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這令人悲慟的訊息很快的傳遍印度各國。波婆國的末羅族民眾,聽到佛陀在娑羅雙樹間入滅,奔相走告說道:「我們趕快前往拘尸城分取佛陀舍利,迎奉回國造塔供養。」波婆國國王火速整頓全國的象兵、馬兵、車兵、步兵,一路來到了拘尸城,並派遣使者傳達:「聽說佛陀在你們國家滅度了,世尊在世時,也是我們一心敬慕的導師,所以特地前來迎奉佛舍利,回國起塔供養。」 拘尸王回答:「世尊最後選擇在我國入滅,本國自然會恭敬供養佛陀舍利,有勞諸位遠道趕來,讓你們失望了,佛舍利不能分給你們。」 當時,羅頗國的跋離人、羅摩伽國的拘利人、毗留提國的婆羅門、迦毗羅衛的釋迦族人、毗舍離國的離車人,以及摩揭陀國阿闍世王,聽說如來在拘尸城的雙樹間般涅槃了,都希望能夠供養佛陀舍利,所以各國國王都不約而同地召集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四種精兵渡過恒河奔赴拘尸城。 眾國王派遣香姓婆羅門當使節,代表他們進入拘尸城,並吩咐他:「你持眾王的名號,向拘尸王表達我們的心意。問候拘尸王起居是否輕利,身體是否康泰?各王與諸賢者相互敬重、和諧共處,未曾有過爭執,而今聽說我們所敬重的佛陀在貴國境內滅度,因此遠道而來,希望能求取佛陀舍利,回國起塔供養,如果拘尸王願意割愛,我們將奉上國內最貴重的珍寶以為謝禮。」 於是,香姓婆羅門入城轉答眾王的旨意。然而末羅族人回覆:「世尊既然在本國滅度,本國自當會供奉佛舍利,辛苦諸位遠道而來,我們不能把佛舍利分給你們。」 是時,各國國王召集群臣,共相商議之後,隨即頒布了一首偈頌公告周知: 「吾等和議,遠來拜首, 遜言求分,如不見與, 四兵在此,不惜身命, 義而弗獲,當以力取。」 拘尸國得到消息,也集合眾臣討論對策。共相立議之後,也以偈頌回覆: 「遠勞諸君,屈辱拜首, 如來遺形,不敢相許, 彼欲舉兵,吾斯亦有, 畢命相抵,未之有畏。」 正當兩方戰爭一觸即發之際,香姓婆羅門出面調停,對眾國王說:「我們都曾蒙受佛陀的教誡,經常口誦法言,希望得到安樂,現在怎可為了奪取佛陀的舍利而自相殘殺呢?如來將舍利遺留於世間,目的是為了廣化眾生、利益有情,所以佛陀舍利理應均分。」 一聽到婆羅門這麼說,八國國王都同意香姓的提議,接著討論該由誰負責分配才不失公允。最後,大眾一致認為,香姓婆羅門,仁智兼備,堪任此事。諸國國王於是委派他將佛陀舍利均分為八等分。 香姓婆羅門前往供奉佛陀舍利的處所,五體投地恭敬禮拜佛陀舍利之後,小心謹慎地捧起佛陀的上牙舍利,另外安置在旁,隨即派遣使者將上牙舍利呈給阿闍世王,並請使者轉達:「請代我問候大王起居是否輕利,身體是否康泰?為了寬慰大王渴盼瞻仰佛陀舍利的心,先請使者奉上如來上牙舍利讓大王供養。等今晚平分佛陀舍利一事完畢後,將親自奉上屬於貴國的佛舍利。」 當時,香姓婆羅門用瓶子仔細地將佛舍利均分為八份,交予諸國,然後詢問眾人:「這個沾有少許舍利的空瓶,希望能送給我,讓我帶回去起塔供養。」 由於香姓婆羅門以智勇化解了八國戰爭的危機,因此大眾都同意他的請求。當時,有一群畢缽族人也對眾人說,希望能將地上的燋炭灰燼帶回起塔供養,同樣得到大眾的首肯。 拘尸國人分得佛陀舍利之後,即在其國起建佛塔,供養舍利。波婆國、遮羅頗國、羅摩伽國、毘留提國、迦維羅衛國、毘舍離國、以及摩竭國的阿闍世王,分得佛舍利後,也都返回各國起塔供養。香姓婆羅門則帶回沾有少許舍利的空瓶,建塔供養,畢鉢族人也歡歡喜喜地運回燋炭造塔供奉。 於是,如來舍利於八國,共起造八座舍利塔,另有第九座瓶塔,第十座炭塔,以及第十一座髮塔,供奉著佛陀出世時的髮,眾多佛塔所供奉的如來真身舍利見證了釋迦如來應化的事蹟,也成為後世眾生信仰的依歸。 典故摘自:《釋迦譜.卷第四(八國共分佛舍利記第二十八)》 省思 昔日八國所起造的佛塔,歷經千年風霜,已層層隱沒於塵土之中,近年由於考古的發掘,雖然得以復原部份佛塔,可惜已不見當年所供奉的佛陀舍利。 有形的舍利塔寺雖然無常,於今或殘損,或傾毀;無形的佛陀遺教,卻在祖師們代代相傳下弘傳至今。《佛遺教經》云:「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若能奉行佛陀教誡,如理修行,以智慧明,滅諸癡闇,則能使如來法身常住在世。佛弟子眾,為報佛恩故,應當依法修行,弘化三寶,令正法久住,才是建造永恒不壞的佛舍利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