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只要写关于藏民族文化类新闻或言论,这句话总是免不了俗地要蹦出台面。虽显老套,但纵观藏族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来都与雪域文化有关联。 今日专刊主题:在藏语中被称之“巴”的藏族面具,是藏族文化中,同样极具魅力,极具神秘感的造型文化。它不仅在寺庙乐舞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戏剧、民间祭祀和民间歌舞表演中也同样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藏族面具文化凸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无论制作工艺、文化功能、数量以及类型诸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藏地面具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 关注藏地文化动态,探究西藏文化密码,是笔者个人兴趣使然,也是工作需求所致。这些年,明显感觉,保护和传承古老文化,成为西藏各级政府领导每每在不同场合提及的话题。欣慰之余,再把头伸进去想要一探究竟时,就又会发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绝非一日之功,保护和传承古老文化任重道远。 可以说,面具是又一西藏文化之代码。提到西藏文化,保护和传承也必将如影随形。但即使这样或那样的强调,纵观全国,“人死艺亦亡,绝唱成绝活”成为许多地方政府之伤痛。所以,笔者再次老生常谈,文化保护,特别是那些相对古老、冷门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向来费时又费力,许多传承人恰似那田间劳作的农夫,默默耕耘荒野间。保护和传承绝非一时之举,也非一日之功。构建更加成熟、科学的传承人保护机制,在动态保护、活态传承的同时,更需要人人参与和各方面重视及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