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个认识但不常见面的佛友,用他充满好奇的表情又再问我一个从与他见面第一天起便已问了我不知多少次的“老问题”:“你和她结婚了吗?”我再度点头,再度告诉他:从恋爱到今天,我们相处已经八年了。然后他还是那句话:“不像。”与他彼此认识至少也已经有五年了吧?我还记得,认识他们夫妇的因缘就是始于这样一个多年来他始终“充满兴趣”的问题。 忘了当初究竟是什么情形引起了他们夫妇的注意,令陌生的他们忍不住要对我和祺儿发表“预言式”的意见,她先说:“现在『拍拖』(俗话:「恋爱」的意思)当然这么好,改天结了婚就没有了!”他在后面笑笑说:“可能刚结婚不久也说不定。”我微笑点头说:“是啊!才刚要到两周年纪念呢!”他就问我是真的吗?你们结婚两年了?虽然旁边有他也熟悉,对我们也认识较深的同修作证,他还是不信:“要嘛,就是刚结婚两、三个月,要嘛是还没结婚。”我笑笑说:“那就算还没有结婚吧!”从此以后,每次见面他总是要问我这同样的问题,不厌其烦。(我们和这位佛友不常见面,中间总隔了一段时间。)我仔细想想,可能我明白他好奇而难于置信的心情。 直到今天,不论何时何地,每当在路上走着的时候,我和祺儿还是习惯手牵着手,快乐无忧地,或自己、或和友人结伴同行迈向目的地。而且,任何时候,朋友们见到我们总是有影皆双--八年了,还有好朋友见到我独自一人先出现时,诧异地问:“慧祺呢?慧祺怎么没来?”我这样子不厌其烦地唠唠叨叨细说自己的生活琐事,不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夫妻有多么恩爱?实则上我们也常常吵架,我们之间的冲突、矛盾,彼此互相容忍、适应、调整、不了解的地方绝对不会比其他任何一对夫妻少,何况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但是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自我肯定地说:“我们是很认真、努力地在做『夫妻』,在经营这样一个『一生的事业』--不是都说吗?『结婚是一辈子的事』!”那么,学佛呢?学佛的人,婚姻对他有什么意义?结婚会不会障碍一个人的学佛?结婚,会不会影响一个人学佛的“方便”? 我首先想到的是:佛陀初转法轮,开示佛陀教育的根本四圣谛:苦及苦之原因,苦之熄灭及通往苦灭之道路(苦、集、灭、道)。苦的原因是什么呢?或问:人为何受苦?佛陀初成正觉,在菩提树下感叹:“太奇怪了!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啊,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呢?那是因为妄想、执着、分别的障碍,而体会不到。”什么东西在障碍我们?简单地说,就是我执,对自我的强烈执着。也有人说:“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弘一大师《晚晴集》中曾引一句:“元无我人,为谁贪嗔?”如果不是为了“我”,谁会起贪嗔痴呢?明乎此,婚姻的苦难、冲突从那里来,不是已经当场水落石出了吗?以我的意见来衡量你、以我的感受来埋怨(或期待、或据此而生起对对方“对”或“错”的看法尚不自觉)你……有时我会想:不是婚姻牵绊了我们,是我们牵绊了婚姻,教婚姻太沉重! 我有很多朋友--学佛的朋友,他们之中有好多都出家了,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出家比较方便学佛,也可能他们都不喜欢结婚的生活,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问他们;但是我知道,他们之中有很多都因为从小看到父母争吵、纠纷摩擦,甚至有大多数是有两个妈妈或两个爸爸的也有,而且他们平时都对此难于启齿,甚至以此为奇耻大辱,只因为我是他们心目中的好朋友,可以信赖、倾诉的好朋友,才会告诉我。他们都很认真努力学佛,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学佛、要出家、要涅盘、要成佛!但是我却常常很悲哀的看到:他们只是在努力地逃离他们认为可能嘲笑或者可能为他们带来灾难的人群、逃离家庭生活、逃离一切结婚的可能性,一直在苦苦挣扎。我是他们的朋友,我可以清楚而又强烈的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无助和惶恐,寻求三宝为归依处,是他们在茫茫人世中唯一可以放心付托的归属,但是惶恐战栗动荡不安,还有花费大量的精神去有意无意地贬低、嘲笑、或在完全不了解,也没有深入体会婚姻生活的内涵和本质的情形下故作“怜悯”婚姻生活的在家居士朋友。当然,我是被他们「关怀」的朋友之一,我感激他们的真诚友情,却无奈于他们对婚姻生活--至少是我的婚姻生活和其中感受的无知,除了感激,我唯有沉默。,努力抵抗异性和婚姻生活的「诱惑」(用「吸引」或「好奇」可能比较切实)的状况下,他们还有多少精神和注意力可以用来好好聆听佛法到底在说些什么?去看清楚苦难究竟是在何处生起?当然更谈不上不安的解脱和苦难的熄灭了。他们是我的朋友,即使不是,我们也应该深刻清楚地看到他们是一个人,有血有肉,深受苦难的折磨,请不要、也似乎不应该给这样一个或一群单纯、善良,努力寻求脱离苦难的人任何“出家人道德标准”的压力和任意批评,除非你不曾受苦,不明了其中的无奈无助和恐怖彷徨!而类似的挣扎心情其实也会出现在自己和更多更多的在家朋友(尤其结了婚的好朋友)身上,他们苦难,所以他们学佛,按照四圣谛所揭示的情形那样:寻求苦之熄灭,他们都是善良而令人感动的,他们的热忱助人,他们受到伤害之后躲在黯黯的角落里独自舔伤、忍受苦痛的情景,我虽未必亲眼目睹却能感同身受,生而为人,同样的苦处我当然也有,我们都是生死苦难轮回中同舟共济的友伴啊!因此,当他们看到我们夫妻如此亲近,也许就如另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所形容的“相依为命”那种情形,他们为我感到忧虑,纷纷有意无意地劝戒我:“夫妻之间,不要那么执着。”当然他们也如此身体力行,在婚姻生活中努力实行彼此“不执着”,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他们的努力,我又不自禁地感到了悲哀:眼前所见的是夫妻之间越来越疏离、不敢去关心对方,是怕自己受伤吗?恐惧将来难舍难离的不习惯?还是怕对方届时的难于割舍?如此就是“不执着”吗?还是更执着?执着到底是什么?好不好我们在“不执着”之前先把他弄清楚?或者,更直接了当的回过头来,看清楚婚姻--两个人相处的苦难是从那里生起?“元无我人,为谁贪嗔?”不舍是“贪”、不喜别离是“嗔”……让我们冷静分析、仔细观察,烦恼的根源其实究竟在那里?千万不要错怪好人。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第三十八之一》中佛说了这么一段往事:“我念过去阿僧祇劫复过是数,时有梵志名曰树提;于四十二亿岁在空林中常修梵行。彼时梵志过是岁已,从林中出入极乐城。入彼城已见有一女。彼时女人见此梵志仪容端严,即起欲心寻趣梵志。……尔时梵志告女人曰:『姊何所求?』女曰:『我求梵志。』梵志言姊,我不行欲。女曰:『若不从我,我今当死。』”年轻女郎遇见了相貌庄严的树提梵志,一心想要嫁给他,不惜以死相胁。 “尔时树提梵志。如是思惟:『此非我法亦非我时。我于四十二亿岁修净梵行;云何于今而当毁坏!』彼时梵志强自顿抴得离七步;离七步已生哀愍心。如是思惟:『我虽犯戒堕于恶道,我能堪忍地狱之苦。我今不忍见是女人受此苦恼,不令是人以我致死。』……尔时梵志又如是思惟已。还至女所以右手捉作如是言:『姊起,恣汝所欲。』” 结果是:“尔时梵志,于十二年中共为家室,过十二年已寻复出家,实时还具四无量心,具已命终生梵天中。善男子!汝勿有疑。尔时梵志即我身是!彼女人者今瞿夷是。善男子!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善男子!汝如是观若余众生,由爱欲故堕于地狱;行方便菩萨由生梵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这是一种完全忘我,气度非常磅礴的真实大慈悲心,请看下段经文:“善男子!行方便菩萨,能知随宜行于方便。如是教化一切众生,随其所欲而为现身,于所须物心无吝惜,乃至舍身。为众生故,爱乐善根不求果报;知诸众生作善根已,心无退转,即于尔时心生舍离,所现五欲永无恋着。” 同经中尚有许多例子,后面佛陀还做了很多譬喻:在此只举一例,“譬如黑蜂在畜生中”--身在畜生道中的黑蜜蜂,虽然飞舞花丛中,在花香中采花酿蜜,历历经过,“而于其中无依止想无所爱着,于花叶茎香不持而去。”佛言“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亦得如是;为化众生处于五欲见法无常。不以常想而起于爱。又不自害亦不害他。” 后面还有一个非常精彩的例子:“行方便菩萨,善藏智刀。”--“善男子!如是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虽处五欲共相娱乐,为化众生如其所求,以一切智咒,断五欲缚生于梵世。善男子!譬如士夫善知战法,藏一利刀卫送行人;而彼众中无有一人能知此人密怀奇谋而反轻之,更生怜愍无敬重心。各相谓言:『彼人既无器仗亦无伴党,此非健士复无势力,自身不救何能济人?此若坏贼无有是处,彼人必当受诸困厄。』时彼士夫遂至空泽,群贼俱发。尔时士夫牢自庄严,寻时即出所藏之刀,始一掷刀,群贼丧命!诸贼既坏,复还藏刀。”看!多么精彩的一段说明,原来菩萨也是充满一身侠骨,冷静从容,信手拈来、谈笑风生之中,化解多少苦难纠缠?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菩萨破无明,清楚了知缘起实相,笑看“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生灭同时”、“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自然中自然相”,身怀宝刀却“善藏智刀”,在红尘滚滚中淡然度日,来去安然写意。 结婚,要面对柴米油盐、五欲六尘,要面对生老病死,要面对人际关系,要克服自己内心时不时都会生起的烦躁不安……不结婚,也要面对同样问题,乃至出家生活一样要吃饭拉屎、接触人群,一样要处理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卫生、健康,移动脚步走路、上车……吧?烦恼、冲突是“人的问题”,不是“在家”或出家、结婚或不结婚的“问题”。执着,是自私念头、对别人的控制欲不能放下的问题,不是关怀不关怀、爱护照顾自己太太或丈夫的问题--学佛前,因为自己喜欢彻夜不归、喜欢乱发脾气乱花钱……种种没有规律的不良生活习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态度而自己烦恼或和别人冲突,学佛之后因为自己“要成佛”、“要往生”、「要修行」,处事方法态度依然如故,然后换一个名词叫「修行」或「不执着」,就会解决改变什么吗?可能吗? 学佛是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迷惑的是什么?明白的是什么?造成苦的动力是什么?扰乱内心不安,吹皱一池春水的,到底是什么?不要背书,不要拾人牙慧,不要一直不自觉地以为踩低、否定、排斥别人可以解决问题,移开目光只是逃避去看到自己烦恼的事实而已,假装不知道可以解决问题吗?就如结婚不是直接得到幸福的手段一样,出家也不是直接成佛的必然,换一件衣服只是换一个眼睛看到的形象,不论它是架裟或婚纱,其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吧?何不正视问题,而要一再将自己的不得解脱,推托到婚姻身上,不去努力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一再强调障碍很多,我看和不去举步走路而一直埋怨说路很远是一样“没有营养”而“无聊”的事情!那怕只是一步之遥的最附近,不举步还是永远不会到! 佛陀在后面一段经文中的开示很值得我们深思:“善男子!行方便菩萨,善藏智刀,而以方便处于五欲共相娱乐,为化众生声闻见,此方便菩萨处于五欲共相娱乐。不知方便故生浊心,或复怜愍谓为放逸。如是之人尚不自度,况能救度一切众生?若能坏魔无有是处!尔时菩萨,善用方便智慧之刀,如其所求断诸烦恼、尽令摧灭。” 所以,如果你问我:“结婚,会障碍修行吗?”我会肯定地告诉你:「结婚,很好修行!」我还会清楚、坦白的告诉你:「因为结婚,因为跟另一个人如此近距离的相处,时间又那么长,使得我所有的缺点也和优点一样完全没有保留地在我太太的面前曝露出现,坦然无遮!因此,她的埋怨、她的难忍、她的无助、她的惊惧(因我的表现而引起的)、她的悔恨(对我的失望或不了解所引起)、她的缺乏安全感……乃至她的欢喜、她的满足、她的安心、她的快乐……都是我修行道上,自我提升改进--不论世间、出世间法上的进展、效果的最佳检证和指标,是我最好的品管、最好的老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