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辩证认识“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宗教因素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中国民族报 王冬丽 参加讨论

    “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关涉面广、关注者多的战略,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一个议题,那就是宗教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同样,对“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宗教因素也要予以辩证认识。
    一、了解“一带一路”上的宗教交流与往来的历史
    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国与西方文明及世界其它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宗教传播之路。随驼铃声响与帆船进出的不仅仅是货物,也有往来经商的世界各地人等,他们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这其中也包括不同的宗教信仰。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从古印度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也经由古丝绸之路随中亚商人进入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末端终点所在的罗马,是天主教的大本营所在,也不遗余力地从古丝绸之路上传播其宗教信仰。古丝绸之路被天主教视作由陆路前往中国传教的便捷通道。1602年,葡萄牙人鄂本笃就在罗马教廷的授意下踏上了古丝绸之路,前往中国传教。当时古丝绸之路上恶劣的生存条件与自然环境,以及险象环生的社会环境,都不能阻挡这些传教士前往中国传教的热情。一些世界性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传播,使得古丝绸之路上一些地方呈现出多样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多样的宗教文化。这种宗教传播与交流往来的历史,并没有随古丝路淹没在黄尘古道中。视而不见或选择性忘却,都不是明智的态度。
    二、 熟知“一带一路”上多元宗教信仰并存的现实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亚欧非65个国家(含中国)、44亿人口。这65个国家中,有57个国家的大多数国民信仰伊斯兰教,大多数国家与中国都有基于宗教的往来。同时,“一带一路”又贯穿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不同的文明带。“一带一路”战略的两个“核心区”——新疆和福建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古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进入新疆后,都在努力寻找着适宜它生存的土壤。这些或一神信仰或多神信仰的宗教为了在新疆生存下去,曾经进行过激烈的争斗,这是理解新疆历史的一条线索或一把钥匙。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泉州,作为公元10至14世纪中外交通的枢纽,也是多元宗教文化的交汇地,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称号。佛教、道教、婆罗门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宗教文化,在泉州宽松的文化环境与重商氛围中得到了发展,也使今日泉州呈现出了多元与包容的特征。考察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区域,不难发现这种多元宗教信仰并存的特征。古丝绸之路上这些多元宗教信仰并存的现象,为丝路上的这些点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色,也是当今这些地方的魅力表现。有的宗教崇尚经商、鼓励商贸往来,这是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传统理念。
    三、 珍视“一带一路”上宗教的积极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在长期的发展中,镶嵌于民众的文化心理之中。“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其文化当中多有着比较鲜明的宗教印迹。尤以伊斯兰教文化特色最浓厚,佛教文化次之。“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在万众欢呼之际,也有专家冷眼指出,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地缘政治板块的中亚与我们“似乎近在咫尺,但又好像远在天边”。这种距离就是“文化心态与文明上隔阂”。中国的伊斯兰教信众和佛教信众与“一带一路”上其它国家的信教者,有国别与民族的差异,但共同的宗教信仰能为人文交流提供基础、途径与话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界与80多个国家的宗教组织建立发展了友好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宗教的交流、往来活动,这些基于宗教的交流与往来很多是与“一带一路”上沿线国家进行的。比如,中国伊斯兰教界与中亚、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的伊斯兰教界间的友好往来、中国佛教界与东亚、东南亚国家佛教界间的往来等。这种基于宗教的往来是民心相通的基础,也是能更好地落实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条件。
    四、 辩证认识宗教借“一带一路”战略“搭便车”
    习近平主席曾提出,欢迎“一带一路”上的相关国家“搭便车”的说法。中国宗教界与中国地方政府一样,对“一带一路”战略充满了热情,跃跃欲试搭乘这趟“便车”。宗教界与政府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座谈会,或借“两会”等场合,表达借“一带一路”拓展国际视野、借“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的思想。2015年3月份“两会”期间,宗教界委员呼吁“应将宗教和宗教文化纳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全国政协委员宗教界代表总结自己所代表的宗教发展史,认为宗教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作用是积极的,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千万不要忽略宗教和宗教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希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中国宗教走出去,从而落实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
    对于宗教可能“搭便车”的现象要辩证地认识。“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角是商贸而不是宗教,秉承“自治、自养、自传”的理念,做好自身工作,是中国宗教界始终都不应偏离的方向。
    五、警惕别有用心的宗教势力借“一带一路”战略“向西看”
    宗教“向西看”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伊斯兰教的“向西看”主要表现为阿拉伯化。近年来,伊斯兰教瓦哈比教派在中国新疆的传播,就是“向西看”的结果之一。该教派以原始的《古兰经》和圣训为其理论基础,在思想上非常保守,鼓励信众严守戒律,把诸如歌舞、生日聚会、身着色彩鲜艳的衣服等生活方式视作异端。这一教派在南疆的流传使得穿黑罩袍,留大胡须的现象渐渐增多。瓦哈比教派当然不能与宗教极端主义画等号,但该教派的一些教义,容易被利用而催生成宗教极端主义。基督教的“向西看”主要表现为“西化”,当代西方文明阵营把基督教作为其文化形象和旗帜,在便利的交通与信息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更具有在中国传教的热情。“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要警惕利用宗教实施“西化”和“分化”中国的策略;警惕西方借“一带一路”以宗教为工具输入“颜色革命”;也要警惕相关国家借宗教文化交流,输入宗教极端思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于中国而言都是外来宗教,都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应该贯穿宗教工作的始终,中国化是其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
    六、 防范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破坏
    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打着宗教旗号谋求政治目的的活动,它往往和民族分裂主义以及恐怖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近几年来,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时有发生,它破坏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成为新疆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宗教极端主义严重破坏“一带一路”战略“文化包容”与“文明互鉴”的建构理念。其二,宗教极端主义对区域安全构成威胁,影响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合作。其三,宗教极端主义挑战地方政府的权威,鼓吹在伊斯兰教法下的政府才是合法的,否定地方政府与基层组织的工作。其四,宗教极端主义直接消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效果。比如,两个核心区之一的新疆提出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并且旅游业被新疆视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抓手。但是,在暴力恐怖活动发生后,新疆旅游业受到了比较明显的打击。防范与应对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破坏,某种意义上是确保“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应辩证认识“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宗教问题,对于它的积极作用及可能带来的挑战,应做到心中有数,合适定位宗教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因势利导,抑负扬正,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