实的保障,湘南起义建立了正规军、地方武装与群众武装等多种武装组织形式。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湘南起义中,朱德、陈毅一开始就采取组织武装农民的政策,起义军每到一地,就号召当地农民组织起来,并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湘南起义中,起义主力部队(正规军)由一千余人发展到二千余人,帮助组建了3个工农革命独立师和2个独立团。从起义军派出到农军工作的军事、政治干部,对农军进行了一定的政治、军事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军的政治、军事素质。在战斗中,起义军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正规军、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的不同作用,成功地打击了敌人。起义中形成的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成为组织、动员和武装人民参加革命战争的一种好形式,为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多种形式的武装组织,巩固、发展根据地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五、湘南起义的实践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最早出现是在1927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给朱德并转军中全体同志的信》中,信中指示:朱德应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共同计划发动群众以武装力量造成割据的暴动局面。后来,毛泽东明确地将其概括为“工农武装割据”。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湘南起义对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湘南起义建立了相当数量的武装力量,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南昌起义失败后,由于朱德、陈毅等人的坚定意志和坚强的领导,起义余部终得以保存,并在湘南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了湘南起义。湘南起义不仅保存了南昌起义的骨干力量,还建立了当时最大的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力量并成功地转移到井冈山根据地,这一支武装力量构成了我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一个要素: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井冈山根据地正是有了由湘南起义军、秋收起义部队组建的红四军,根据地才得以巩固、扩大,统一的革命政权得以建立,土地革命得以深入、持久地开展。
    2.湘南起义成功地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变,开始了“农村武装割据”的初步实践,为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实践范例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就提出要到边远的农村找一个落脚点。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在艰苦的转战途中,也有找“立足点”的思想,提出“找个地方站住脚,然后就能发展”,到农村“打游击”的主张。可见,这两位著名革命领导者当时都已意识到建立农村“武装割据”的必要性。湘南起义爆发后,朱德、陈毅就与地方党组织召开特别会议,提出了面向农村、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方针。整个起义中,他们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协助地方党组织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政权之上,而不是攻城掠地,更不是冒险进攻城市。湘南起义采取的军事方针是:对南面取守势,以巩固宜章政权;趁湘、桂军阀内争无暇南顾的机会,对北面取攻势,扫荡郴县、耒阳、永兴等县敌军和民团,向衡阳游击。起义军一面打仗消灭敌人,一面建立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很好地处理了军事斗争与农民运动的关系。当强敌压境、湘南不能立足之时,起义军避敌锋芒,主动撤离湘南,直奔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合,继续在井冈山根据地进行“农村武装割据”的实践。
    3.湘南起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深刻地揭示了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为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
    湘南起义一共坚持了三个多月,参加起义的农民在一百万以上,短时间内组织了上万人的革命武装,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是当时的城市斗争很难做得到的。起义建立的各级政权,虽然短暂,但它毕竟维持了一段时间,这是拥有3万正规军的南昌起义也未曾取得的实践经验。这些成功的实践,让朱德等共产党人看到了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的美好前景,坚定了他们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信念。同时,湘南起义最终的失败也从反面证明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近一百万人参加、拥有一万多人武装力量的湘南起义最终不得不退出湘南,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正如黄克诚所说的:由于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导致了“八千湘南子弟所剩无几”,“最后还是靠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坚持的这块根据地,保存了革命力量,站稳了脚跟。”也正是因为这样,让湘南起义的幸存者更深切地体会到建立根据地的极端重要性,到了井冈山后,自觉地投入到建立根据地的洪流中去。
    总之,湘南起义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历史已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的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不仅如此,湘南起义的实践也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并由此总结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湘南起义“为我党和毛泽东同志科学地总结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光辉的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