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
一 场 秋 雨 白墙黛瓦,雕花窗格 窗外有翠绿,带一个棋局 绵绵细雨,慢慢破解 雨天的屋檐下,顺着碧瓦 滴一檐的雨,密的密,疏的疏 是一张天然垂下的帘子 挡住门外的千秋世界 也隔出门内的脉脉幽梦 浮漾湿湿的流光 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 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 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 古人雅事有三十 听雨便为其一 虽不如游山惬意 不若玩水盎然 却因听风听雨 雨上心头 自成诗意 在中国的语境里 听,比说意境更远 身虽未动 心却已远 虽未见山见水 心中却早已盛开山水 印象中的春 总和雨有着绵绵不尽的纠缠 人人爱明艳春日 却不爱骄阳夏日 于是人们独爱夏季里 天色郁郁的雨天 听雨亦是乐事 若说二月冷雨 浇湿了一街的丁香 四月的春雨 便是为六月炎夏预演的一场清凉 那么盛夏的雨水 便是一场透彻欢喜的狂欢 虽不是绝胜烟柳,微雨如酥 雨滴鼎盛,别有一番韵味 虽是夏日寂夜风雨 少了些许“无边丝雨细如愁”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境 却也是雨打莲花纤尘不染 美妙清丽至纯至极 听雨的过程 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独具幽谧的属性 竹山一首《虞美人》 将听雨一事变得极具层次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暮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 悲欢离合已道尽 似乎古来听雨便是添新愁 但实际,听雨自有一种萧疏况味 雨水如茶水,静心,亦清心 听雨一世,时间绵长,世间通透 余光中先生曾在散文中这样写到 “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幽静里,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 新雨过后,天明之前,山中最富清爽气息。氤氲的烟云散去,山色水光一概清明,风烟俱净。 山林之间,残存一点水汽,在青竹之上,青苔之下。 若是有幸逢着山中的雨,隔山听雨也尤有一番滋味。 空山听雨是人生之如意事。得空山寒寺,便可围炉煮茶,烹一碗鲜笋,一碗青粥,听山林间暮雨潇潇,子规鸣遍。 山林间曲折尽现 郁郁葱葱的林木青翠如画 在水汽间眉目虽不甚清晰 却总能让人嗅出一身清香 江南也多雨 因为有雨,江南变得缠绵了许多 在碧天春水间 慵卧画船,听雨而眠 或许才算真正到过江南 黄梅时节,家家有檐家家雨 雨落窗檐,雨打芭蕉 雨送黄昏,雨兀自绵绵不绝 从南至北 大半个中国都在风中雨中 青砖黛瓦间,听一曲春雨 看一帘幽梦,自此春别 夏在雨后初生 四月,若有青瓦,有低檐 有空山,有绿竹,有瘦湖 有垂柳,撑一伞,等一人 听一刻雨,未尝不是一件妙事 八月,今日处暑,秋雨微凉 暑气至此而止矣 庭院锁清秋,待到秋日满庭芳 已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雨声当属酒足饭饱后 拥被高卧,或一本闲书 或一杯清茶,雨声丝丝入耳 恍如仙乐 八月尾巴的雨 少了一分狂暴的恢弘 多了一丝入秋的温柔 也因此灵动飘逸,也因你如诗如画 嘀嗒的雨声,从喧闹中吵醒 湿湿的河码头 淡妆浓抹了早秋击打浣纱身影 来良库 看雨滴点点 听谁家的荷池 响起经年的跫音 若得闲情,撑伞伫立 听一刻 这个城市的烟雨 -END-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