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有很多,有文财神李诡祖、比干、范蠡等,武财神赵公明、关羽等。其中头戴朝冠,锦衣玉带,左手如意,右手元宝,脚踩聚宝盆的增福财神李诡祖,应该是我们大家最熟悉常见的财神爷了。他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 一、增福财神李诡祖故里略考 据潍坊市道光二十六年“重修增福堂碑记”记载,财神爷李诡祖是山东淄川五松山人,老子裔胄,胶西国太傅玄孙,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二十二。道教和民间称李诡祖为文财神、财帛星君、增福相公、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民间传说李诡祖为太白金星下凡,属金神。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都天致富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世祖元年(1295)被赐封“福善平施公”。道教典籍比如元代《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续道藏搜神记》以及后来的《中华道藏》记载:“李相公讳诡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裁断阳间冤狱,夜间主判阴间是非,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饭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至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赠为神君增福相公”。 民国廿二年《曲周县志》记载,李诡祖,任曲梁县令期间,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疏通河道,治理盐碱,率先垂范,生活俭朴,把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周济贫苦的人,是老百姓爱戴的清官,死后老百姓立祠纪念。增福李公祠修建在墓前,最初叫李相公祠,亦名财神庙在城内东街道北,祭祀北魏曲梁令李诡祖。明朝济南府学教授(负责教育行政官)伍福有诗一首为证: 《谒嬷嬷幢李相公墓》 太白陨落何茫然,相公飞升列仙班。 足蹬般河长流水,头枕天齐连绵山。 玉书神护星君位,圣赐财帛石室间。 惠泽万民增福公,平施天下福善仙。 宋朝宰相富弼在经过淄川时也作诗一首: 《过淄川仙人乡》 青山连绵草木荒,绿溪蜿蜒流水忙。 占高居胜隐古寺,倚岬傍崖露小庄。 云高洞中乾坤大,仙人台上日月长。 唐封财神今犹在,世外桃源非梦乡 在邯郸曲周县,增福财神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信仰者。位于曲周县老城东街的财神庙,远近驰名,香火至今延续了1500多年。城东的相公庄村,原本就是李诡祖相公的庄园,相公庄村奶奶庙的西南至今还有财神殿,专门供奉增福财神。在相公庄与安上村接壤的老漳河岸边,李诡祖的墓就在这里,民国时期墓地的碑碣尚存。 二、道教财神节 中国古代过财神节规模宏大,且有财神爷巡游的仪式。清末潍县陈蜚声在“潍县增福庙会小记”中记载:“潍县,古名潍州,北海名邑也。自古为京东之枢纽,胶东之咽喉。山海兼备,土地广袤,文化绵长,商贾云集。城内有增福庙,始于唐,兴于宋,盛于元明。有增福庙会,莫知起时,或曰源起于临邑淄川,太祖初年传入潍县,遂成一方盛事。会期八日,七月二十一始,七月二十八止。 初日,大小官吏,名流乡绅,文人墨客,凡夫俗子,齐聚增福庙。吉时一到,庙内钟鼓齐鸣,庙外响雷震天。善男信女,燃纸焚香,舞蹈献贡,三拜五叩首,祈福膜拜。庙堂上下,香烟缭绕,声乐不绝。香客拜神既毕,财神爷巡游伊始。但见财神爷高坐于八抬大轿之上,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有“元宝”,温文尔雅,气势非凡。貔貅在前引路,善男信女执摇钱树,金元宝紧随其后,人头攒动,蔚为壮观。更有善财童子,利市仙官相伴左右,分发金银财宝,引乡民踊跃尾随,争相夺宝。巡游所到之处,张灯结彩,万人空巷。大小商号,沿街居民,无不随喜。庙堂外有社戏,有小吃,有商贸,有杂耍,引四乡民众无数。盛会繁华凡八日方止。此增福庙会之大观也”。 财神节的渊源见于《玉匣记》: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 民国《潍县志稿》卷十四“风俗”记载: “七月二十二日谓为财神生日,各商家无论巨贾小贩,皆设祭供神,饱恣饮啖。……相沿已久,至今不绝。”也就是说,财神节祭祀的主神正是李诡祖。在这天,所有的经商业户,都要献上牺牲,敬上供奉,鸣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同时祈求大吉大利、财源广进。鞭炮自清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午后。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团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吃发菜谓之“发财”,寓意财源滚滚。财神爷也有巡游仪式,他高坐于八抬大轿之上,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有“元宝”,温文尔雅,气势非凡。貔貅在前引路,善男信女执摇钱树,金元宝紧随其后,人头攒动,蔚为壮观。更有善财童子,利市仙官相伴左右,分发金银财宝,引乡民踊跃尾随,争相夺宝。巡游所到之处,张灯结彩,万人空巷。 对于七月二十二日为财神节的来历,山东地区有传说。隋文帝年间,周村有一李姓掌柜在齐州府(济南)经营一家叫“财帛永兴”的丝绸店。七月二十一日夜,一连做了三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来了个耄耋老者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诞辰,谁给我过,包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吉利,第二天一早准备好了香纸、贡品、鞭炮,根据梦中老者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纷纷涌到店内买绸布,本来清冷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李掌柜迎财神的事很快传开,所以每年农历的七月二十二日,齐州府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李掌柜梦中的老者就是增福财神李诡祖。 当今山东淄川一带在历史上有春节期间财神爷巡游民间,视察疾苦的习俗。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财神爷的雕像,前有舞狮队引路,左右有利市仙官和善财童子相伴,后面有锣鼓队、秧歌队相随,沿着大街小巷,由利市仙官和善财童子散发元宝,引得人们争相尾随,队伍浩浩荡荡,异常热闹。沿街商铺,无不随喜,并且要摆上贡品,点上信香,迎接财神爷的光临。大的商号还要请财神爷驻足,请上戏班子为财神爷演戏。后来这种习俗传播到齐州(济南)、潍县、即墨以及全国各地。 三、各地财神庙 曲周增福财神庙又名李公祠,是一座结合道教的神灵信仰和民间民俗信仰及官方祭祀场所的综合场所。曲周县的增福财神庙创建由来已久,创建于何时,各种资料显示,其最早创建在北魏时期,即李诡祖仙逝之后,这就是位于曲周县城东街的增福财神庙。元朝人胡仲昇在他所撰写的《福善平施公碑记》中写道,“(李诡祖)既昇之后,遂立庙宇而敬致祭祀享”;明朝曲周人万历时期曾任兵部尚书的王一鹗在《重修增福庙记》中写道,“(李诡祖)既逝之后,民做庙祀之”;清末光绪年间曾任曲周县知事的王希贤在《重修增福庙碑记》中开宗明义地说道,“县治东有古祠”,“(李诡祖)殁后,遂立庙焉”;而在山东淄川在民国九年即1920年所编篡出版的《三续淄川县志》中的《三续仕宦·北魏·李诡祖》条中说,“(李诡祖)卒于官,民怀其德,立庙尸祝之,至今享祭不绝”;在山东荣成进士刑部主事撰文,莱阳进士礼部侍郎王垿书丹的光绪间曾任曲周县知县淄川人王希贤的墓表文中写道,“(曲周)邑有李公祠,李公北魏时为曲周令,得民心,亦淄川人,人以君为生同乡,治同邑,千余年实后先辉映也”。这些文献资料都是来之有据,确凿不移的,可谓铁证如山。充分地说明,曲周县的这座增福财神庙创建于北魏时期,距今有1500年的时间了,可谓天下第一增福庙。 历史上曲周的增福财神庙多次得到整修,在宋真宗咸平年间,“复修增福庙貌,其雄壮于四方”。王一鹗主持重修增福庙的时间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末,是时乡民宋渊,请于当时曲周知县祝斗南,名乾寿,湖广应城人。他“推诚御物,廉介不阿,裁节繁苛,民霑实惠,升御史,民立石颂德”。倡议重修。“不月而焕然”。清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曾多次造访曲周,并且短暂寓居在曲周东街的增福庙中。从《顾亭林年谱》中可知,当时该庙的主持名叫晏如。此后,直到清末的光绪二十四年重修,时任曲周知县山东淄川人王希贤有记。进入民国后,受“庙产兴学”的影响,后殿改作第一模范小学校。据当时在其中求学的老人回忆说,当时的教室就是增福庙的大殿,平时把神像用栅栏隔开,如遇庙会或朔望之日,还是要拉开,允许善男信女行香朝拜。后抗战烽火燃遍东山,财神庙在劫难逃,日寇炮火中瞬间变为瓦砾。抗战胜利,村民欲重修神庙。然国共战事又起,百事具废,连增福庙之墓碑与石料都被运到淄城,成为修桥铺路,构筑工事之材”。 四、财神民谣 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都有增福财神李诡祖的民谣在流传。 曲周民谣《财神》: 财神爷爷不姓财,他是上神下天台。 上天奉了金玉旨,到在凡间救穷人 邯郸民谣《财神歌谣》: 财神爷爷不姓财,俺请财官下天来。 头戴金,身穿银,怀里抱着聚宝盆。 手里拿着摇钱树,脚下轧着雪花银。 摇钱树上拴玉马,玉马这里卧麒麟。 麒麟这里摇三摇,金的元宝屯住门。 打了三天没扫地,金的元宝三尺深。 淄川民谣《财神节求财神》: 财神节,请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送来一个金元宝,送来一个聚宝盆。 财神节,请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又增福,又进财,又保平步上青云。 财神节,请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抬头喜,出门顺,还有全家幸福运! 农历七月二十二正是核桃成熟的时候,所以还有民谣《财神节摘核桃》: 白露到来财神到,财神散发金元宝。金元宝儿心气高,高挂枝头等咱敲。 敲打元宝有门道,丰收在即莫焦躁。上树之前心情好,祭拜财神要记牢。 《正月初五迎财神》: 爆竹一响把门开,增福相公进家来。相公本是天上仙,家住淄川五松山。 相公是咱曲周人。阴阳两界都为神。左如意,右元宝,财也来,福也到。 左青龙,右白虎,福禄寿喜进我府。上管官,下管民,管了福禄管财运。 一撒金,二撒银,撒完摇钱树,再撒聚宝盆。 保你五谷丰登收成好,保你五子登科六六顺。 北京民谣《鞭爆一响把张开》: 鞭爆一响把张开,增福财神两边排。招财童子中间坐,增福增寿又赠财。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骡马成了群, 四撒摇钱树,五撒聚宝盆,五子登科六六顺。 四、财神爷传说 1. 太白金星下凡的传说 南北朝时期,淄川五松山下一家李姓农户生了一个婴儿。婴儿出生的时候,有一道金光穿透屋顶,直冲天上,惊动了一个在山中修炼的神仙。这个神仙掐指一算,知道这个婴儿是天上太白金星下凡。太白金星姓李名字叫长庚,是天界的金神,也叫财帛星君。他不但管着天上的金银财帛,还管着凡间官吏的福禄升迁和平民的衣食住行。看到太白金星下凡,这位神仙摇身变作一个跛脚道人,来到李家门前。他告诉孩子的父亲说,这孩子出身高贵,需用心教育,将来必有大用。并亲自为孩子起名叫诡祖。 2. 曲梁县令治水妖的传说 李诡祖长大后才学出众,品德高尚,北魏孝文帝年间被任命为曲梁县令。古时的曲梁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曲周县。那里地势平坦,水患频发。老百姓说那是水妖作怪。李诡祖在老家学到降服水妖的本领,最善于降妖捉怪,于是带领老百姓降服了水妖,治理好了水患,使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不管是在曲周当县令还是在淄川老家,他一生忠厚仁德,乐施好善,扶危济贫,深得老百姓的爱戴,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李相公。李相公去世后人们将他埋葬在他的故乡淄川嬷嬷幢,并在他的墓前建了一个祠堂,叫李相公祠。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3. 李相公现身淌钱眼的传说 淄川城东面是连绵无际的群山,叫东山。东山的边沿有一道岭叫天齐岭。天齐岭的北端叫嬷嬷幢。李诡祖的陵墓和李相公祠就在嬷嬷幢西面的山谷中。嬷嬷幢东侧的山谷中有一个地方叫淌钱眼。淌钱眼就是山岩上的一个石洞,洞口很小,人只能伸进手去,可是深不见底。 古时候有祖孙两人靠要饭为生。这天没要到多少东西,两人又累又饿,就坐在路旁休息。老婆婆望着饥肠辘辘的孙子,十分心疼,就自言自语地说:“老天爷,你就发发慈悲,救救我们吧。”话没说完,就听到身边山岩上的石洞里有声音,然后从洞里滚出一个金元宝。祖孙俩在惊喜之余,对着石洞就磕头。这时飘来一个白胡子神仙,对老婆婆说:“老人家,我是岭上李相公。石洞里有元宝,你要多少就能淌出多少。”老婆婆说:“大慈大悲的财神爷呀,一块元宝已经足够了。但我们庄上吃不上饭的人还很多呢。”神仙说:“那就让村里人都到这里来拿元宝吧。”说罢就不见了。村里人听说后都来拿元宝,每家只拿一个,从不多拿。于是人们从此都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于是人们把李诡祖当成财神爷供奉,李相公祠也就变成了财神庙,而这个向外滚元宝的石洞也有了名字,就叫淌钱眼。 五、财神爷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为了保护和弘扬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淄川区成立了李诡祖文化研究会,增福财神李诡祖的老家淄川区洪山镇董瓦村成立了增福财神祭祀委员会。一年多来,他们恢复了农历三月十九唐高祖封神日、七月二十二李诡祖成道日(财神节)和九月十七增福财神诞辰的祭祀活动。同时又发动群众募捐,重修李诡祖陵墓,重修嬷嬷幢增福财神祖庙。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淄川区和洪山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国道教协会的重视,任法融道长亲自为重修的增福财神祖庙书写了“增福公惠泽万民有求必应,财神爷平施天下圣心至正”的对联。在去年被列为淄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他们积极整理资料并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的申报单位中,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增福财神李诡祖传说最终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淄川区李诡祖文化研究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继续挖掘增福财神文化,进一步申报山东省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财富论坛”,打造增福财神文化创意产业园,宣传语弘扬与增福财神有关的民风民俗,使增福财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塑造中国的圣诞老人---增福财神,让增福财神给人们送上财富、送上幸福、送上欢乐,使增福财神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道教之音独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