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清政府对鄂温克族的政策及鄂温克族的国家认同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中国民族报 綦中明 参加讨论

    鄂温克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鄂温克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认同。随着清政府对其管理的加强和封官赐爵的奖赏,鄂温克族渐渐以主人翁的角色进入国家的各项事务中,并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与义务。
    “鄂温克”意为“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鄂温克族发源于贝加尔湖、黑龙江上中游、外兴安岭、勒拿河、阿玛扎尔河一带。
    明末清初之际,鄂温克族主要活动于西至贝加尔湖、东至精奇里江、南起额尔古纳河、北至外兴安岭山麓这一广阔的区域内,主要以游牧、狩猎为生。此时的鄂温克族主要分为使鹿鄂温克、使马鄂温克及索伦部3支。
    使鹿部又被称为使鹿的“喀木尼堪”或“索伦别部”,主要居住在贝加尔湖西、北勒拿河支流威吕河和维提姆河一带,叶雷、舍尔特库等为酋长。
    使马部又被称为“纳米雅儿”部落或“那妹他”,主要居住在贝加尔湖以东赤塔河一带,共有15个氏族,其中一个氏族酋长叫根特木耳。
    “索伦部”本部是鄂温克族最主要的一支,主要由石勒克河至精奇里江一带的鄂温克人构成,其酋长叫博木博果尔。     早在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以前,清朝统治者就统一了鄂温克各部,并对其采取了“分而治之”和“军队驻守”的管理措施。
    清政府把鄂温克各部以氏族为单位编成佐,选取可充当首领者或射箭本领强的人授为牛录章京,且等级有差别。章京的职责是管理鄂温克各部,其等级衣着与清朝官员相同。同时,为了维护和加强统治,清政府还在鄂温克人居留地留下了满族士兵,每屯留章京2人、兵丁50人。这就是“军队驻守”,也有学者称其为“兵将留守”。
    1651年10月,一直觊觎我国东北的沙俄突然派兵入侵赫哲族居住的乌扎拉村。沙俄军队的残暴举动激起了赫哲族人民的愤恨,也引起了周边各族人民的反抗。清政府令宁古塔章京海色率2000多名骑兵前往支援。尽管乌扎拉之战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该战沉重地打击了沙俄侵略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精神。
    顺治十一年(1654年),沙俄侵略军侵扰黑龙江流域,抵达松花江口。在赫哲、达斡尔、鄂温克等族人民的配合下,清军猛烈反击,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了松花江。
    鸦片战争以后,沙俄多次派兵入侵我国东北,居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的满、汉、赫哲、鄂温克等族人民,每一次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抗沙俄入侵的斗争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着他们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鄂温克各部归属清政府后,其中一部分被编入八旗。乾隆年间,清政府调集部分鄂温克族官兵及其眷属到新疆伊犁驻防, 并在那里达斡尔族组建了索伦营。索伦营初设6旗,1767年又增设2旗,完成八旗建制。索伦营分左右两翼,左翼4旗为鄂温克族,因其在霍尔果斯河以西,故又称西四旗;右翼4旗为达斡尔族,因其在霍尔果斯河东部,故又称东四旗。索伦营最初主要由鄂温克和达斡尔族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入了锡伯族。据学者考证,现塔城的达斡尔族和霍城伊车嘎善锡伯族乡的锡伯族及达斡尔族就是清代索伦营的后代。
    留守黑龙江流域的鄂温克族也被委以新的任务。一部分人披甲当差,成为清政府的兵丁;另一部分则为清政府贡貂。康熙年间,政府在鄂温克部设总管,归黑龙江将军管辖。
    清代,鄂温克族涌现出诸多英勇忠诚的将领,乾隆时的海兰察就是典型代表。
    海兰察带领鄂温克劲旅西征南讨,将游牧民族的箭法及驰骋之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乾隆朝名将,海兰察为冠”。他因战功卓著,其图像4次入典紫光阁。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台湾和黑龙江等地还曾专为其修建祠堂。据《清史稿》列传记载,在清代功臣中,图像被4次列于紫光阁且名列前50位的功臣只有两名,一位是阿桂,另一位就是海兰察。清代武臣一向没有乘轿的,乾隆皇帝为了表彰海兰察的英勇与忠诚,破例允许其乘轿。
    海兰察病故后,乾隆皇帝谕旨:“仍著与谥,钦定谥日‘武壮’。”海兰察之子安禄,以战功赐三等侍卫,又以战功提任二等侍卫,并予骑都尉世职,获赐“哈什巴图鲁”称号,袭一等超勇公爵,并与其父一样进入昭忠祠。安禄的儿子赐名恩特赫默扎拉芬,命袭公爵。海兰察家族,因英勇忠诚、战功赫赫而被称为“英烈之家”。
    乾隆时的海兰察仅是鄂温克族人民中的一员,其英勇忠诚的表现也仅是清代鄂温克族国家认同的一个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我们看到的是鄂温克族对于中原王朝的认同及其对国家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