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新世纪西部边疆民族宗教问题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以新疆为例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社科纵横》2007年第2期 贾东海 米娟婷 参加讨论

    新世纪,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我国正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十五”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加入WTO等,使中国人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关系也面临着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度,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去冷静地观察、研究、处理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新世纪把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解决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疆的民族关系。
    新世纪,随着现代化传媒体系的飞速发展和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趋紧密的全球化趋势,国际环境对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日益增加。在全球化进程中,跨界民族的联系和地缘政治的因素以及民族宗教的普通性和关联性,尤其是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必然会对区域性跨国民族关系和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宗教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周边国家的一些地区性民族冲突和宗教纷争,将会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将会对国际关系、国内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民族宗教问题对民族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研究新世纪边疆民族宗教问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应从国际的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及我国具体的国情和边疆发展的现状来着眼观察、分析和把握边疆民族宗教问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更应从战略的高度,正确看待边疆民族关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边疆安全稳定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现以新疆民族宗教问题为例,探讨其对民族关系影响的种种因素:
    一、跨界民族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15个国家接壤,有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我国是世界上跨界民族数量较多较复杂的国家,有34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跨界而居。新疆土地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同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居住在新疆的民族与相邻国家的跨界民族有蒙古族、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回族、俄罗斯等诸多民族。
    这些民族与周边地区一些民族在历史渊源、民族属性上具有共同性,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相似的状况,对双方民族关系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周边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很容易对新疆民族关系产生影响。新疆的8个跨界民族处于我国与中亚地缘关系的敏感部位,其安全形势极易受到周边事态的辐射与影响,对中国整个国家的国防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中亚国家同中国的跨国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关系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巩固国防、保障国家安全、巩固全国各民族的团结,保持社会安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跨界民族问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之间的关系:中亚五国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原来处于少数民族地位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五个民族,变为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民族,在国际交往中,他们却代表着不同国家的公民形象,因而更多地体现着不同国家的公民身份。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对生活在新疆的跨界民族乃至其他民族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因此带来了经济生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优劣比较。因此造成了国际关系问题层出不穷,带来的破坏是不可低估的。中亚五国独立后都奉行民族复兴政策,特别是某些国家出于国内政治需要,为提高主体民族在本国人口所占比例而提出“民族回归历史故乡”的口号,为回归者提供优惠[1]。移民潮对我国西北省区的民族确有影响,这种做法一是对居住有相应跨界民族的边疆带来边疆安全与稳定问题;二是对某些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国内少数民族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三是中亚等国的这种政策明显或隐性地干涉了他国的民族关系,使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乘机进行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例子不胜枚举。
    2.三股势力对边疆稳定的影响中亚五国均为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民族构成复杂,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历史遗留和现实新生的问题共存。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一度出现意识形态真空,由于西亚诸国介入中亚的影响,长期受压的宗教情绪一下子得到释放,伊斯兰运动迅速蔓延,乘势而兴[2]。一个时期以来,中亚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进行反党反人民的活动,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制造民族纠纷,煽动宗教狂热,宣扬民族对立与民族仇恨情绪,破坏民族关系。
    二、民族人口流动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马戌近年对内蒙民族人口迁移进行研究时,认为伴随着人口迁移流动会有三组矛盾相互交织、相互重合地存在:人口迁移导致迁入地的资源再分配,从而会使移民和本地人产生矛盾;由于移民与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不同,从而会使移民与本地人产生矛盾;由于移民与当地民族(或群体)具有不同的传统经济活动,也会因此产生矛盾[3]。新疆大学副教授王建基通过对全疆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市县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哈密地区的伊吾县、巴里坤县、塔城地区的塔城市、阿勒泰地区的福海县等进行的田野调查的结果基础上分析,认为族际之间关系的存在是由各民族的迁移、杂居相处所决定的[4]。新疆大学副教授王颖在《人口流动与新疆民族关系初探》一文中对流动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做了深入分析。本文试图借鉴王颖的观点,从经济利益分配问题和民族意识差异两方面作一探讨。
    l.经济利益分配问题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新疆内外各种通道的打通,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讯网的建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区内外的流动必然加速,各民族间交往和交流日趋扩大,这种状况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发展,进一步打破民族壁垒,深化民族间的相依相存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新疆流动人口逐年递增,由于各民族在民族特点、民族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在族际交往中直接影响当地的民族关系。
    根据2000年新疆暂住人口统计情况,来自区外流动人口平均每年在75-80万人之间[5]。大量流动人口的到来,对新疆本地民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地区的人们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间效益观念、知识产权观念等都非常淡薄,在无情的市场法则面前,会被抛到市场经济的边缘,导致经济利益受损、心理失衡等现象。
    另外,流动人口还直接影响新疆本地各民族的就业及其它社会利益的分配。
    2.意识形态的差异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抽样调查:2004年底新疆总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维族897.67万人,汉族780.25万人,哈萨克族138.16万人,回族87.63万人。从数量上看,全区目前排在前二位的是维族和汉族。新疆民族关系宏观上表现为汉族与维吾尔族的关系。而来疆务工者,大多来自四川、河南、陕西、甘肃、安徽等人口较多的省区,个体商业者又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他们原居住地基本上以汉族为主,民族成份比较单一。同时,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青壮年,受教育程度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及党的民族政策了解十分有限。因此,在与新疆少数民族交往中会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而导致民族间的摩擦和纠纷。同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的发展,都面临现代化的冲击和挑战,也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失落感和不适应感。这种感觉在民族意识普遍增强的条件下,又往往强化为某种消极的民族意识,不利于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三、宗教信仰问题
    目前新疆近2000万人口中,不同程度地信仰各种宗教的群众有1000多万,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以及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民族群众就有近1000万;佛教为蒙古、藏族和一部分汉族、锡伯族所信奉,信教群众约20万;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的主要是汉族,信教群众分别为约3万人、约3000多人、约100余人;信仰东正教的为俄罗斯族,信徒约100多人[6]。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决定了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的群众性、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又由于地缘政治因素,边疆性、国际性又是其两大特征。宗教造成民族隔离,宗教促成民族边界。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的特点,又决定了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当前新疆宗教关系方面总的形势良好,但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新疆的宗教问题将会随时凸显出来,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会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
    1.宗教的全方位多元发展问题
    随着全球化以来的门户开放和多元发展,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疆已有27座口岸向外开放,成为我国向中亚国家和周边区域直接贸易的通道。这些口岸的陆续开放和不断发展,人流和物流的不断增加,不但极大地活跃和带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新疆的宗教与周边其他国家的宗教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多,使本已消沉的教派意识又被重新唤醒,出现教派分化、教派林立的现象;另一方面会使新疆的宗教分布和发展更加不均衡,无定式的多元势态,还会使新疆宗教的信仰形式和活动形式更加多元化,传统宗教格局会受到挑战。这种新的变化会促使宗教更全面更广泛地渗入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中、不同民族之间宗教问题会更具敏感性、突发性,随时会影响民族关系。
    2.非法宗教活动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在新疆门户逐渐打开,步入全球化进程中,周边地区的人会以经商、工作、学习、探亲和旅游活动的形式进入天山南北,也有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以留学、探亲、经商、移民以及互通婚姻等方式滞留于新疆。伴随他们的也会有外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宗教风俗等,这难免会鱼目混杂,其中不乏非法宗教活动。如非法举办经文班点,违规修建寺庙教堂;煽动宗教狂热,破坏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宣扬民间封建迷信活动,骗取钱财;宣传邪教,欺骗蒙蔽群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教育、司法;披着宗教外衣,秘密组织反动组织,欺骗教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分裂祖国和颠覆政府,危害国家安全。这些非法宗教活动的滋长和蔓延会影响民族团结,破坏祖国的安定统一,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四、新疆内部发展差距问题
    邓小平民族理论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他认为民族关系,最主要的是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民族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解决民族问题,经济是基础,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民族问题的真正解决[7]。新疆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才能为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新疆的民族问题与全国的民族问题有相似性,发展是问题的核心,各民族共同发展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但打击三股势力决不能光靠发展,而要加大打击力度。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强烈要求加快经济发展,而各少数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又相对有限。如果民族经济得不到稳步发展,地区间的差距性,不平衡性及社区、家庭的贫富不均等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各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就容易在民族关系上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对社会稳定造成问题。
    l.新疆与内地、沿海地区的差距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东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新疆经济的发展与内地、沿海地区经济都存在着巨大差异。1986年同1980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在全国的份额,新疆虽由0.99%上升到1.02%,但江苏、浙江、广东上升得更快,以致新疆同这几个省在全国所占份额的差距由原来的7.08%、3.24%、3.79%发展到9.86%、4.8%、4.84%,即差距扩大1—2个百分点[8]。尤其在民族地区,农牧民的人均年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有日渐扩大趋势。这种差距的不断扩大,会使少数民族的经济利益在发展起点低的不公平竞争中流失,不利于各民族在经济发展中的互助与合作。
    2.北疆与南疆的经济差距问题
    由于工业布局主要偏集于天山北麓的铁路沿线一带,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和克拉玛依一线,交通便利,地域优势便于向周边国家开放,经济相对发达。南疆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交通通讯等原因,开放程度低,经济相对落后。在全疆25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南疆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阿克苏等4地州的贫困人口占全疆贫困人口的92.5%,是全国少有的连片贫困区,7县1市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市)[9]。而这些地区又是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区。南北疆经济差距又隐性地表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汉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少数民族聚居区情况特殊“地区性差别”与“民族性差别”相互交织,脱贫工作任务艰巨,返贫率也较高,少数民族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现确定首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地带,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全疆的经济发展,但会使南北疆经济差距拉得更大,将会给别有用心的人作为借口,挑拨民族关系,影响各民族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稳定。
    现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事业的成败,新疆的稳定发展是影响西部乃至整个中国边疆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新世纪,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和把握民族宗教问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和解决跨界民族,人口流动、宗教信仰及民族发展等民族宗教问题的可行之策,以期为将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疆民族关系提供一种参照和背景。
    针对新世纪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的新情况、新变化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应当从六方面着手加以解决:一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力度,促进新疆的建设和发展,缩小经济区域差距;二是加强新疆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三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四是大力加强新疆的法制建设,依法取缔非法宗教活动;五是坚决反对分裂主义阴谋,加大打击力度;六是建立良好的周边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
    总之,新疆民族宗教问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会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新疆民族关系的研究也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民族政策也应当适时地进行调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才能长久。
    参考文献:[1][2]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编.现阶段我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C].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出版,P22、P23.
    [3]马戌.体制变革、人口流动与文化融合———一个草原牧业区的历史变迁、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4]王建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新疆民族社会关系及其调适[J].兰州大学学报,2003(4).
    [5]王颖.人口流动与新疆民族关系初探[J].新疆社科论坛,2002(1).
    [6][9]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组织部课题组.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新疆宗教问题的调查报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2).
    [7]黄成援.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M].民族出版社,2002年出版.
    [8]郭正礼.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民族关系的对策研究[M].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