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匈奴人去哪里?学者认为匈牙利人是其后裔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己。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便如“溢堤的洪水”影响着欧亚大草原的历史进程,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 关于匈奴族西迁的历史,中国史书语焉不详,多为“向西方跑了”。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1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但是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陕北民歌如信天游的产生远比蒙古人早,很可能与匈奴有关。 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等,但不能说姓这几个姓的一定是匈奴后裔。 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 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下来了。以现在主要流行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内蒙古与新疆的“胡笳”为例,胡笳虽为匈奴乐器,但其传播、继承却早已超出了匈奴 匈奴人究竟去了哪里 现在在哪个地方? 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匈奴发生了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 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年,汉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2014年世界匈奴人后裔大会 2014年世界匈奴人后裔大会 2014年世界匈奴人后裔大会 ◆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说西逃贴切一些。在公元9!”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公元!”!”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24年、!”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5!”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北匈奴西迁的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60年,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北匈奴西迁的第三站:顿河以东、里海以北 大约在公元290年,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北匈奴西迁的第四站: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的活动 在打败哥特人,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小部分的匈奴骑兵仍然在騷扰邻国:一股匈奴骑兵渡过了多瑙河,与哥特人一起騷扰罗马帝国;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还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萨珊波斯帝国。整体而言,匈奴人这段时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罗斯草原休整为主,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入侵积蓄力量。 ◆匈奴乌尔丁大单于的活动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乌尔丁大单于的统治。乌尔丁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大单于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罗马腹地进军,公元4!”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西罗马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乌尔丁大单于的宏图大志还未实现就一命呜呼了,公元408年,乌尔丁率军騷扰东罗马帝国,在抢得大量财物准备撤退时,遭罗马人的袭击,乌尔丁大单于就这样战死在沙场。 ◆匈奴帝国的建立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在奥克塔尔大单于时已基本建立起来,单于王廷稳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乌尔丁大单于死后,匈奴帝国沉寂了一段时间,而在奥克塔尔大单于率领下,匈奴帝国又开始兴盛起来,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大单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来确保边境的安宁,匈奴人的荣耀终于在西方找了回来。 ◆阿提拉大单于统治的确立 434年,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罗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地遇刺身亡,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唯一的大单于。阿提拉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领下,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匈奴的恐惧之中,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到来了。 ◆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 阿提拉大单于独自掌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矛头却指向了北欧和东欧。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而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向匈奴投降。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单于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订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磅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00磅黄金。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于是,阿提拉大单于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阿提拉的高卢战记 450年,阿提拉大单于在完成了对东、北、南的征服后,将矛头指向了西罗马帝国。该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如此过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罗马皇帝的拒绝,于是阿提拉大单于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当年,阿提拉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奴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匈奴军主力又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 此时,面对共同的敌人,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放下他们的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寻机与敌决战。公元45!”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开了大决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仅过了一天,双方战死者就达!”5万人,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余部也撤离战场,而匈奴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上帝之鞭对西罗马的惩罚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阿提拉神秘的死亡与匈奴帝国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大单于又娶了一名少女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却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在46!”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发动了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 【后记】 匈奴不是一个单一民族,是草原游牧大联盟,就像苏联一样,其中民族成分极其复杂,有黄种人,有白种人,也有黄白混血的,匈奴西迁欧洲(注意是西迁,并非被汉王朝打败西逃),早已融入欧洲各民族,其后裔有保加利亚人(突厥种与斯拉夫人混血,体貌特征已欧化),土耳其人(这个只是土人自称,很勉强,因为土人实际上只是突厥化的欧洲人),罗马尼亚的钱戈人,俄罗斯的楚瓦什人,图瓦人(图瓦就是鲜卑的那个“拓跋”),匈牙利主体民族马扎尔人(匈牙利人是不是匈奴一直很有争议,毕竟马扎尔人到欧洲时匈奴人已经消失了将近四百年了,但其游牧特征却与欧洲当时的骑士风格迥异,而且马扎尔人当时也是被欧洲人叫做“huns”)。 突厥是匈奴大联盟中的一份子,其后代至今仍然生活在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甚至就在你身边,匈奴西迁留在故地的十万户加入鲜卑,蒙古又是起源于鲜卑,实际上当时草原上除了成吉思汗的父亲的部落是蒙兀室韦外,其余的什么克烈,乃蛮,汪古,塔塔尔,蔑儿乞等都是突厥部落,蒙古只是统一后草原各部的统称罢了,室韦人(室韦就是鲜卑的译音)和突厥人杂居,所以蒙古人有着匈奴和突厥的血统,而早期的突厥人在唐朝末年被来自西亚黑衣大食(阿拉伯人,也有说是塔吉克人,因为阿拉伯先征服的波斯,而塔吉克就是波斯人)击败,成为阿拉伯伍麦叶王朝的种族奴隶,承袭匈奴突厥民族千年的萨满教消失,从此突厥人改信伊斯兰教,现在很多国家是突厥后裔的有:哈萨克斯坦(融合了匈奴,突厥,乌孙,阿兰,月氏的哈萨克族,是目前比较纯的突厥后裔),吉尔吉斯斯坦(这个民族曾是匈奴别部,我国叫柯尔克孜族,民风强悍,和哈萨克渊源很深),土库曼斯坦(大名鼎鼎的塞尔柱突厥的后裔),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还有我国的维族人,塔塔尔人,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达吉斯坦,布里亚特等。 曾经叱诧草原的匈奴去哪了?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匈奴活动范围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时期,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
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
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由古北亚人种和原始印欧人种的混合。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则西迁进入欧洲,制约了罗马帝国。东汉,三国时期的鲜卑,柔然,丁零高车,隋唐突厥为其后裔。
匈奴起源
按《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殷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淳维又作熏育、獯鬻、熏粥、荤粥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至汉代,“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即匈奴统一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此,匈奴又自称胡人,或“天之骄子”,“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公元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鲜卑!曾经雄踞北方的两个民族去哪啦? 在中国北方的400mm等雨量线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修筑了万里长城。匈奴、鲜卑是两个先后统治北方大漠的马上民族,他们用骏马弯刀一次次的南下,让中原的皇帝们头疼不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两个民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究竟去哪了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两个民族的历史去向。 先说匈奴,匈奴崛起于战国末年,曾趁着战国七雄争霸之际,出兵占领了河套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派大将蒙恬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屯兵上郡。此后蒙恬奉命将燕国、赵国、秦国的长城相连接,修筑万里长城。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中原大乱,匈奴冒顿单于不断率兵内犯。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率35万大军北上,却被冒顿单于的40万骑兵围困于白登。汉高祖逃出后,被迫采取“和亲”政策,以积蓄力量,但匈奴仍然不时内犯。 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损失惨重的匈奴爆发了内乱,呼韩邪单于朝汉,娶王昭君与汉和好,汉匈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归汉,北匈奴与东汉分庭抗礼。东汉朝廷先后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而此时位于东北的鲜卑人开始崛起,不断侵扰北匈奴。屋漏偏逢连夜雨,北匈奴连续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一部分匈奴精壮在单于的率领下开始西迁。他们西迁不是一蹴而成,走走停停,历经数百年之久,最终有一部抵达欧洲多瑙河附近,他的首领就是被誉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 匈奴人走了,鲜卑人占据了北方大漠,那些没有迁走的匈奴人并入鲜卑族之中。南匈奴继续南下,在东汉末年,曹操将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扣留,将其所部分为五部。此后的十六国之乱中,我们又再次见到了匈奴人的影子。将西晋王朝灭亡的刘渊,就是南匈奴五部之后,他建国号为汉(后来改为赵,史称前赵)。此外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也是匈奴人建立的政权。此后中国境内匈奴人逐渐从史籍的记载中消失,因为他们逐渐融入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中。 十六国之乱中,鲜卑各部先后南下,建立割据政权。鲜卑慕容部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鲜卑秃发部建立南凉、鲜卑乞伏部建立西秦。后来最晚进入中原地区的鲜卑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并打破了“胡运无百年”说法。 北魏传至孝文帝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以说这直接导致鲜卑族的消失。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禁胡语、断胡服,并带头去汉族女子为后,同时让诸王休掉原来的鲜卑族王妃,娶汉族女子为妃。 迁都洛陽后,孝文帝颁布改姓的命令,将拓拔氏改为元氏,丘穆陵改姓穆,步六孤改姓陆氏,贺赖改姓贺,独孤改姓刘,贺楼改姓楼,勿忸于改为于,纥奚改姓嵇,尉迟改姓尉。以上是一些大族的改姓情况,还有很多,如贺兰改为贺,叱卢改为祝,独孤浑改为杜,破多罗改为潘,叱干改为薛,叱吕改为吕,出大汗改为韩,拔列改为梁。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又演化为北齐、北周,最后杨坚代周,一统天下。关于杨坚、李渊是否为鲜卑人,本文不做讨论。但他们他的婚姻、子女身上确有少数民族的血统,这一点不可否认。如杨坚之妻为独孤信之女独孤伽罗,独孤为匈奴姓氏,后来与鲜卑融合。再如李渊的母亲也是独孤信的女儿,他的妻子是窦氏是鲜卑人,他的儿子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氏是鲜卑贵族,到他的孙子李治时,身上的鲜卑血统应该超过了汉族血统。 史书上没有鲜卑西迁的记载,鲜卑族完全融入汉民族了,从语言、到姓氏、再到服装,经过唐朝几百年的发展,他们与汉人无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谁能想到这首诗的作者元稹会是鲜卑人呢?据记载,元稹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这首诗的大诗人刘禹锡(独孤改汉姓为刘)是匈奴人的后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