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岩泉寺着《国史大纲》 孟继良 独居小楼历时1年推却应酬写就煌煌巨着 钱穆先生是当代国学大师,一生勤奋不懈,著作等身,名满宇内,钱钟书先生亦尊他“宗志大师道座”。1938年,钱穆随西南联大迁来云南,先在蒙自教学,在此期间,经同事陈梦家劝言,决意为中国通史写一部教科书,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国史大纲》。但先生刚动笔,学校却要迁往昆明。先生欲寻一清静之处闭门着书。后经一友人牵线,最终选定宜良县城西郊岩泉寺。自此先生入居岩泉寺一年,终于完成《国史大纲》一书。 高山仰止 记者寻访大师足迹 遥想先生当年岩泉寺着书,暮鼓晨钟,披襟啸歌,幽幽往事,让人向往。8月27日,记者赶赴岩泉寺,一睹先生当年着书圣地。 从昆明东站出发,不到50分钟即抵宜良车站。当年钱穆先生从宜良乘火车到昆明,“火车在中午12时左右抵站,途经数十山洞,于下午5时后抵昆明。”路上耗时,至少需6个小时。先生着书一事犹在眼前,掐指一算,却已是60多年前之事,而先生亦于1990年8月仙逝,距今已有16年之久。 钱穆侄子 曾在藏真阁住了3个月 车后抬头仰望,前方一高山,山上林木葱翠,间露绿瓦红墙。路旁有指示牌“岩泉寺由此去”。入山脚,是一大坡,沿坡而上,便到寺门。寺门上书四个镀金大字“岩泉禅寺”,落笔者为钱伟长。钱伟长乃钱穆侄子,钱穆哥哥早逝,钱穆花费诸多心血,终将侄子培养成才。钱伟长新婚之时,又到岩泉寺藏真阁内度蜜月,住了3个月。1994年6月23日,85岁高龄的钱伟长携夫人重游岩泉寺,挥毫为岩泉寺题名,并写下题词:“岩坚泉清,宜结良缘。” 一块石碑 简记钱穆着书事 入寺门,见一石壁,壁上雕刻大小龙头无数,龙口均喷细小水珠,直射壁前水池中。壁旁左侧就是钱穆先生着书之处,在壁前水池左侧竖一石碑,碑高约一米,正面刻有“钱穆教授着书处”7个大字,背面为楷体小字数百,简记钱穆先生当年着书一事。凝视石碑,倾听泉声,钱穆先生手持书卷身影,犹现眼前。 到岩泉寺拟一年写成《国史大纲》 1938年春,决意写《国史大纲》的钱穆先生经友人介绍,结识宜良县长,遂被县长介绍到岩泉寺中。这天,钱穆先生抵岩泉寺,方丈出门迎候。方丈直接迎钱穆先生到早已安排好的小楼上,此楼在寺中左侧,上下二层各三间,楼前是一小院,四周院角遍植矮树花草。楼上共有两室,有床有桌有椅。但见环境清幽,古朴干净,钱穆先生甚是欢喜。同来友人言:此楼真静僻,游人所不至,君一人独居,能耐此寂寞否?先生笑答:居此正好一心写书,窃愿尽一年,写成此书。 请人做饭每餐一荤一素一汤 第二天清晨,方丈来谈伙食之事,先生让方丈送寺中饭食即可。但寺僧送来饭食,皆粗劣不能下口,只过了两天,先生忍不住,叫来方丈,说明缘由,方丈直言允许在寺中做荤食。随后,方丈请来一做饭的张妈。钱穆先生见张妈衣着整洁,言词有礼,当下谈定要张妈负责自己膳食,每餐一荤一素一汤即可。 张妈所做饭食果然可口,先生甚是欢喜。 安心着书晨眺诸峰晚散步 一切安定下来后,先生开始专心着书。他每晨早起,必到附近山嘴处,眺望附近诸峰,晚餐后,必去山下散步。除此之外,则日在楼上写《国史大纲》,晚看《清史稿》数卷才入睡。睡梦中聆听楼下泉水叮咚,似又回到无锡乡下荡舟河上,勾起几许思乡情绪。星期四上午,先生则应昆明各报社之约,必写论文一篇。星期五午餐后,即赴宜良火车站,转赴昆明,下午5时左右抵昆明,直奔西南联大教室上课,途中买些糕点充饥。上课至晚上9时左右,再和学生外出吃宵夜,星期六一天则访友看报查资料,星期日一早再返回岩泉寺。 温泉洗浴浓茶陶诗为伴 星期日返回岩泉寺后,先生必携陶渊明诗一册,到距寺不远的一温泉中洗浴,温泉每间隔开,互不对视,先生浴后便赤身坐石阶上,作日光浴。身旁浓茶一壶,手上陶诗一册,喝茶吟诗,到晚才归。到宜良,需品鸭,钱穆先生是性情中人,当然不会错过此口福,不时一人逛到城中,要上烤鸭一只,烧饼数个,饱餐一顿,然后抹着嘴皮油水,到县立中学访校长,顺便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些历史书籍。该校中还有盆景,有些已经栽了百年之上,先生亦观赏把玩,倒也有一番乐趣。 执意着书推却讲演应酬 一代大儒躲在宜良岩泉寺,尽管先生闭口不谈,但还是有一些同事得知此事,汤用彤、贺麟、姚从吾等人不时找机会来岩泉寺“捉拿”钱穆。国学大师陈寅恪来访后,直呼“然使我一人在此,非得神经病不可”。还有一帮联大学生,找到岩泉寺,极力邀请先生赴昆明讲演。先生说,你们来到这里,已经见到如此环境,还开口邀请,岂不无聊。学生无话可说,只得散去。先生执意着书,推却讲演应酬等事,着实难得。后来,姚从吾夫妇见宜良安静,便也来此处租得一屋,不时到寺中和先生谈古论今,切磋学业。 埋头写作吓跑游玩学生 先生独居一室,安心着书,换洗衣服自摆桌上,张妈自会拿去清洗。有时在寺中数日,不发一言。此种耐得住寂寞之能力,着实让如今我辈钦佩不已。但过于安静,有时候还是会闹出笑话。一天,先生正安静着书,突有三四个女学生进入院中,看楼下无人,当即踏步上楼,挨个房间窥视,忽见到左侧门内有人,以为鬼怪,大呼小叫,夺步下楼狂奔而去。先生不禁莞尔。 移居上寺玉兰花香绕案 当时,岩泉寺分岩泉下寺和岩泉上寺,下寺中住和尚,上寺中住道士。先生住在下寺中,赴上寺一路石阶,两旁密树,浓阴蔽天,常有松鼠一群,在树枝间跳跃。当时,上寺已成一道院,有泉有池有石,景色倒也别有一番情趣。道院旁有一小亭,此处游人罕至,先生常携书来此亭中久坐,在此写稿,思路格外清晰。道院中仅有一道一仆,道士号静庵,见到先生必命仆人端茶倒水。静庵人极清雅,能随口诵王国维诗词。先生见道院清静远胜下寺,遂移居岩泉上寺,道士便辟出楼上安静之地给先生。张妈亦来做饭洗衣照顾,晨来夕去。道院中有一白玉兰树,树枝高大,花开清香四溢,道士采摘后带到火车站贩卖。张妈也摘下几枝,插在瓶中摆于先生桌上,香味浓郁醉人。 历时一年终成煌煌巨着 有如此环境,先生心情更加愉快,尽日操笔,历时一年,至1939年春,《国史大纲》一书终于完成。后来先生回忆,“回思当年生活亦真如在仙境也。”抗战胜利后,先生重返昆明,特到岩泉寺寻访道士和张妈,但此处曾驻军队,清静情形不复从前,张妈已去昆明,道士也离寺而去。先生哀叹不已,感触人生乍变,只在顷刻之间。此后数十年,先生一直对岩泉寺难以忘怀,不时打听岩泉寺情况。 1939年暑期,钱穆先生携《国史大纲》书稿到香港交商务印书馆付印,同时接受成都齐鲁大学聘书,离别了居住笔耕一年的岩泉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