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出家前為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名為悉達多。太子日漸成長,阿私陀仙人曾預言,太子若在家則為轉輪聖王,若出家修行則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父親淨飯王觀察,悉達多是一位不貪著世間五欲之樂的太子,而太子即將出城遊觀,於是派人嚴加整治街道,不讓出遊的太子看見世間種種不如意事,以免太子生起出離之心。 於時,車馬群眾隨著太子由東城門而出,此時天人化現一位髮白齒落、目冥耳聾,佝僂身軀拄著枴杖緩緩而行的老人。太子見狀便問車夫:「此為何人?」車夫回答:「此是老人!」太子聽聞後則說:「人的生命隨著時間流逝,就如川流疾逝不再復返。不僅僅是這位老人如此,而是全天下的人皆是如此啊!」說完便命車夫還返回城,太子作是思惟愍念眾生。 不久太子由南門出城,看見路旁有一病人,腹脹大肚、身軀羸瘦曲臥在路邊。車夫告訴太子:「此為病人,命如懸絲、危在旦夕!」太子言:「世間上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即便是太子的我,仍然與大眾無別,有這個身體,便有種種的苦啊!」於是命車夫折返回宮。不久太子再由西城門而出,見到一個死人,眾多家眷圍繞悲痛啼哭。太子問:「此為何人?」車夫回答:「此是死人。人的一生終究是如此,有生就有死,猶如大地冬去春來,人人必定會經歷生離死別。」太子言:「死亡是如此令人驚怖悲痛!而我見死者,形體爛壞不堪使用,但他的神識仍於五道中輪迴受生!我不能再死死生生、生生死死,死而受生輪迴五道!」於是便還返回宮。 經過幾日後,太子再於北城門出宮,看見一位外貌清淨、衣著整齊的沙門,手執法器。太子又問:「他是什麼人?」車夫回答:「他是位比丘,是捨離情愛、梵行清淨且發廣大慈心欲度十方一切有情的修行者。」太子聽了心生讚歎:「真是太好了,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快樂啊!」太子心想:「若我不辭父王而捨離出家,實在太不應該!」 於是太子在夜深人靜之時進入王宮殿,沿途無論遠近皆是光明遍照,淨飯王因此覺醒。太子啟稟父王:「諸天勸助,今應當出家修行。」淨飯王悲泣不捨地說:「只要你能回心轉意,你有什麼願望,父王都能替你滿願!」太子回答:「有四個願望:一是不老、二是無病、三是不死、四是無有離別之苦,假使父王能為我滿此四願,我便不出家。」淨飯王聽聞此四願後更加悲傷地說:「從古至今無人能滿這四個願啊!」淨飯王倍感憂心,於是勅令五百位勇士堅守護衛太子。 是夜,王宮四個城門開閉聲響傳至四十里之遠,於是太子起身欲離開寢殿,看見熟睡的伎樂侍女們,鼻涕目流、樂器縱橫,仔細觀之,身軀猶如芭蕉層層剝卻,空虛無有實體。望著妻子,只見到如臭皮囊的形體,囊中裝的盡是臭穢不堪的腦髓骨頭、心肺腸胃。這暫時借用的形體,仍不得恆常持久,三界之中實在沒有一個實體可恆久依靠,唯有修道才是真正歸仗之處! 此時欲界天眾多天人住於空中,而法行天子遙向太子說道:「夜空繁星熠熠,是時已到。」太子令車匿即刻備御用馬「揵陟」,準備出城。當時四天王與眾多護法龍天,皆被著鎧甲從四方而來,並稽首頂禮太子,此時天神以神力令城中男女及孔雀眾鳥,皆感到疲極睏頓而昏睡。車匿悲哽地說:「城門閉鎖,誰能夠開啟啊!」霎時,諸鬼神及阿修羅皆令城門自然敞開,而四天神捧起馬足,以天帝為前導,踰城而出。 出城後,太子脫下寶衣囑咐車匿:「帶著寶衣及白馬返回王宮,並轉稟父王及姨母,我誓願成就正覺,當返還報答深恩。」車匿聽聞淚如雨下,而白馬跪地不捨地舔舐太子的腳足。回宮後,淨飯王看見車匿帶著寶衣及白馬歸來,卻不見太子身影而悲慟蹶地,急忙著說:「太子到哪了?」而姨母抱著白馬悲傷啼哭:「太子乘著你出城,為何只有你獨自歸來?」淨飯王思念太子心切不捨,便普召大臣:「眾多國卿都是攜子抱孫共享天倫之樂,而我唯一的兒子捨家入山修道。今天選擇國卿等子弟五人追隨及侍從太子修行,若中途捨離太子則滅你們的家族!」其五人聽命後馬不停蹄地追尋太子而不敢暫逮,五人各自念言:「我本是好逸之人,不曾有擇道修行之念,哪有可成之道呢?若我歸還則遭滅族之患,不如在這片甘菓清泉而無有匱乏的森林住下吧!」 此時太子於一山水邊落腳,內心冀望剃除鬚髮願作沙門。霎時定止天王知道太子心中的願求後,持著剃刀化現於太子前,而帝釋天捧持著太子的鬚髮,太子心想:「剃我頭髮的人,父王必會起恨意,若聽到是我自己剃除,則無可奈何。」於是太子自己剃除了鬚髮而成為沙門,於森林中精進辦道。 典故摘自:《釋迦譜卷第一.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 省思 悉達多太子出城遊歷,照見世間老、病、死──種種不如意之苦常相圍繞,深刻覺察生命之無常,進而覺照、發起出離無常之慈心悲願,走向覺悟之道。生活中,老病死苦何嘗不是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卻視而不見,或消極逃避,或以小苦為樂,自錮於無明化城之中。然而釋迦牟尼佛示現化小愛為大愛的出世因緣,令一切有情皆從輪迴苦中覺醒,尋求超越無常的究竟之樂──非王位、國城、妻子、七寶乃至一切世間之樂可比擬。大慈悲、大無畏的師子吼,從逾城一刻震古鑠今,喚醒人人本具的靈明自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