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1873年福赛斯使团出使叶尔羌述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梁俊艳 ,张振东 参加讨论

    摘要:19世纪英国和俄国争夺中亚的过程中,中国新疆也卷入了这场持久的“冷战”;中亚浩罕军官阿古柏乘新疆发生农民起义混乱之机,入侵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政权,并且与英国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福赛斯使团为加强英国对阿古柏政权的扶植而出使新疆叶尔羌,并且与之签订了《英阿条约》,对当时的中亚格局、以及英俄关系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关键词:福赛斯使团;出使;叶尔羌;英国;阿古柏
    一、背景
    19世纪英国和俄国在中亚的争夺,曾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之为“维多利亚时期的冷战”(Victoria Cold War)[1]以及“大角逐”(Great Game)[2],足见其影响力之大。当时中国新疆也卷入了这场激烈的大争夺。在19世纪60年代全国农民起义的影响下,1864年新疆农民起义的烽火也燃遍天山南北,但由于起义农民缺乏自觉的阶级意识和明确的革命目标,领导权很快落入封建贵族、宗教上层人士手中。农民大起义变成了各地封建割据相互攻占的局面。正是这种混乱局面,为阿古柏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1865年1月,阿古柏纠集了68人组成的侵略者,越过了浩罕边界,进入了新疆。1867年,阿古柏宣布建立“哲德沙尔”政权(“哲德沙尔”是维吾尔语音译,语义是“七座城池”,指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七城),开始了它的反动统治。阿古柏为了在新疆站稳脚跟,同时也为了扩大军事征服,主动与英国勾结,谋求英国的支持。早在1866年,阿古柏就向英属印度克什米尔派出了第一支使团。该使团名义上是为了促进双方的贸易往来,其实际目的是想和英国加强联络,以获取军火武器上的支持。那次出访的结果是阿古柏确保英国商队的安全,英阿贸易额则从1864-1866年的10万卢比上升到1867年的55万卢比,到了1868年更是达到了104万卢比。首次的接触就取得如此的进展,为以后的英阿往来奠定了基础。
    随后,罗伯特•肖在1868年来到喀什噶尔,虽然他是以非官方的身份来访,但是浩罕的达官贵人都像“对待朋友和兄弟一样接待了他”。[3](P.174)阿古柏前后接见他三次,这种接待所包含的政治动机的价值一点也不少。[3](P.175)罗伯特•肖甚至对阿古柏说“希望我们两国之间建立的友谊就像英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友谊一样”。[4](P.354)这次访问使英国对新疆第一次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知道了阿古柏急于和英国建立政治和商务上的联系。罗伯特•肖回到英属印度之后大力鼓吹应该与阿古柏发展贸易往来,对总督梅约影响甚大。他向英属印度当局报告了阿古柏伪政权对英国的态度以及他所获得的大量关于新疆的政治经济情报。在贸易方面,他宣称南疆是一个“迄今为止还没有向欧洲人开放的宝山”,许多英国国内观察家也鼓动说,“富裕的东土耳其斯坦各城人口稠密,却没有工业”,“对印度的产品和英国工业产品的需要极为巨大”,是一个“非常广阔、几乎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福赛斯两次出使叶尔羌,对于加强英阿关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出使叶尔羌
    1870年6月,英国政府对中国的反对置之不理,派出了第一个正式代表团,由旁遮普官员福赛斯带队,除此之外,亨德森博士也作为随团医疗官前往,罗伯特•肖得知要向新疆派遣使团后也积极参加进来。福赛斯一行后来遇到了阿古柏的外甥赛义德•穆罕默德•阿古柏,在他的陪同下顺利进入新疆,到达叶尔羌。由于阿古柏当时正在忙于进攻吐鲁番,短期内不能回到喀什噶尔,所以没有能接见福赛斯一行。但是福赛斯这次新疆之行,是英属印度第一次正式和阿古柏进行的官方联系,直接和阿古柏政权建立了初步的关系,搜集了不少资料尤其是自然方面的,双方信任有所加强。然而这次出访并没有达到英国的预期目的,主要因为没有见到阿古柏本人,很多活动无法展开。因此福赛斯对这次不成功的出访颇为悲观。
    相比之下,1873年福赛斯使团第二次出使新疆则使英阿关系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1873年福赛斯使团出使新疆与梅约任总督时即1870年的那次出访完全不同,那次出访“几乎是鬼鬼祟祟的”[5](P.50),而此次出访规模非常庞大,其主要人员组成为:道格拉斯•福赛斯,“出使叶尔羌使节”;T.E.戈登中校,使团的第二号指挥人物;贝柳军医,少校,负责管理使团的医疗事务;3名军人,查普曼上尉,特罗特上尉和比达尔夫上尉;斯托力茨卡博士(后来因为空气稀薄而死亡);1名高地兵团的下士;6名当地军官和助手;10名印度边境警备团的骑兵;1名印度兵班长和10名印度兵组成的护卫队,使团还配备了良好的设备。这个使团共达350多人,550多头牲畜。[6](pp.3~9)福赛斯这次出使,在喀什噶尔停留的时间并没有限制;关于出使的目的,英国政府指示他:(一)“谋求与喀什噶尔签订一项商约,并使该商约的各项条款与一年前考尔巴斯所定条约相近”;(二)“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该地区的科学、地理和战略方面的情报”;(三)“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是,如果情况有利,必须命令罗伯特•肖从列城回来,使他成为英国常驻喀什噶尔首任代表”。[5](P.40)此次出使,英印政府还特意派出许多现役军官和士兵随同前往,以炫耀英国的武力,扩大在南疆的政治影响。
    福赛斯使团于1873年7月从列城出发,途经沙塞尔山口、沙都拉、哈尔噶里克、叶尔羌、拉巴特、英吉沙尔、克孜勒,到达喀什噶尔。他们沿途进行考察,带回大量地理资料,这是英国对喀什噶尔探察最为成功的一次,使团各成员都发表了探险经历和观察报告。戈登(Gorden)测出图鲁噶尔特山口的海拔高度,并证实了它是分别流向阿克苏和纳伦两条反向河流的分水岭。[7](P.339)特罗特( Trotter)曾抵达额尔齐斯河谷、策特尔湖、乌什等地区,返回时又越过昆仑山,经西藏、诺城回到列城。他完成了三角测量任务,1878年获皇家地理学会颁发的奖章。[7](P.339)比达尔夫(Biddulph)带一支测量队前往阿克苏、克孜勒、叶尔羌河等地进行探测,他们发现了雅曼雅尔河,还在巴楚找到一座玄武岩构成的石山,他是报道此山第一人。[7](P.340)
    福赛斯使团在喀什噶尔一直呆到1874年3月17日,顺利地完成了他们预定的目标,签订了《英阿条约》,并且大量搜集了关于新疆的历史、地理、气象、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情报。但是我们知道福赛斯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政治方面的,“对诺思布鲁克而言,此行的政治目的要远比商业手段重要的多”[5](P.50)使团进入阿古柏统治区后,沿途受到阿古柏伪政权的殷勤接待,于12月4日抵达喀什噶尔。[6](pp.3~9)11日,阿古柏正式接见福赛斯使团。福赛斯向阿古柏递交了英国女王的亲笔信,并代表英国政府赠送他一批武器。阿古柏感激涕零,对福赛斯说:“你们的女王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她的政府是一个强大的仁慈的政府,她的友谊是值得希求的,因为她总是以源源不断的好处给与得到这种好处的人。女王就像太阳一样,在她的温和的阳光里像我这样可怜的人才能够滋长繁荣。我特别希望获得英国人的友谊,这对我是不可少的。你们的统治是正义的。这条路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从这里到伦敦任何人都可以完全自由地往来”[6](P.11),其摇尾乞怜之态溢于言表。阿古柏此言更让英国人认为这“足以使英国和喀什噶尔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成为比英国和任何其他中亚的统治者更紧密的同盟”。[3](P.188)经过双方多次密谋协商,1874年2月2日,福赛斯与阿古柏非法签订了《英阿条约》,实际上英国方面早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需要阿古柏签字盖章,福赛斯使团此行的使命就“愉快的完成了”。[6](P.17)英阿之间签订的条约共有12款,其主要内容如下:(一)一方臣民可以随意进入另一方领土的所有部分,在其中居住,经商,以及携带他们的商品和财产进入及通过;并在双方领土内享有当地居民或最惠国公民所享有的商业方面的一切特权和便利保护及其他权力;(二)不论什么国籍的商人,可以随意在任何时候,经由他们选择的路线,携带其货物和财产,从缔约一方的领土到另一方的领土;缔约任何一方不得对这种运输的自由加以限制,除非为了紧急的政治理由并在事前通知另一方;这种限制在其必要性已过去时应及时撤销;(三)欧洲英国臣民在阿古柏统治区经营商业或办理其他事务,必须备有证明其国籍的护照。除非携有这种护照,他们没有资格享受本条约的恩惠;(四)对阿古柏统治区进口到英属印度的货物,英国政府保证不征收进口税。对印度进口到阿古柏统治区的货物所征收的关税,不得超过商品价值的2.5%;(五)英国政府派遣大使级代表常驻阿古柏宫廷,并为其任命一名商务代理人,商务代理人享有最惠领事的特权;(六)英国臣民随意在阿古柏统治区内购买、出售、或租用土地、房屋或货仓;英国臣民的房屋、仓库或其他房产,没有占有者的同意,不得强行进入或搜查,除非得到英国代表或代理人的认可并有一名由他指派的人员在场;(七)所有英国的附属国的臣民均可享受此条约的权力和特权。[3](P.257)具体分析以上条约款项不难看出,英国除了承认阿古柏伪政权并且获取一定商务特权之外,还享有很大的政治特权、司法特权;英阿条约的签订,是英国侵略新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英国和阿古柏的勾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英印总督诺思布鲁克当时明确供认,英国之所以同阿古柏签订这项条约,主要是为了使英国“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有充分的权力进行外交干涉”。[5](P.53)通过这一条约,英国获取了远比沙俄从《俄阿通商条约》所获取的多得多的侵略权益,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英国派大使级政府代表常驻阿古柏宫廷。有了这一条,英国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阿古柏。
    三、出使叶尔羌的影响
    《英阿条约》的正式签订,标志着英国和阿古柏政治关系的正式建立,此后双方在军事、政治和贸易等方面的关系取得了快速发展。
    条约签订后,英国对阿古柏伪政权进行了进一步的扶持,英国制造的武器,源源不断地从印度运入南疆,其数量远远超过条约签订以前。英国向阿古柏提供的武器、军火制造设备和英国工匠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加。英阿之间的所谓贸易其实就是军火贸易,英阿之间的商路也不过是一条源源不断向阿古柏运送武器的道路。1870年阿古柏使者米尔扎•沙迪到英属印度时,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购买武器。而且英国军人也插手到其中,据1874年6月俄国人的调查,一笔经过特别许可的军火交易就涉及到英国上校噶德纳,他协助交易的是20 000支滑膛枪。[5](P.54)1875年,阿古柏从英属印度和土耳其得到14 000多支新式步枪、16门重炮以及数千发炮弹。除了军人涉入到对阿军火贸易外,英国政府对军火贸易的支持也不容忽视。比如英属印度政府直接出面扶持贸易公司和喀什噶尔进行商业活动,“1875年英印政府出于礼貌,为从孟买到拉合尔再到叶尔羌的二百多门大炮付了运费”。[5](P.53)1875年,一名叫莱茵塔尔(Reinthal)的俄国陆军上校去喀什噶尔“似乎想抵销英国常驻喀什噶尔代表的影响力”,但却遭受“冷遇”,只呆了几天就返回了。在报告中他提到阿古柏是“彻底倾向英国的”,并描述了“英国武器如何装备了阿古柏的军队”。[8](P.162)莱茵塔尔的报告中还提及“阿古柏修建了一座铸造厂。毫无疑问,这个铸造厂是英国人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每星期生产十六支来福枪”。“喀什噶尔有不少英国人”,“阿古柏军队的教练是土耳其人”,“到1875年,阿古柏的军队在装备上,有了相当程度的进步。这是由于英国的帮助而取得的”。[8](P.162)
    按照《英阿条约》的第六条,1874年5月,英国政府派遣罗伯特•肖以“赴喀什噶尔专使”的身份前往南疆活动。政府交给他的任务是维护英国在新疆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控制阿古柏,增强英国在南疆的政治影响。英国政府在1874年5月29日给罗伯特•肖的训令中写到:“你在喀什噶尔的任务是维持同艾米尔政府的友好关系;专心致力于维护英国在艾米尔殿下领土上的商业利益;全面监督条约的履行,增进条约的有效性。在事关政府管理和对外政策方面,你不应该主动向艾米尔提出建议;但如果他打算向你咨询,你应当帮助他了解有关信息,提出适当的建议”。[5](P.53)罗伯特•肖在南疆活动了一年多,于1875年7月带着阿古柏致英印总督的信件离开了喀什噶尔。在此期间,罗伯特•肖曾与阿古柏多次密谋阻止清军收复新疆和防止沙俄吞并阿古柏等问题。同时,罗伯特•肖还不断向英印政府通报南疆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5](P.51)
    随着《英阿条约》签订和英国对阿古柏控制的加强,英国对新疆的经济掠夺也有了新的加强。英国对新贸易额,1863年英属印度和新疆之间的贸易额为236 040卢比,1864-1866年总计为100 000卢比,1867年为554 945卢比,1868年更达到1 038 401卢比,以后仍然持续快速增长,1873年为177万卢布,1874年跃至263万卢布[5](P.52),到1876年达到2 999 247卢比,1877年仍然维持在2 024 362卢比。[5](P.318)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南疆市场上英国商品远比俄国商品占优势。
    四、分析
    1865-1878年这13年中,阿古柏乘乱侵占中国新疆南部,并建立了反动残酷的政权。为了站稳脚跟,同时也为了扩大军事征服,阿古柏主动与英国勾结,谋求英国的支持。而英国,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一方面可以同喀什噶尔“自由贸易”,谋求在新疆的殖民扩张;另一方面使阿古柏反动政权成为英属印度与俄国中亚的“缓冲国”,以之对抗俄国,阻止俄国南下印度,故而扶植阿古柏政权。彼得•霍普科克(著有《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一书,杨汉章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在写给罗伯特•肖的《高原鞑靼、叶尔羌和喀什噶尔访问记》的序言中说到:“梅约总督认为英属印度最好的防御体系是在两个竞争的帝国当中存在一个独立且友好的国家。希瓦、布哈拉、浩罕将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而阿富汗和东土耳其斯坦则将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4]这同英国后来企图变西藏为英国控制下的“缓冲国”是极为相似的。国外流行的观点是把英国入侵西藏作为“因过分恐惧”而进行侵略的实例之一,是“由于这种不正常的精神状态”,“为可能出现的危险而感到不安,并倾向于对被夸大了的危险采取过分的安全措施。后来伟大的索尔兹伯里勋爵曾把这种心理状态描述为主张去占领月球以防止来自火星的袭击”(《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译本,卷11,第576-577)。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认为这只是一个侵略的借口。当然,英国当时只是从金钱、军火扶植阿古柏,并未出兵南疆,这与西藏问题不同。但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的“国家利益”至上是以严重侵害我国国家利益为前提的英国妄图把新疆从中国分割出去,使之成为一个“独立国”的美梦最终化为泡影,这与清政府及时、果断地出兵收复新疆密不可分。
    分析英国扶植阿古柏伪政权离不开当时的国际背景,即英国和沙俄在中亚的大角逐(Great Game),故英国的策略时时离不开对沙俄的针对性为了确保在中亚的既得利益,防止俄国进一步越过兴都库什山、南下印度,英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控制阿富汗,军事上尽量避免与俄在中亚发生正面冲突,外交上力争通过英俄双边谈判,将阿富汗与俄属中亚接壤的边界确定下来,以达到英俄共同瓜分中亚势力范围的目的。“势力均衡”政策自然成了英国继“精明无为”政策和“前进政策”后的对中亚政策的主流。
    在被国外学者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冷战(Victoria Cold War),即英俄争霸中,中国新疆,作为中亚的一部分,也卷入了这场“冷战”,成为英俄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自1865年阿古柏乘新疆局势混乱侵略占据中国南疆并建立反动统治以来,英、俄双方或威逼利诱,或强行迫使,或以武力相威胁,对阿古柏软硬兼施,均与阿古柏伪政权签订条约,这对英俄在中亚的角逐,最重要的是对中国主权的完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阿古柏周旋于英俄两大列强之间,最初的《俄阿通商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英国想争夺阿古柏伪政权的决心,而《英阿条约》的签订使得英国同阿古柏的关系远远走到了俄国的前面,自此以后,阿古柏已经成为英国势力范围的一部分,英国妄图建立缓冲国的计划初步得到了实现。而阿古柏伪政权也获得了“国际承认”,沐猴而冠,竟然以主人自居,不惜出卖新疆主权来讨好英俄两大列强。英俄两国虽然都和中国已有外交关系,但依然违背国际法,和阿古柏伪政权建立关系来谋求自身利益,践踏中国主权,分裂中国的领土,造成对中国国家利益的严重侵害。阿古柏“最多只是一个政治骗子”,他不仅压榨新疆人民,而且出卖新疆利益来换取英、俄对他的支持,他的最终结果只有失败。
    参考文献:
    [1] Michael Edwards.Playing The Great Game-aVictorian Cold War[M].London,Hamish Hamilton Ltd,1975.
    [2] Gerald Morgan.Anglo-Russia Rivalry in Central Asia 1810-1895 [M].Frank CASS and Company Limited,1981.
    [3]包罗杰.阿古柏伯克传[M].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4] Robert Shaw.Visits to High Tartary,Yarkand and Kashgar,with an introduction by Peter Hopkirk[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5]阿尔德.英属印度德北部边疆(1865-1895)(英文) [M].伦敦,1963.
    [6] T.D.Forsyth.Report of a Mission to Yarkund in1873 [R].Calcutta,1875.
    [7]魏长洪,何汉民.外国探险家西域游记[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8]库罗帕特金.喀什噶利亚[M].凌颂纯,王嘉琳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