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新丝路建设可提升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自信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中国民族报 newdu 参加讨论

    新丝路建设可提升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自信
    ——对话中国社科院院长助理、学部委员郝时远
    记者:您曾经提出,新丝路建设可提升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自信。这个“发展自信”该如何理解?
    郝时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提高少数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增强其发展自信。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国不同地域和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在东部沿海和边疆民族地区之间尤为明显。如果差距长期处于难以缩小或者持续扩大的状态,少数民族就会认为本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缺乏优势,产生忧虑甚至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发展的自信,形成依赖性或被动性。
    在现代化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差异逐渐缩小,这本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但缺少发展自信的民族,便会对这种文化变迁尤其敏感,认为本民族文化正在流失,于是便更加保守、更加封闭。而且,一些人也更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蛊惑,进而用不理性的、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这种不满情绪。
    我所提到的少数民族的发展自信,并非指优越感,而是认为本民族有发展的空间,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可以取得成就。我们常说要激发少数民族群体自身发展的能力,这个能力更多是来自精神的力量,而不是物质能力。少数民族的发展自信是其积极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共享现代社会发展成果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我想特别强调新丝路建设可以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发展自信的原因。
    记者:为什么说新丝路建设是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发展自信的重大契机?
    郝时远: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迅速提升。2000年,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在这“两个大局”的发展进程中,西部地区发展大都处于“被拉动”的位置,对投资、援助的依赖性较大。新丝路建设将改变这种发展格局,边疆内陆民族地区将成为我国面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开放的桥头堡。
    在新丝路建设中,边疆少数民族具有语言优势、文化优势,包括宗教文化的优势,对内和对外的双向开放将为这些优势提供释放的空间。他们将走上世界舞台,代表祖国,自信地与中亚、西亚、欧洲打交道。边疆少数民族具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正是其发展自信的重要源泉。
    举个例子,去年11月2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举办了“2014土库曼斯坦·中国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交流活动”。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多民族西部小县和土库曼斯坦进行文化交流,体现了循化县在对外开放中表现出的自信。其重要因素就是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这是一种基于历史、文化、语言、习俗和经济生活而产生的优势。尽管循化县处于内陆,不靠边、不沿海,但开放意识十分强烈,这就是自信。而且循化县的一些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产品已经走出了国门。
    因此,我认为新丝路建设是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发展自信的重大契机,而真正建立起这种自信,发挥这种精神力量,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记者:那么,该如何引导和培养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自信?
    郝时远:一方面,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新丝路建设的桥头堡,是交通枢纽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要实现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这既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也需要语言文化等“软实力”的保障。仅就交往而言,不仅需要既懂民族语言又精通汉语的“双语人”,也需要广义文化范畴的多种知识。所以,政府不仅要提高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质量,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对语言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而且要加强本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挥民族文化在互联互通中的力量。
    同时,要积极引导边疆少数民族参与进经济社会建设中来,培养他们在实践中成为能够承担新丝路建设重任的人才。就拿新疆来说,目前内地各省市都有援疆项目,其中,国有企业的在地化、职工的本土化,对于培养新丝路建设人才来说,就是一个发展方向。也就是说,要耐心培育少数民族的产业工人队伍。其实,在这方面,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已经创造了好的经验。
    例如,中石油在土库曼斯坦的建设项目中,就确定中土工人的比例为3∶7。我看了一些报道,其中提到当5000名土库曼斯坦人穿上了橘红色工装,成为石油工人时,上万土库曼斯坦的农牧民心里痒痒,纷纷向往融入到这样一个开发大军中。大概就在半年多前,一位新疆的科研人员告诉我,在调研过程中,经常会有当地少数民族青年告诉他们,他们的“中国梦”就是想穿上那身橘红色的工作服。中石油在新疆有很多开发项目和援建项目,企业效益在惠及当地和吸收当地少数民族职工方面做得如何,也要重视宣传报道。
    记者:从这个报道来看,中石油在土库曼斯坦的开发项目实现了不错的在地化。您认为,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实现援疆工程的在地化,有何借鉴意义?
    郝时远:在那个报道中,特别提到中国石油还专门编印了“走进土库曼斯坦”的知识手册发给职工去阅读,进行职工的语言培训,开展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教育,在饮食、婚庆、丧葬、节日等方面严格遵循当地的习惯,而且还举行很多公益性的活动。我认为,这正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对外延伸,也就是所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中石油在土库曼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内政的民族政策理念在国外的有效延伸和成功实践。这同样证明,我国的民族政策理念是先进的、成功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各个民族的文化有充分的尊重和适应,符合国际人权理念的精神。
    在新丝路建设中,增强边疆少数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必须通过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来提升其发展的自信。所以,援疆工程、企业开发都要立足于在地化、本土化,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文化资源保护政策,使当地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在国内和国外的双向开放中发挥优势。新丝路建设要实现与周邻国家和更广阔的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首先要实现国家内部的互联互通。培养好我们的优势力量,对外开放才有后劲。
    从这个意义上说,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就是要培养“双语人”、甚至“多语人”,而不是“单语人”。我常举例说,北京秀水街的小老板们,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张口就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这正是列宁所说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寻求最有效沟通的语言选择,这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就业中的需求提供了自觉学习的动力。市场经济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大的动力。当边疆少数民族真正参与到我国现代化经济社会建设大潮当中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包括语言文化的适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会促使人们更加自信地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引用了司马迁关于“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的判断,很有现实意义。着眼于长远,新丝路建设是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发展自信的契机,也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