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人民轰轰烈烈的两次抗英斗争 19世纪60年代侵入锡金的英国官兵,在锡金境内筑路架桥,修建释站,开辟进入西藏的通道,又招雇游民,擅自越过当时锡藏边界日纳,进至界北的隆吐山,深入藏地前沿探路。当地藏胞发现后,当即进行阻止。但是英帝国主义不听,反而强说藏锡边界不在日纳,是在隆吐山以北的捻拉山,并派人进至隆吐山以北开路建 站。鉴于英帝国主义北侵的步骤日益加紧,噶厦地方政府不顾清廷对英妥协退让的命令,于1886年至1887年派藏军在隆吐山建立哨卡设防,并在哨卡一旁塑立了西藏的护法神像。英帝国主义随即反诬藏军侵入了锡金境内,并向清廷提出要噶厦政府限期撤除隆叶山卡,否则英军也要在当地驻扎的蛮横无理要求。清廷畏于英帝国主义动武,一再压噶厦政府撤卡撤兵。但是,噶厦政府和三大寺诉说隆吐山完全是西藏领土而不在锡金境内,反对清廷的后撤命令。当时具有抗英意识的驻藏大臣文硕也感到英帝国主义居心叵测,不应同意其撤卡要求,支持噶厦政府的抗英主张。英帝国主义遂进一步施展离间清廷与噶厦政府的诡计,在政治上竭力争取清廷一起共同打击抗英的藏胞,在军事上则于1887年底集结2000兵力于隆吐山以南,由格累哈姆将军率领,做好北攻的准备。在西藏人民面临强敌压境、奋起反抗的坚强决心之前,西藏的僧俗领主也感到自身利益受到威胁,而同样有抗击英人的要求。于是,噶厦政府派去两个代本统率900名藏军,又动员前、后藏民兵一部,布置于隆吐山及其以北一带,加强边境防务,并以噶伦拉鲁益西罗布•旺秋为前线总指挥。1888年3月20日,英国军队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悍然向隆吐山藏军边卡进攻。西藏官员多吉仁曾等率领藏军、民兵勇敢反击,首战毙伤英军100多人,但后来自身伤亡更大,整个作战先胜后败,遂被迫后撤至亚东、帕里等地,隆吐山扔陷于英军之手。这时,清廷将支持抗英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又于5月任命奴颜卑膝、媚外求和的升泰为新的驻藏大臣。但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与噶厦政府仍然调兵遣将,动员藏军、民兵万余人开赴前线,于6月至10月同入侵英军数次作战,力图收复隆吐山。然而升泰执行清廷的命令,多方阻挠,破坏藏胞的抗英义举;加上藏军训练甚差,作战指挥不当,又仅有刀、矛、火药枪等落后的武器装备,遭到武器装备先进和战术均高于自己的英军的密集火力射杀,伤亡累累,最后归于失败。1888年是藏历土鼠年,因此,藏胞均称该年的抗英战争为“土鼠年战争”。 英帝国主义第一次侵藏战争结束后,腐朽的清廷迫不及待的要同英方议和。1888年冬,清廷派升泰赴亚东与英方会谈。在英方的压力下,升泰一再让步,不惜卖国求和,升泰不与西藏地方政府协商,无视广大藏胞对英帝国主义的愤恨,不顾锡金王母子不愿归英国人统辖的哭诉,竟为了“中英敦睦”,于1890年在加尔各答同英印总督兰斯顿签订了锡金沦为英国保护国的《中英会议藏英条约》八款。由此,历来是中国西藏地方藩属的锡金,就被英人攫走了。 1890年的中英条约使锡金成为英帝国主义的保护国以后,英国就张罗藏锡边境的划界立碑事项。1893年,清廷又在不同西藏地方政府协商,不顾藏胞愤怒的情况下,同英帝国主义签订了有关通商问题的藏英续约九款附约三款。据此,西藏必须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人可以来亚东贸易。这样,英帝国主义终于敲开了西藏的大门,将其侵略之手伸进西藏,从事以通商贸易为名的经济掠夺。 英帝国主义为了制造“西藏独立”,由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于1899年、1900年和1901年三次撇开清廷直接致函十三世达赖喇嘛,促其遵行1890年和1893年两条约,但均被达赖喇嘛拒收退回。英帝国主义为了直接压服西藏地方当局,以达到在西藏通商贸易并获得更多特权的目的,遂开始筹划第二次武装侵略西藏。1903年7月,英国派荣赫鹏和麦克唐纳率英军3000人,经锡金北部侵入西藏岗巴宗,威胁说要同西藏地方当局在当地谈判。十三世达赖喇嘛、多数藏政府官员及三大寺亦均反对与英国谈判。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领导下,西藏地方政府不顾卖国媚英的新任驻藏大臣升泰一再下达不得与英方兵戎相见的命令,紧急动员并布置藏军、民兵前往后藏岗巴宗方向,对付英军的人侵。1904年3月初,英国侵略军在堆纳、多庆之间的曲美辛古、古鲁等地与藏军对峙,英军扬言必欲前进,以同藏政府直接交涉,藏军则强调英军必须退返锡金方能交涉。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英军诡称愿与藏军就地谈判,藏军代本拉丁色、朗色林与荣赫鹏等人见面,荣赫鹏等人狡猾地声称:“既然要议和,为了表示诚意,我军先将子弹退出枪膛,也要求贵军指挥官下令将火药枪的点火绳熄灭。”英军轻易地以谈判停火为名,哄骗藏军熄灭火绳枪的火绳。双方谈判约巧分钟时,一英国军官突然掏出手枪将拉丁色、朗色林等人击倒在地,早已形成包围之势的大队英军的枪炮随即向藏军猛烈开火,数分钟内被英军射杀500多人,藏军余部奋勇同英军展开肉搏,毙伤英军一部,但终因武器装备、作战指挥均较敌人悬殊甚大,又伤亡数百人,总计藏军在此初战中损失千余人,仅逃出380余人。藏胞的鲜血,一时将曲美辛古的泉水浸染成红色,这就是英国侵略军制造的“胜美辛古大屠杀”惨案。此后,藏军余部北撤至江孜、康马一带,利凭险要地形,阻击英军。英军凭着占优势的兵力和装备,步步向江孜推进,先后侵占了南尼寺、紫金寺,并抢走了寺内的所有文物和财产,并纵火焚烧了南尼寺。西藏军民奋起抗击,以土枪、土炮、以及长矛、大刀、滚木、飞蝗石等原始武器勇敢迎战,与英军展开肉搏,先后击毙英国军官杂尼萨海、上尉克拉斯特,并杀伤歼敌120多名。但终因在英军的优势火力下,自身伤亡过大,战斗失利。在此次战斗中贡布民兵首领阿达尼玛扎巴兄弟二人和康区民兵多朵布等谱写了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悲壮诗篇。至今阿达尼玛扎巴的家乡林芝县觉木乡每逢藏历10月1日都要举行跑马射箭活动以悼念抗英的民族英雄。——此日被称为“阿达尼玛扎巴出征日”。 英军攻占紫金寺后,从东西南北三面包围了江孜,切断通向拉萨、日喀则的道路,并切断了江孜宗山的水源,准备集中兵力进攻市区。7月5日正午正式向江孜城区发起总攻。坚守在江孜宗堡垒的藏军开始了著名而壮烈的江孜保卫战。英军以优势炮火轰开江孜城堡一个缺口,并组织步兵冲锋,藏军和民兵打得非常勇敢。面对英军炮兵榴筱弹和机枪步枪的猛烈射击,藏军和民兵视死如归,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用刀、矛、棍棒等原始武器同英军展开白刃搏斗,英军在进攻中伤亡惨重,付出了巨大代价。藏军终因伤亡过重,一路从北面突围,一路从西南方向的悬崖上用绳子吊下来,突出英军的重围,来不及突围的跳崖壮烈牺牲,最终江孜防线被英军突破。这一年是藏历木龙年,因此,称该年的抗英战争为“木龙年战争”。 江孜失陷后,7月14日,荣赶鹏、麦克唐纳率英军和供应人员共4000人从江孜出发,向拉萨前进,一路上突破藏军千余人的阶御阵地,3日侵入拉萨。十三世泛赖出走,英军强迫西藏地方官员订立了城下之盟—《拉萨舞约》,西藏人民陷人了帝国主义奴役的痛苦深渊。 二、抗英斗争失败所遗留的历史问题 (一)签订了既丧权又失地的《拉萨条约》。其主要内容除肯定了英国在《中英会议藏英条约》和《藏英续约》所攫取的一切利益之外,又规定:1、从锡金边境直到扫萨沿途的炮台要塞和军事设施,一律拆除;2、除亚东,增开江孜衣噶大克为商埠,英国在此两地享有和亚东同样的特权;3、分期付绍英国军事赔款SO万英镑,在未伺清之前,英国在西藏亚东山谷继续驻军;4、不经英国同意,西藏不得经办以事项:西藏土地不得让买租佃于他国;任何国家不相干涉西藏一切事务;任何国家不许派员或代理人进藏等。这些靓定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方面广泛周密地把我国西藏地方划为英帝国主义在我国的又一特殊势力范围,为实现其侵略我国整个西南的战略部署迈进了一大步。此条约当时虽未被清廷承认,但是后来成了1906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廷签订的《中英续订藏英条金、不丹等藩属的失落和拉达克大块国土的丧失,进而酿成后来中英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和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等十二万多平方公里国土的争议纠纷。 (三)英帝国主义炮制“西藏独立”论,由此酿成后来的“藏独”浪潮,带来至今近百年民族分裂主义的阴玻,成为包括西藏地方在内的全中国发展、进步的干扰。 (四)战后英帝国主义培植的西藏上层的一批亲英人物,将十三世达赖喇嘛步步推向同祖国进行全面对抗的地位,他由排英到亲英、进而把英帝国主义当成了靠山。他们利用达赖在西藏宗教领袖的威望妄图实现“西藏独立”,先“将西藏的外交事务置于英国控制之下,而由他们自己掌管(西藏)的内部事务。”这是英帝国主义所希望看到的,成为后来英帝国主义得以策划召开西姆拉会议的政治基础。 (五)英军在两次侵藏战争中,对藏胞进行野蛮屠杀的暴行非常严重,先后屠杀了四、五千名藏胞。仅曲美辛古一役就屠杀藏胞千余人,真所谓是“死尸累累,流血成川,积骨为山”,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严重侵犯了西藏的人权,给西藏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六)英军先后侵占了南尼寺、紫金寺、白居寺等,洗劫了寺内珍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和财产。仅据麦克唐纳本人所著《旅藏二十年》一书披露,可看出数量之巨大。“……件数之多,须有400多骡子才能驮运。里面包括有许多珍贵而稀罕的喇嘛书籍、神像、宗教作品、盔甲、图书、瓷皿等物。……所有这些贵重艺术品,原来藏在印度博物馆,而且我也在里边担任工作,以后便把它分别存到英国博物院,印度博物院,保德利图书馆和印度公署图书馆。……”。这些珍贵文物至今仍在异国他乡。 三、西藏人民抗英斗争失败的原因 历史是一面镜子,纵观西藏人民的两次轰轰烈烈的抗英斗争,最终归于失败,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 一是落后就要挨打!据史料记载,1888年的隆土1_L!战役、1903年的曲美辛古战役和江孜保卫战,先后几次战役英军所投人的兵力不足4000人,其中多数还是印度、廓尔喀、锡金、不丹、拉达克等国的雇佣兵。特别是英军攻占江孜后能长驱直人,不足一个月便攻人拉萨,在双方兵力相当,藏军以一当十、英勇顽强、誓死如归的情况下,战事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英方的武器装备优于藏军,当英方用现代化的椎被弹、机枪和步枪在这些朴实的农、牧民的头顶和周围爆炸、造成重大杀伤的时刻,藏军用射程不远的火绳枪来一发一发的还击乱人,用一个英国军官的话来形容,这种枪“大约需五分钟装一次弹药,装好以后火石有时还发不了火”。藏军与英军短兵相接时,藏军用大刀、长矛和石块等武器对付一次连发十余弹的来复枪,必然导致失败。 二是以十三世达赖为代表的统治集团所关心的是在强大的英帝国主义侵略之前,如何维护他们的宗教、政治地位和阶级利益,从而带有狭隘的地方主义和严重的动摇、妥协倾向。这些平时鱼肉百姓的僧俗上层,当他们深深陷人既不甘心对敌言和,又不敢对敌作最后决裂的矛盾之中时,既没有想到领导和发动人民的自发斗争来困扰深入的敌人,也不助相信自己的人民。脱离了人民群众—这个伟大的依靠力量和真正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无法逃避失败的。 三是清政府的积弱无能、一味媚外和升泰等驻藏大臣昏庸腐败,媚外乞怜的结果。当西藏人民面临强敌压境、捍卫乡土、奋勇抵抗英帝国主义的入侵时,清廷及其驻藏大臣袖手旁观,甚至采取了几乎与西藏方面相对立的态度和立场。对西藏人民强烈要求调拨军队,资助军晌,协同御敌的愿望完全漠然置之,顽固的坚持其违背西藏各阶层利益的妥协退让立场,使西藏人民的爱国抗英斗争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绝境,从而最终走向失败。 看待清末西藏地方的这段历史,第一要认清英帝国主义侵藏的行径,以提高人们对帝国主义本性的认识,增强反帝爱国观念,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御外侮;第二要认清清廷的民族歧视、压迫政策产生的后果,以及吸收并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使广大干群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重要性、正确性的认识,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第三要认识到今天反对国际反华势力西化、分化阴谋的斗争,是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维护民族利益、国家主权斗争的继续。认清西方反华势力忠实工具的达赖集团的真实面目,坚决打击其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图谋,同样是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干涉西藏斗争的继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