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1842年的森巴[“森巴”一词,狭义系指查谟的道格拉王室,广义则泛指锡克王朝及其所属的查谟和罗摩纳格尔。《西藏奏疏》卷1载“……拉达克迄南有然吉森一大部落。其属有二:一曰索热森,一曰谷朗森,皆为所属,而通呼之为森巴”。]战争,亦即西藏军民抗击查谟道格拉王室入侵的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发生在西藏的第一次重大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的发生,既非偶然,亦非突然,而是道格拉统治者对外扩张和英国殖民者对印、对华政策的必然结果。这场战争所带来的严重而深远的影响,一直及于今天。 道格拉王室对西藏的入侵,是其统治者古拉伯·辛格为实现其扩张野心而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环。对西藏的侵略,也是他卖身投靠英国殖民者,在英帝国主义许可下进行的,并配合了英帝国主义对我东南沿海的侵略。 由于西藏军民的奋力抵抗,粉碎了古拉伯·辛格侵占西藏的阴谋,取得了保卫祖国西南边陲的重大胜利。但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未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来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致使拉达克在战后脱离了与西藏地方原有的关系,使道格拉王室得以安然占领拉达克,并进而巩固了对普日(波里格)和巴尔蒂斯坦等地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树立了查谟王室的地位,增加了古拉伯·辛格在英国殖民者眼中的影响,为其进而攫取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地区,为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此后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建立,不仅是英国殖民者削弱锡克王朝、兼并旁遮普的重要步骤,也为英属印度获得了可靠的北部屏障。若干年后,又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一大争端。 森巴战争已经过去150年了,但论之者甚少。本文以笔者所见部分乌尔都文史料,就这场战争前后的若干事件补充一点材料,以纪念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献出了血汗与生命的西藏军民,并期望学者们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查谟王室的崛起和对外扩张 森巴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查谟王公古拉伯·辛格。他才是“真正的侵略者”[卡久·西甘达尔·汗·西甘达尔著:《古拉达克--历史与文明》(列城,1987年乌尔都文第1版),页367。]。森巴战争的发生,固然有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对野心家古拉伯·辛格个人的作用,亦不可忽视。 古拉伯·辛格原是锡克王朝统治者摩诃罗闍兰吉特·辛格的侍从[古拉伯·辛格约生于1792年,属拉其普特种姓,信仰印度教。传说其世系可上溯至古代阿逾陀(Ajodhiya)太阳族或日种王朝的罗闍阿耆尼·巴伦。古拉伯·辛格的高祖杜赫拉伯·德乌(1703年--1725年)曾统治查谟,但死后政权瓦解,王国分裂。至古拉伯·辛格父亲时,该家族业已衰落。古拉伯·辛格自小桀骜不驯。他曾将乃祖佐尔阿弗尔的一匹骏马盗走骑乘,结果将马腿撞折。佐尔阿弗尔教训他说:“你若凭自己的勇敢和本事挣一匹这样的好马来,才称有种”。古拉伯·辛格对此耿耿于怀,难于忍受,便拿了母亲的首饰,与同伴数人弃家出走,打算去喀布尔投奔英国殖民者的傀儡舒贾乌尔·马立克,只因同伴中途离去,才未去成。后来,他投奔了迪万(官职名)胡希瓦格特·罗易,以骁勇闻名,并以此为锡克王朝摩诃罗闍兰吉特·辛格所知,并于1810年~1811年间被召为侍从。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以战功不断升迁,连其兄弟梯央·辛格和苏吉特·辛格亦得以进入宫廷供职。由于他为锡克统治者东征西讨,镇压了各地的叛乱,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因而多次获得封地。成为查谟的罗时,他还获准拥有骑兵和步兵。同时,苏吉特·辛格亦获得“罗闍”称号和罗摩纳格尔的封地。],后以战功不断升迁,1822年6月获得查谟作为封地和“罗”的称号。但他并不甘心于充当锡克王朝的走卒。当他和两个兄弟巩固了对拉维河与杰卢姆河上游山地的统治后,便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大肆扩张。与此同时,他又和英国殖民者进行勾结,他“确信他对英国统治者的忠诚和功劳,会有一天使他得到一笔厚利”[维杰·库玛著:《英美侵略克什米尔的阴谋》,中译本页10。]。而英国殖民者也正需要这样一条走狗和工具,一方面分化、削弱、摧毁他们在次大陆的最后一个劲敌--锡克王朝,以便兼并旁遮普地区;另一方面利用他作为英属印度北部边疆的看门狗和“遂行英国扩张领土企图的一个可靠的工具”。后来事态的发展,正是按照这一设想进行的。 1834年,古拉伯·辛格派其亲信大臣佐尔阿弗尔·辛格[佐尔阿弗尔·辛格,1786年生于格赫罗尔(Kahlur)的一个拉其普特家庭,故被称为佐尔阿弗尔·辛格·格赫罗里亚。16岁时因财产纠纷杀死一名堂兄弟,后逃至恒河边印度教圣地哈里德瓦尔。他在那里结识了查谟山地一块小封地的领主拉纳·贾斯旺特·辛格,为其收留并带回。后来,他又追随古拉伯·辛格,1815年被任命为里亚西堡的守卫官。后来,古拉伯·辛格采纳了他关于改善军需品使用的建议,并任命他为查谟北部各堡垒的军粮供应监督,从此受到古拉伯·辛格的赏识。古拉伯·辛格成为统治查谟山地的罗闍后,任命他为基希德瓦尔和古萨尔(Kussal)的长官,不久又任命他为“瓦齐尔”(Wazir,意为大臣、部长,汉文史料中的“倭色尔”,当是Wazir之音译)。佐尔阿弗尔·辛格在基希德瓦尔丈量土地,使田赋增加了一半。他完善了查谟罗闍的军事机器,利用基希德瓦尔的山地训练士兵,并使基希德瓦尔成为入侵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的跳板。]入侵拉达克,经反复的战争和残酷的镇压,于1839年将拉达克吞并。1840年,佐尔阿弗尔·辛格又利用巴尔蒂斯坦默格本室的内乱,入侵巴尔蒂斯坦。次年,他利用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军民入侵我西藏阿里地区。道格拉王室侵占阿里地区的梦想虽遭失败,但却巩固了在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的统治,掠夺了无数财富。与此同时,古拉伯·辛格又极力援助英国入侵阿富汗。他不仅使原来积极反英的锡克军队改守中立,还为英军献计献策,提供物资。英国殖民者为此于1842年4月8日向他颁发奖状。并考虑如何酬报这位王公。在1845年11月爆发的第一次英锡战争中,古拉伯·辛格任锡克政权的首相。他和英国人勾结,利用职权使锡克政权愈战愈败。随后,锡克和英国人签订的拉合尔条约便规定许给古拉伯·辛格“在一些地域和山区的主权”,以削弱锡克势力。1846年3月16日,英国和古拉伯·辛格签订的阿姆利则条约更进而将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地区以750万卢比的代价卖给了古拉伯·辛格,从而制造了所谓“独立的“查谟--克什米尔土邦,造成了一个不附属于锡克王朝的亲英政权。古拉伯·辛格和英国人的勾结下,英国人终于彻底击败了锡克政权,于1849年吞并了旁庶普。在英国征服印度次大陆的过程中,古拉伯·辛格始终充当了一个极其卑鄙的角色。 二、侵占拉达克 古拉伯·辛格要进行扩张,唯一可行的方向便是拉达克。从1834年至1839年,查谟王室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初步控制了拉达克地区。综观这三次战争,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查谟王室的侵略遭到拉达克人的奋力抵抗。以第一次入侵为例,佐尔阿弗尔·辛格率军自基希德瓦尔出发,经普多戈尔和吉隆河谷,于1834年8月16日进入苏罗格尔泽河谷。当地驻军和拉达克王先后派出的三批军队,步步抵抗。但由于指挥及作战不力,武器落后,伤亡、被俘甚多,而终归于失败,现据《古拉达克--历史与文明》一书所载材料列简表于下: ![]() 拉达克人的失败,丧失有利战机亦为原因之一。如佐尔阿弗尔·辛格及其军队当年冬季困于兰格尔泽堡内达四个月之久,给养断绝,不得不靠外出打劫为生,而噶伦本卡巴率领的拉达克军正驻于附近之莫尔贝克,但他们未抓紧时机进攻,坐失良机,反于冬末遭到查谟军队的突袭,使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归于失败。 二、投降主张遭到抵制。查谟军队第一次入侵时,拉达克王于苏特失陷后同意和谈。佐尔阿弗尔·辛格派人前往谈判,要求拉达克王归顺查谟,每年贡奉9000(一说为10000)卢比,并缴纳1.5万卢比赔款。拉达克王和头人们接受了这一条件,但他们的态度遭到了拉达克王后的反对。王后力主击败道格拉人,维护主权。结果,他们将佐尔阿弗尔·辛格的使者抓起来扔进了德尔格德桥下河里,仅一人幸免。噶伦本卡巴亦进击道格拉人,俘虏甚多,迫使佐尔阿弗尔·辛格退兵兰格尔泽,整个冬季被困在那里。但拉达克人未及时发动进攻,全歼敌人。反而坐失战机,最后为查谟军队击败。查谟军队再次进军至喇嘛尤罗时,拉达克王要求和解,并至巴兹戈会见了佐尔阿弗尔·辛格。佐尔阿弗尔·辛格率亲军到列城,向王储赠送100卢比为礼。王储将此视作侮辱,拔刀相向,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结果,道格拉军5000人于次日赶至列城。迫使拉达克王订立城下之盟,答应缴付5万卢比赔款(其中3.7万卢比为现金和首饰,余1.3万卢比于四个月内付清),另每年贡奉9000卢比。佐尔阿弗尔·辛格率军退去后,拉达克王在王后和王储的坚持下,再次推翻和议,拒绝纳贡,并没收了支持道格拉人的大臣的财产。于是,佐尔阿弗尔·辛格再次入侵拉达克,废去拉达克王,另立副王,并大肆掳掠。 三、反抗查谟统治的起义彼伏此起,连绵不绝。在查谟王室侵占拉达克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面临着当地人民的起义和打击。常常是查谟军队前脚刚走,后方的人民就发动起义。如佐尔阿弗尔·辛格进军列城时,苏特王公便率军杀死了留守的50名道格拉士兵,重新占领了苏特的堡垒。苏罗和赞斯卡尔居民也发动了起义。道格拉人第一次入侵时,民众的起义还只限于局部地区,第二次入侵后发生的起义,其规模就大得多了。这次由控制拉达克的毛罗布·萨登城举起义旗,普日、苏特、苏罗格尔泽等地都发生了起义。起义者杀死道格拉士兵,占领堡垒。佐尔阿弗尔·辛格往返征讨,疲于奔命。五年后,拉达克和普日地区又发生了广泛的起义。起义者还力图从拉萨、克什米尔和巴尔蒂斯坦取得援助。佐尔阿弗尔·辛格第三次入侵拉达克,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最后吞并了拉达克。 四、据纳兰德拉·克里希纳·辛哈所著《兰吉特·辛格》一书,查谟入侵拉达克得到了锡克朝廷和英国人的支持。“佐尔阿弗尔·辛格入侵拉达克时,汉德森博士正好在拉达克。拉达克王公利用这一点,对佐尔阿弗尔·辛格说这是英国人的使节,是为拉达克与莫尔克罗夫特之间签订的条约盖印来的。佐尔阿弗尔·辛格明知汉德森只是一个学者,仍将对拉达克的战争推迟了3个月,并向古拉伯·辛格作了报告。古拉伯·辛格又请示了摩诃罗闍,摩诃罗闍就此询问了卢迪亚纳的英国政治代表。英国政治代表向他们保证说,汉德森博士和英国政府毫无关系。如果兰吉特·辛格不同意入侵拉达克,他就不会这样做,并可轻而易举地召回佐尔阿弗尔·辛格”[纳兰德拉·克里希纳·辛哈著:《兰吉特·辛格》(乌尔都文第1版,新德里,1977年),页145。]。但是,也有的材料认为在入侵拉达克的问题上,古拉伯·辛格和锡克朝廷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因为拉达克一旦落入查谟王公手中,克什米尔毛织业的主要原料将深受影响。不仅如此,气势汹汹,大肆扩张的查谟王室本身也构成了对锡克王朝的极大威胁。因此,在佐尔阿弗尔·辛格第一次入侵拉达克时,克什米尔的锡克总督穆汗·辛格就派了亲信侍从率50个人去苏罗,帮助苏罗人起兵反抗。佐尔阿弗尔·辛格第二次入侵拉达克后,穆汗·辛格又派遣侍从法塔赫·辛格·乔吉和一些人去普日,串通当地人士,在普日燃起反抗之火。 五、查谟军队犯下了累累暴行。在侵占拉达克的过程中,查谟军队所到之处,都强迫当地人民缴纳贡赋,并向拉达克王公勒索巨额赔款和贡赋。第二次入侵拉达克时,拉达克王不得不用王后的首饰和艾久寺的金银,茶叶、羊皮等物支付赔款。佐尔阿弗尔·辛格回师时又掳掠了丁木岗的财库。第三次入侵拉达克后,不仅没收了起义领导者的财产,还规定傀儡王公每年缴纳2—3万卢比的贡赋。对于人民的起义,则使用了血腥的镇压手段。在苏罗格尔泽,佐尔阿弗尔·辛格一次就砍了200人的头。在哈拉泽,他将起义者首领苏加米尔砍去右手,吊在哈拉泽桥的桥柱上,后又将其舌头割去。 三、侵占巴尔蒂斯坦 占领了拉达克,便打通了入侵巴尔蒂斯坦的道路。佐尔阿弗尔·辛格凑集了一支1.5万人的军队(另一说称不足8000人),入侵巴尔蒂斯坦。为了利用拉达克人,并保证后方安宁,他将拉达克壮丁编入军队,把拉达克的傀儡王公也带在身边。由于一部分拉达克起义者去斯卡杜时拆毁了印度河上的许多桥梁,查谟军队只能沿印度河右岸前进。 佐尔阿弗尔·辛格侵占巴尔蒂斯坦,主要利用了巴尔蒂斯坦默格本王室的内乱和使用欺诈手段。 巴尔蒂斯坦,亦称“小图伯特”,我国古称波路、钵露罗、大勃律等,吐蕃时为吐蕃属国。吐蕃帝国瓦解后,该地与外界几乎隔绝。大约从12世纪末起,默格本王朝兴起,至1840年亡于查谟军队。该王室末代王公名艾哈默德·沙。由于宫廷矛盾和各河谷王室内部权力之争,整个王国已濒于分崩离析。艾哈默德·沙废去了王储穆罕默德·沙,改立幼子穆罕默德·阿里·汗。穆罕默德·沙在克尔门王公阿里·谢尔·汗的帮助下,经克什米尔逃往锡克摩诃罗闍兰吉特·辛格处。穆罕默德·沙后被送往佐尔阿弗尔·辛格那里,佐尔阿弗尔·辛格答应帮助他,将其派往毛罗布·萨登城处。后来,毛罗布·萨登城为反对道格拉人,希望默格本王室予以臂助,便让艾哈默德·沙将穆罕默德·沙抓回斯卡杜。这样,佐尔阿弗尔·辛格便以索要穆罕默德·沙为借口,大举入侵巴尔蒂斯坦。穆罕默德·沙及其支持者成为他入侵的绝好工具。尤其是克尔门王公阿里·谢尔·汗,因为穆罕默德·沙是他的舅表兄弟和舅子,故不遗余力地支持穆罕默德·沙。他的两名大臣和他本人先后赶到苏罗,请求佐尔阿弗尔·辛格出兵巴尔蒂斯坦,他们保证全力支持。阿里·谢尔·汗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向瓦齐尔保证,在进攻巴尔蒂斯坦时,我一定让道格拉军队假道我的国家,并给予一切帮助”[毛尔维·赫希默杜拉·汗著:《查谟史》(1968年版),页527。]。 佐尔阿弗尔·辛格兵分两路,一路由道格拉军官穆希乌丁·沙及沙·琪率领拉达克军经哈努拉山口进军丘尔伯特和哈伯罗,另一路亲自率领,吞并普日后直指杰杰滕格。另一方面艾哈默德·沙也作了部署,分兵抵御。守军构筑工事,严阵以待。佐尔阿弗尔·辛格到了杰杰滕格后,因无法度过印度河,迟滞了两星期。后在阿里·谢尔·汗帮助下,秘密渡河,向守军发动突袭。巴尔蒂军队英勇抵抗,但阿里·谢尔·汗的军队在关键时刻离开战场,因而遭致失败。阿里·谢尔·汗亲自带着礼物和犒劳品慰问道格拉军队,并在自己堡垒里款待了他们三天。随后,佐尔阿弗尔·辛格率军从克尔门进圣戈尔,与另一路大军会合。 在哈伯罗一线,艾哈默德·沙本已设防。但哈伯罗王室成员道拉特·阿里·汗企图夺取哈伯罗王位,投靠了道格拉军队指挥官穆希乌丁·沙,并指派其姑表兄弟海德尔·汗欺骗巴尔蒂守军指挥官格里姆,骗走一部分军队投敌,使敌军不战而胜,一举占领了哈伯罗河谷。格里姆只好率剩余的巴尔蒂守军返回斯卡杜。 佐尔阿弗尔·辛格的军队没有遇到任何阻挡,直落斯卡杜堡下。艾哈默德·沙率军退入堡内坚守,堡垒建于山顶,临印度河,易守难攻。这时,阿里·谢尔·汗设法进入堡内,发誓说,佐尔阿弗尔·辛格无意侵占这个国家,只为解决王储穆罕默德·沙的纠纷而来。艾哈 默德·沙轻信了他的诺言,出堡下山,来见佐尔阿弗尔·辛格。佐尔阿弗尔·辛格立即将其逮捕,堡垒守军随即瓦解。道格拉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堡垒。随后,道格拉军又进兵隆多河谷,抢掠了大批财物。 佐尔阿弗尔·辛格占领斯卡杜后,大肆掳掠,没收了价值15万卢比的金银财宝,作为赔款,还没收了3000支步枪、2000把战,逮捕了艾哈默德·沙的支持者。同时,他残酷处死了来巴尔蒂斯坦求助的普日起义领导人噶伦拉希姆·汗,以杀一儆百。他将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两地的军队、贵族和斯卡杜的全体居民召集起来,将拉希姆·汗的手砍下来投入油锅,再割下他的鼻子、耳朵、舌头,将其推入人群中示众。对普日的其他起义者也处以同样的酷刑。 侵占了巴尔蒂斯坦,佐尔阿弗尔·辛格不仅消灭了拉达克和普日逃往那里的起义者,进一步巩固了对拉达克的占领,解除了后顾之忧,还抢掠了大批财富和物资,裹挟了大批巴尔蒂军队和人力,为入侵西藏准备了条件。 四、入侵西藏及其失败 在侵占了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之后,各方面的局势似乎都有利于查谟王室继续侵略扩张。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佐尔阿弗尔·辛格于1841年悍然发动了对西藏的侵略战争。 古拉伯·辛格和佐尔阿弗尔·辛格野心勃勃,不仅企图占领我西藏阿里地区,还想打到拉萨,征服整个西藏。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从拉达克出发征讨西藏时,锁上了拉达克堡垒大门的窗户,上挂一铁板,大书不征服拉萨,誓不开此窗[《查谟史》,页358。]。鉴于本文目的不在于讨论森巴战争本身,故仅就以下几点略作补充。 (一)侵藏军队之组成。入侵西藏的军队,系以道格拉军队三四千人为主体,另有四五千地方军队,主要是在拉达克征发的壮丁以及被裹胁的或自愿参加的巴尔蒂斯坦诸王公的军队,此外还有一支运输队伍。 在拉达克,道格拉人让当地男丁排列成队,挑出可用之人编成军队,由舒德王公诺诺扎姆·古拉姆·汗和巴兹古的噶伦才旺斯多巴冬统领。 侵藏军队中的巴尔蒂斯坦人,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就是佐尔阿弗尔·辛格的俘虏,如艾哈默德·沙王公及其臣下;有的是被裹胁来的,如基里斯、希格尔等地的王公及其军队,他们在佐尔阿弗尔·辛格进军斯卡杜时表示臣服,此时不得不随同出兵;有的是卖身投靠查谟王室的,如克尔门王公阿里·谢尔·汗。阿里·谢尔·汗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征服巴尔蒂斯坦后返回拉达克时,“我也带着自己国家的长者、大臣和要人,收取了伯尔戈达和图尔迪的赋税,带着军队去了拉达克,为瓦齐尔效力。到拉达克后,瓦齐尔为进犯普兰,准备向羌塘方向进攻。于是,拉达克和普日的官军和兵士,以及大小图伯特的军队,统统都出发了。我也跟着瓦齐尔去了羌塘。在那里,瓦齐尔又把我派回去监督、管理小图伯特以及军火、给养的供应等事。我让同胞兄弟海德尔·阿里王公和奶兄弟古拉姆·阿里率军随同瓦齐尔,自己回去执行任务。为了向普兰运送军需,我自己花了近3000卢比”[《查谟史》,页529。]。巴尔蒂军队被分成小股,置于道格拉军官的管辖之下。 (二)英国人在查谟王室侵藏问题上的态度。英国殖民者对古拉伯·辛格侵藏究竟持何种态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据《喜马拉雅战场》一书,英国人对此似有保留。他们担心尼泊尔、道格拉、锡克结成同盟关系,不希望佐尔阿弗尔·辛格的冒进把中国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地区来,也不愿意因此影响东印度公司的商务利益。“印度总督对锡克人施加强大压力,要他们召回道格拉封建主,并定了最后的时限,道格拉军队必须于1841年12月10日撤回到拉达克”[李有义译:《拉达克简史》(油印本),页43。]。但是,另外一些材料说明,古拉伯·辛格入侵西藏是得到英国殖民者的允许的。古拉伯·辛格在他侵犯西藏西部之前,“他先向东印度公司秘密探问,后来东印度公司告诉他英国政府对于这次出征并无异议,于是便在佐尔阿弗尔·辛格将军的率领下装备成一支武器精良的部队”[潘尼迦著:《古拉伯·辛格》,页26~27;维杰·库玛著:《英美侵略克什米尔的阴谋》,页15。]。 佐尔阿弗尔·辛格占领普兰首府后,尼泊尔国王派遣朱姆拉地区的长官作为使臣,率100名士兵前往问候,“但瓦齐尔认为未经英国朝廷允许,和尼泊尔建立政治关系是不妥的,因而以礼相待,给予相当的回答后将其送走了”[《古拉达克--历史与文明》,页392。]。《喜马拉雅战场》也指出,“尼泊尔国王授权他的个人代表,朱姆拉的长官和他们谈判结盟,但是没有结果”[《喜马拉雅战场》,汉文节译本,页43。]。这表明古拉伯·辛格及其将领充分考虑到了英国人的利益,也充分证明他们早就是英国人的走狗。 据《查谟史》,当时肯宁汉也在那里,出于对双方友好关系的考虑,肯宁汉要求佐尔阿弗尔·辛格派人到边界上去见他。佐尔阿弗尔·辛格便派了梅赫达·巴斯迪·罗摩和加洛贾梅达尔前去见他。肯宁汉提出,严寒已经降临,敌人正在等待时机,而他们离拉达克首府已经很远,给养十分困难。要想征服这个国家,最好等到来年开春。佐尔阿弗尔·辛格赞赏这一建议,但并未采纳,终于全军复没。这一事件充分表明英国人是希望查谟王室取胜的。 (三)侵略军的复灭及其影响。佐尔阿弗尔·辛格以朝拜雪山为名,率军闯入西藏阿里地区,气势汹汹,烧杀焚掠,无所不为。面对强敌入侵,西藏军民奋起抵抗,给侵略者以深重的打击。最后,敌军几乎全军复没,其首领佐尔阿弗尔·辛格也被击毙。 佐尔阿弗尔·辛格侵占扎西岗、噶尔、日土和普兰后,冬季已经来临。他认为西藏人不可能发动进攻,便带了少数人经玛旁雍错湖前往拉达克。正在这时,传来了藏军赶到的消息。佐尔阿弗尔·辛格一边派诺诺扎姆率300人去噶尔东堡援助塔耐达尔(官职名)阿卜塔拉,一边将子女送回拉达克,自己准备迎战。 诺诺扎姆和阿卜塔拉在噶尔东和藏军交战,全军复没,仅诺诺扎姆和戈特瓦尔的贾伯罗逃脱。佐尔阿弗尔·辛格又派600名精兵随诺诺扎姆等人去迎战,自己率军随后。但诺诺扎姆一军在佐尔阿弗尔·辛格到达前即被藏军消灭。随后,双方主力于1841年12月10日在多玉开始决战。战事持续三天,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至12日,佐尔阿弗尔·辛格右腿中弹,掉下马来。藏军立即将其包围,但他仍持刀力战。这时,一名藏军士兵投出一支双刃长矛,长矛不偏不倚,从其背后穿入,直透前胸[《古拉达克--历史与文明》,页394;《查谟史》,页358。]。这个作恶多端、罪行累累的侵略者终于遭到了应有的下场。随着佐尔阿弗尔·辛格被杀,敌军顷刻土崩瓦解,藏军大获全胜。这一仗,6000名敌军仅2000~2500人得以幸存,其中1000人被俘,1500人逃回拉达克。生还的道格拉人仅百人左右。侵略军副司令米安·拉易·辛格、丘舒德王公古拉姆·汗、巴兹古噶伦才旺斯登巴冬及其弟诺诺扎姆、毛罗布·斯登城、斯卡杜王公艾哈默德·沙等人均为藏军俘获。藏军乘胜收复了阿里的全部失地。 佐尔阿弗尔·辛格之死和道格拉军队的复没,主要是西藏军民英勇作战的结果。另外,西藏的天时地理于敌军极为不利,生活在炎热国度里的道格拉士兵受不了普兰的严寒。阿里地区海拨高,又值冬季,天降大雪,道格拉士兵缺乏食物、衣服、燃料。由于露宿,许多人被冻伤,有的士兵甚至以枪托作燃料。与此相反,我西藏军民同仇乱忾,团结一致,英勇奋战,在前、后藏和阿里广大人民的支持下,藏军给养充足,地形熟悉,斗志高昂,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终于一举歼敌,使古拉伯·辛格侵占西藏的图谋永远无法得逞。 西藏军民抗击道格拉人入侵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巴尔蒂斯坦、拉达克和普日人民,在那里引起了广泛起义。 五、拉达克、普日和巴尔蒂斯坦的起义及其失败 我西藏军民大举反攻的消息传到拉达克后,留守列城的道格拉军队便出发增援佐尔阿弗尔·辛格,行至中途,普兰败绩的消息便已传到,他们便返回列城,接着,在拉达克、普日、巴尔蒂斯坦等地都燃起了起义之火。 由于拉达克各地驻有道格拉军队,如无强有力的外援,单独起义十分困难。拉达克上层人物趁着冬季制订了从普日、巴尔蒂斯坦和拉萨争取援助的计划,并研究了征集兵力的办法。 据《古拉达克--历史与文明》一书,艾久贡布每年去拉萨经商,情况颇为熟悉。普兰之役,他也被藏军俘虏,他借机和笔喜戴达成协议,以驱逐道格拉军队,恢复拉达克王公的统治。与此同时,欧布才旺饶丹去夏姆地区征兵,艾久贡布去上拉达克征兵。当笔喜戴于1842年初率3000人进军拉达克时,他们和藏军合兵一处,将丁木岗和列城王宫所贮兵器全数分发下去。因铁兵器不足,许多人斩木为兵器,以木制长矛武装自己。他们和塔耐达尔默格纳及古米丹(官职名)巴哈尔旺·辛格率领的道格拉军进行了激战,并拆毁了佐尔阿弗尔·辛格所建的神庙,给道格拉人以沉重打击,许多拉达克人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普日地区,莫尔贝克的噶伦将堡垒里的道格拉士兵抓起来扔进了河里;苏特王公消灭了伯斯利克尔、丘伯尔克尔等堡垒里留守的道格拉军队;伯希古姆王公也消灭了堡垒里的敌人。 起义之火在巴尔蒂斯坦燃烧得更加猛烈。艾哈默德·沙王公被俘后,借机与藏军联络,以图复国大业。他派亲信大臣尤斯德隆·格里姆返回斯卡杜进行活动。隆多王公阿里·汗、哈伯罗王公道格特·阿里·汗、基里斯王公古拉姆·汗、希格尔王公海德尔·汗都参加了起义。他们将佐尔阿弗尔·辛格留在斯卡杜的塔耐达尔帕格万及其士兵关押起来,打开了查谟王室设立的仓库,在整个巴尔蒂斯坦地区清除了道格拉人。 总之,在一个短短的时期内,被佐尔阿弗尔·辛格占领的地方全部光复。古拉伯·辛格不甘失败,他派遣迪万赫里金德率6000人去拉达克,并亲自至克什米尔坐镇,征发4000军队和6000名人伕增援赫里金德,搞得整个克什米尔鸡犬不宁,死者甚众。迪万赫里金德先进攻格尔吉尔。因冰雪未化,首战受挫。一个月后,他以数千兵力,配以大炮,居高临下攻打。格尔吉尔守军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但未能守住。后撤时,又因桥梁阻断,许多人在渡河时被淹死、打死,未及渡河的亦为道格拉军杀死。占领格尔吉尔后,赫里金德乘胜攻击,派人焚烧了苏特、伯希古姆、莫尔贝克等地的堡垒。 接着,伯希古姆王公穆罕默德·阿里·汗及其从人在丘隆格斯滕同迪万的军队遭遇,发生激战,由于叛徒出卖,除一人外,全部阵亡。 迪万分兵一部攻巴兹古,自己率一部攻丁木岗,克丁木岗后至巴兹古会师,会兵攻拉达克。因拉达克王已经撤走,遂将列城王宫和庙宇抢掠一空。 笔喜戴在日土闻讯,便派其弟扎琼和噶伦若各夏之弟格兰夏率1000人攻打拉达克。迪万派古米丹萨尔杜尔·辛格和拉拉·罗摩·琪·蒙希率军迎战,双方在吉姆莱附近激战。藏军失利,被困于吉姆莱庙中。迪万亲自率军增援,以大炮猛轰,并断绝水源。扎琼和格兰夏及士兵均被俘。后来,他们趁敌不备,攻击看守后逃跑。道格拉人开枪追击,打死近百人,其余被押至克什米尔,仅少数逃脱。逃回者向笔喜戴和噶伦若各夏报告以后,他们便率军进驻龙屋。迪万派萨尔杜尔·辛格迎战,自己率大军随后赶来。双方交战,互有杀伤。最后,道格拉人采纳了一个叫吞巴乔尔登的努尔拉人的建议,将河水引向藏军军营,三天的大水淹没了军营,毁坏了战具,藏军难于再战,双方遂达成和议。巴尔蒂王公艾哈默德·沙等人又落到道格拉人手中,被解往查谟。至此,拉达克的起义宣告失败。 为扑灭巴尔蒂斯坦的起义之火,古拉伯·辛格派瓦齐尔拉克伯德率3000人前往征讨。该军自查谟的基希德瓦尔出发,镇压了苏罗、格尔泽等地的起义力量后进至格尔吉尔。因克尔门王公阿里·谢尔·汗献计,查谟军队顺利渡过达拉斯河,击败欣库希格尔之守军,经德沃萨依高原直趋斯卡杜。海德尔·阿里·汗据守斯卡杜堡垒。阿里·谢尔·汗和穆罕默德·汗收买了堡垒守卫,冲进堡垒。经过血战,堡垒终于陷落。随后,瓦齐尔拉克伯德将堡垒彻底焚毁。海德尔·阿里·汗欲逃往新疆叶儿羌未成,抓回后被解往查谟。 瓦齐尔拉克伯德在斯卡杜筑堡驻兵,规定赋税,然后回师查谟。中途又把伯希古姆、苏特、莫尔贝克等地参与起义的王公大臣抓了起来,许多人被砍头示众。他还在各地派驻了军队。此后,再次征讨赞斯卡尔,将王公及其家属带往查谟。 道格拉侵略者在入侵普日、拉达克、巴尔蒂斯坦和西藏阿里期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他们除用断肢、砍头、绞刑等残酷野蛮的手段镇压当地头人和民众外,还洗劫、摧毁这些地方所有作为古代文明标志的堡垒、王宫、图书馆和各种古迹。 S·S·盖尔甘和F·M·胡斯南指出:“道格拉军队所作的破坏和摧残,由最后三位拉达克王的私人秘书和当时一位隐居于下拉达克一个山冈中静修的喇嘛在他们的日记和历史中作了描述。他们的记述十分详尽,说明佐尔阿弗尔·辛格和他的人马如何从占领区劫走大量金、银、珠宝、丝绸、茶叶等财物,如何洗劫了拉达克王宫,以及扎西岗、久木尔迪、司丕提、萨莱朗、陶林、普兰等地庙宇里的珍藏。他们连祭祀用的金银铜器、地毯和丝绸衣服也不放过。他们用70匹马驮载财物,运往查谟。瓦齐尔死前曾在多玉估算,他已用170匹马驮载金银、地毯、茶叶等物,以及37000卢比的金币和银币送给了他的主子古拉伯.辛格[“这一段及以下引文均引自《古拉达克--历史与文明》,页410~412。] 哈拉泽的谢伯拉顿写道:“……当瓦齐尔到达丁木岗王宫时,便摧毁了沙·尼玛纳姆吉尔的珍宝库。他的部下把王公的刀剑、珍珠项链、珊瑚、王室用的马披以及所有的贵重物品一掠而空。……瓦齐尔拿走了斯卡杜堡垒的全部珍藏,然后到列城去了。”他还写道:“在春天的第二个月,为了攻打羌塘,向四处派去了士兵,所有的人都得随军并背负物资。从克什米尔来了15000援军和30门炮,后来又从拉达克、普日和巴尔蒂斯坦各处集中了人伕,把所有的财富都运走了”。 下拉达克的喇嘛写道:“喇嘛尤罗寺庙的大厅曾是喇嘛们聚会并向佛陀祈祷的地方,现在却拴上了骡子、驴和马匹,它们从窗户里嘶鸣。大喇嘛领导僧众礼拜的内礼拜室,也拴上了马。经书被毁,其他东西被扔到一个角落里,象是牲口的一堆草料“。 《古拉达克--历史与文明》的作者指出:“瓦齐尔拉克伯德在巴尔蒂斯坦、迪万赫里金德在普日烧毁了所有的堡垒、塔和王宫,抢劫了那里的财物,连格尔泽克尔的王家清真寺也被烧了。照S·S·盖尔甘和F·M·胡斯南的说法,这两位军官和他们的士兵简直超过了成吉思汗,他们抢劫了所有的寺庙,拿走了金、银、铜器、珍珠和宗教祭器,只放过了海米斯庙。他们还捣毁了王宫、贵族邸宅、庙宇和学校,用它们的材料建造堡垒和军营。他们用来铺屋顶的不是桦树皮,而是用金银字写成的佛典的书页和印有神圣经典的贝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