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宝丰清凉寺汝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17日,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开馆。10月19日,宝丰汝窑博物馆开馆,同时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宝丰县人民政府、鲁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古陶瓷学会2017年年会暨汝窑、鲁山窑学术研讨会”在平顶山博物馆拉开帷幕,这些活动是献给汝窑考古发现30年周年最好的礼物。 “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首。”南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了汝窑兴起的缘由。“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为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了汝窑(汝瓷)的珍贵。“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说明了汝窑的釉色。 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在雍正七年(1729年)让太监刘希文、王太平整理汝窑瓷器,统计数字为31件(还包括钧汝不分部分瓷器)。201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撰写《宝丰清凉寺汝窑》报告时,统计全世界汝瓷传世量为67件(有记录可查的),2015年故宫博物院统计全世界汝瓷传世不足百件(含私人收藏),可见汝瓷传世的确稀少。 汝瓷以其自然典雅的造型,温润如玉的气质,“雨过天晴云破处”梦幻般的釉色,特殊的烧造工艺,达到了历史上青瓷制作的顶峰,改变了我国“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明代以后文献记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汝窑始终位居首位,为北宋皇室所垄断,素有 “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之美誉。北宋晚期,汝窑青瓷烧造工艺达到极致,但终因宋室内忧外患,烧造天青釉汝瓷的汝窑仅仅20余年便消失,不仅工艺失传,其窑址也尘封于历史之中。 广义的汝窑是指北宋时期汝州所辖之窑口,狭义的汝窑是指烧造天青釉官用瓷器的窑口,历史上文献记载的汝窑应该是狭义的汝窑。汝瓷如此珍贵,烧制汝瓷的汝窑到底在哪里,答案一直困惑着历代热爱她的人们。自20世纪30年代始,中外考古学者进行了长达80年的探索和研究。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河南的文博工作者数次在今汝州、临汝等地实地考察,虽发现古窑址50多处,但无一能确认是烧制汝瓷的汝窑。 初露端倪 1986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西安召开年会,会上来自河南宝丰县陶瓷工艺厂的王留献带来一件青灰釉憋足洗,与会专家喜出望外,认为是汝窑瓷器。随后,上海博物馆立即派人到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的清凉寺村进行实地调查,采集到几片天青釉瓷片和一些窑具,认为汝窑有可能就在清凉寺村附近(宝丰清凉寺窑址此时已知,但不知是汝窑址)的可贵线索。根据各种线索,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清凉寺村南响浪河边的台地上,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调查试掘,在仅200平方米的试掘范围内,出土了大批窑具、瓷片和各类较完整瓷器300余件,其中发现典型御用汝瓷10余件,初步认为汝窑遗址就在清凉寺。这次试掘取得了重要收获,虽然发现了汝瓷,但其烧造地仍然是个谜。 1987年初次试掘,使河南的陶瓷考古者倍感兴奋,继而于1988-1989年连续两年在试掘区北边、紧挨村子的村南之地进行正式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达1150平方米,发现制瓷作坊和房基5座、水井4眼和澄泥池1处,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达2100余件,瓷片上千包,但出土瓷器多为民窑瓷器,只有少量的天青釉汝瓷残片。尽管如此,这两次发掘对清凉寺窑址的创烧、发展和各个阶段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的了解。 破解千年之谜 天青釉汝瓷的烧造地始终未被发现,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使说服力大减,让人心有不甘。1998年和1999年初,河南的陶瓷考古工作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继续在村南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在发掘进行中,村民提供线索,言村中有人挖地窖时发现大量的瓷片,考古人员立即前去查看,采集到100余片天青釉汝瓷片,有洗、碗、瓶等器形。这些发现令考古人员喜出望外,随即上报单位和省文物局,宝丰县人民政府也立即斥资4万余元,拆迁4户居民,为考古发掘提供便利条件。随后的2000年至2002年,考古队员在此地进行了四次发掘,发掘面积900平方米,清理出窑炉20座,作坊3座,陶瓮17个,过滤池、澄泥池、烧灰池各1个,灰沟3条,水井3眼,墓葬2座,灰坑44个以及瓷片堆积层等多处重要遗迹。其中窑炉、作坊、过滤池、澄泥池等遗迹布局排列有序,叠压关系清楚,烧造汝瓷的小型椭圆形窑炉、模制、满釉裹足支烧、玛瑙入釉以及燃料用柴等工艺技术尽显,还出土了大量的汝窑瓷器,囊括了所有传世汝瓷器形和釉色,此外还有大量传世品未见的器形,破解了汝窑千年之谜。汝窑遗址考古发现极其重要,分别于1990年和2000年两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全国田野考古发掘质量三等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