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浅析满蒙联姻的发展过程和作用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刘玉萍 参加讨论

    摘要:满蒙联姻作为清朝长期奉行的对蒙古政策的主要部分,始于努尔哈赤时代,经过皇太极和福临两朝的发展,到康乾时期趋于完善,乾隆后至清末成为既定国策沿袭。通过满蒙两族联姻形成了政治联盟,安定了北部边疆,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清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蒙之间的民族融合,使两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满蒙联姻;发展过程;作用
    满蒙联姻是清代奉行不替的基本国策,也是其推行的边疆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以联姻促进满蒙联盟,使蒙古王公成为为清朝直接服务的力量,这对清朝统一全国,巩固政权及治理边疆都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
    一、满蒙联姻的发展过程
    清朝的满蒙联姻长达300年(1612—1912),据皇家的族谱《玉牒》记载,在这300年中,满蒙联姻共595次,其中出嫁给蒙古的公主、格格达432人次,娶蒙古王公之女163人。依据其发展过程,满蒙联姻大致分四个阶段:努尔哈赤时代为产生阶段,皇太极至福临为发展阶段,康熙至乾隆是完善阶段,乾隆以后至清末为沿袭阶段。
    (一)产生阶段: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了联合科尔沁蒙古左翼战胜其他各部而统一北方,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主动向科尔沁部明安贝勒求婚,明安亲送其女嫁努尔哈赤,这是满族努尔哈赤家族与蒙古族的首次通婚。从此揭开了满蒙联姻的序幕。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努尔哈赤的四贝勒皇太极娶明安兄莽古斯之女哲哲为大福晋,此女即后来的孝端皇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又娶了明安弟洪果尔贝勒之女为侧福晋。之后还有努尔哈赤的大贝勒代善娶蒙古扎鲁特部钟嫩贝勒之女;三贝勒莽古尔泰娶扎鲁特部内齐贝勒之妹;努尔哈赤十子德格类也娶了扎鲁特部额尔济格之女。天命二年(1617年),努尔哈赤将其弟舒尔哈齐之女与内喀尔喀巴约特部恩格德尔为福晋,开了满洲贵族女下嫁蒙古各部的先河。
    努尔哈赤时,满蒙联姻主要是出于通好结盟,但不排除军事原因,17世纪初的中国政局,出现了明朝、蒙古、后金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蒙古介于明朝与后金之间,其向背成为决定明与后金胜败命运举足轻重的力量,努尔哈赤采取的联姻是一种化敌为友,为我所用,从而加强其政治势力的政治策略。
    在这一阶段,满洲与蒙古的联姻主要限于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五部。
    (二)发展阶段: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成为后金的最高统治者,自此至顺治时期,继续经营与蒙古的联姻,使其得到空前发展。
    在这一阶段,联姻的人数和范围都有所扩大。具体表现为:第一,大力巩固和发展了与旧盟友科尔沁部的通婚友好关系,皇太极的一后四妃中有三位是科尔沁贵族姑娘。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皇太极又娶莽古斯之子斋桑之女布木布泰为侧福晋,此女就是历经四帝、躬助三朝、两扶幼主、成为手握皇权50多年的女政治家庄妃孝庄太后。崇德八年(1643年)十月,庄妃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同期,还有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皇太极之子肃亲王号格等均娶科尔沁蒙古姑娘为福晋。顺治帝的后宫中,纳入六名蒙古族女子为后妃,所立二名皇后皆为科尔沁蒙古之女。同时,科尔沁部也是蒙古各部中尚公主最多的。通过联姻,使科尔沁部处于“列朝外戚,荷国恩独厚,列内扎萨克二十四部之首”的重要地位。第二,加强了与漠南蒙古其他各部的联姻。随着归附的蒙古部落的增多,皇太极除重点与科尔沁部联姻外,还将联姻活动扩大到漠南蒙古的其他各部。皇太极对归附的其他各部也及时在他们中间选择额驸,以巩固对蒙古各部的统治。在敖汉部归顺半年后,他就将哈达公主下嫁给旗扎萨科琐诺木杜棱;七年后又将其长女固伦端敏公主下嫁琐诺木杜陵之子班第郡王。第三,采用联姻方式怀柔自己从前的对手。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亲征察哈尔部,林丹汗不战弃地而逃。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途中病死于大草滩。次年,林丹汗之子额哲降金,皇太极不计前嫌毅然将二女固伦温庄公主马喀塔赐嫁,额哲成了额驸,拉近了与察哈尔部的关系。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继续忠实地执行联姻漠南蒙古的政策,这是清廷稳固后方统治,取得他们军事上的支持进而统一全国的重要措施。
    (三)完善阶段:经过长期的斗争,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藩之乱平定了,台湾统一了,但蒙古准噶尔部仍雄踞西北,西北边陲的安定成为清王朝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全国的角度看,清王朝虽然在汉族居住的传统农业地区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但以满族贵族有限的兵力,要达到对这样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的有效治理,也必须将蒙古王公作为自己统治的对象。
    这一时期,清廷与漠南蒙古缔姻往来更为频繁雍正朝至乾隆中期以前,常常出现一年几起漠南蒙古贵族迎娶宗室女的现象。雍正十年(1732年),康熙帝长子胤褆是就有三个女儿出嫁科尔沁部和敖汉部。康熙中期以后,随着喀尔喀蒙古和套西蒙古的归附,康熙帝不失时机地与漠北势力最大的土谢图汗部缔结了姻亲,将扎萨克图汗部亲王策旺扎布纳为额驸,以郡主下嫁和罗理子阿宝。这样,联姻的地域出漠南蒙古推广到漠北和漠西蒙古,范围大大地扩展了。乾隆朝满蒙联姻达到高峰,乾隆60年间,嫁与蒙古的皇家女儿多达179人,平均每年出嫁三人,最多的年份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出嫁八人。
    清廷通过联姻进一步强化了同漠南蒙古的政治联盟,将归附的漠北、套西蒙古用血缘纽带进系于中央的统治之下,以实现其政治大战略———平定准噶尔的大业。
    (四)因循沿袭阶段: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廷最终取得了对准噶尔战争的胜利,蒙藏地区的统治秩序日趋稳定,清朝进入相对安定时期,这时,清朝在蒙古各部的统治已经稳固,满蒙联姻只是作为一种既定国策加以沿袭,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清朝政权从满蒙贵族联盟逐渐转变为满族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权,对蒙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满蒙联姻来看,下嫁蒙古贵族的宗女人数大量减少,道光朝至清末大约有30余名宗女出嫁,绝大部分是下嫁八旗满洲、蒙古旗人。
    二、满蒙联姻的作用
    满蒙联姻作为清代长期奉行,贯穿始终的基本国策,在清建立全国统治和巩固政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入关前,满蒙联姻用血缘关系使蒙古王公成为进取中原的牢固的政治同盟。入关后,满蒙联姻虽然成为君臣间的联姻,但这种血亲关系把双方结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利益一致的整体,蒙古王公贵戚及其统治的强悍骑兵为满洲贵族统治中国冲锋陷阵,在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准噶尔部及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等数次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有清蒙部,实多勋戚。天、崇开国,康雍御准,咸同之间,荡定粤捻,均收其助。”正是对蒙古王公在建立与巩固清王朝统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最精辟的概括。
    联姻是清帝笼络蒙古的重要措施,长期的满蒙联姻,使蒙古很多部的领主贵族世代与清皇家保持姻亲关系,皇家格格、公主与他们的蒙古额驸,又繁衍大量的子孙后裔王公台吉,他们都与清帝有甥舅后外孙外祖父等关系,不少人又被清帝指婚,招为额驸,每年,他们还轮班到北京或承德觐见皇帝,接受宴、赏,进一步增进了与皇家的情感。这些皇家姻亲领主贵族,是蒙古稳固隶属清中央的重要向心势力。
    清朝皇室贵胄和蒙古王公的血统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蒙两民族之间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两族有了广泛的交流,促进了社会进步。如努尔哈赤在学习蒙古语文的基础上,主持创制了满文,才有许多“满文老档”以及后来创造的“新满文”书籍的大量文献流传至今,成为研究清史的珍贵史料。
    参考文献:
    [1]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壬子年.满文老档.太祖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 1990.
    [2]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华立.清代的满蒙联姻[J].民族研究, 1983,(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