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数码摄影与考古学视觉革命——《金沙玉工I》后记点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中国考古网 许宏 参加讨论

    一、《金沙玉工I》后记点滴
    《金沙玉工I》一书终于顺利付梓。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一次精诚的合作和非常成功的尝试。
    《金沙玉工I》以出土玉石璋的工艺为研究核心,应用石器工艺学方法,推进玉器考古学方面的探索,反映了当前考古学玉器研究发展的方向:
    (1)展示手法上,我们主张照片与文字具有同样重要性,一张能表达玉石工艺的照片或图表,有时比千言万语的解说更具说服力。此外,照片的使用需要很专业的编辑知识,更要配现代化彩版印刷技术,不同性质纸张的应用,画面大小组合等。这次《金沙玉工》以八开本印刷,把玉器微痕数十倍扩大,将一些过去眼睛无法观察关键的细部,清晰呈现。
    我们主张玉器拍摄者与研究者应合而为一,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发现玉器表面上潜在工艺和社会因素的特征,最后由研究者亲自处理研究成果文字与照片的对应,两者紧密呼应,带来视觉与思想同步的冲击,又以最舒适的空间呈现于读者眼前。
    (2)视野上,从一个遗址开始,不同遗址对比,超越省际间限制,以全国视野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且重视邻国可对比的资料。这样必须长期积蓄东亚各地出土牙璋玉器的资料。在对比上同时以清晰影像反映各地牙璋玉器异同,重建历史发展的真相。有关国外材料,如众所周知,在越南北部冯原文化阶段迄今已发现超过十数件的玉牙璋。从地理空间关系,中国四川盆地与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间古代文化交流的探索,必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避免以偏概全。这是我们本书学术上坚持的方针。
    (3)研究方法,着重工艺学研究。玉石器原料获得、开料技术、加工工具、制作过程技术形态变化,以及使用或埋藏过程中对玉石器所产生影响等,都是我们分析思路的基础。(金沙玉工课题组:鄧聰、王方)
    二、关于考古学视觉革命的感言
    一直记得邓聪先生早年的话,“肉眼看到的,能拍出来;肉眼看不到的,也要拍出来”。这是对考古学视觉革命的呼吁与倡导。而多年来致力于以玉器为主的文物数码摄影的探索,已使其作品臻于至善。邓聪先生镜头下文物的视觉冲击力撼人心脾。它们本身就是科研成果,极具资料性,同时也是艺术品。《玉器起源探索》、《良渚玉工》、《金沙玉工》,每一部都让人惊喜不已。然而我一直困惑于这些著作的分类定位:研究性图录?似显苍白,但至少可以把以美图为主的这类集成性研究著作的特征表述出来。邓聪先生说《金沙玉工》的制作,是二里头玉石器研究性图录编撰的“热身”,这让我们对三卷本的《玉器与王朝的诞生》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