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世界历史研究所2013年度世界史论坛”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3年1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2013年度世界史论坛在京郊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副所长任长海出席了论坛。考虑到中央厉行节约的方针,今年论坛没有安排会议之外的其他活动,各种形式上的环节都一切从简。虽则如此,此次年会仍然非常圆满成功,亮点不少。为了凸显此次论坛的特点,本文没有按照学者们发言的先后顺序,而是按照话题的不同特征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述评。
    从整体上看,今年论坛的首要特色是,突出了世界历史学的现实关怀。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即“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历史只有通过今天的历史学家们带着时代特有的情感和思想重新解读,从而赋予其生命,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历史学家必须具有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因为缺少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根本不可能拥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更不可能取得对社会具有重要借鉴和启迪作用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于时代需求是世界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只有具有现实关怀的世界历史学才能算得上有“灵魂”的科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梁占军教授以“关于以史为鉴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认为,世界历史研究的一般功能,就是以史为鉴,而鉴今就是要为现实服务。他的发言分别从“为什么要为现实服务”、“如何鉴今”和“鉴今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三个部分展开论述。梁教授指出,中国的发展需要软实力,而世界史完全能够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他最后希望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能够更好地发挥以史鉴今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孟广林教授围绕“世界史研究中的‘现实’关怀”发表了一些看法。孟教授肯定了以史鉴今是历史学的基本功能的观点,主张通过历史研究反思过去,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孟教授将“现实”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认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走向世界的大国,我们越来越需要了解世界上各个大国兴衰流变的历史进程的动因和后果。同时,我们也需要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孟教授特别理解今天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学科在学科建构中的某些做法,比如迎合形势需要,与现实宣传相结合的做法。因为这个学科要想获得国家的重视和大量资金投入,就必须和国家的政策与宣传结合起来。他特别强调说,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中,不能片面化,不能过分实用化,更不能搞影射史学、媚俗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以“世界历史上的贫富两极分化”为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张顺洪认为,贫富分化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具有主题性的问题,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历史学无法忽视的核心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下功夫进行研究。关于这一问题,张顺洪谈了几点初步的看法:第一,贫富两极分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第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从野蛮到文明,从低级到高级,这个发展的进程也是不断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过程;第三,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是普遍存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后,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导致了财富不断向富国流动,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在进行了一些数据分析之后,张老师认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防止我国出现两极分化是非常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一定要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定要把国有企业做好、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好地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沈永兴研究员作了“中国法官与东京审判”的主题发言,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证了东京审判的正义性,从而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他的发言由四个问题组成,分别是“远东的东京审判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到底是非法的还是合法的?”、“中国法律代表团是怎么组成的?”、“中国法律代表团在东京干了些什么?以及怎样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相比有什么缺陷?”。他认为,东京审判还是有很大的历史意义,为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伸张了正义,因此这个审判不应该否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王晓菊研究员以“苏联远东移民政策与人口增长”为切入点,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发现。王晓菊认为,外来移民是边疆地区人口发展的重要来源。苏联时期,在东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偏僻、荒凉的远东地区通过多种方式源源不断地接纳各类移民,从而实现了人口的持续增长。1991年,远东人口数量及其在俄罗斯人口总数中所占比重均达到了历史高峰。苏联解体以后,远东地区人口外流日趋严重,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与苏联时期形成鲜明的反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张炜博士以“传播偏向论与世界史研究”为题作了发言。根据他的理解,传播偏向论关注的是媒体表面上多元化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有组织力量。他先介绍了加拿大传播学派的奠基人哈罗德•伊尼斯所提出的“媒介——文明”阐释模式,以及后者对文明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互平衡的关注。张博士从伊尼斯的相关论述中得到了启示,他认为,没有传播就没有社会,如果能够从媒介角度关注知识垄断与有组织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历史上的诸多问题,这或许就是传播偏向理论对于当今世界史研究的价值所在。
    本次年会的第二个特色是,理性而又激烈的辩论颇多可圈可点之处。学者们的争议主要围绕“反西方中心论”、“苏共与保加利亚社会党有无可比性”以及“历史研究中的事实”等问题展开。以下是引起学者们强烈关注的几位学者的发言。
    南开大学张伟伟副教授就“待然世界/全球史民族化与全球化的无中心整体研究”阐述了自己的创见。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待然性。根据他的看法,历史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众多因素构成的社会力量相互作用下待然发生的。然后,他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世界史学的民族化。他认为,民族化的全球史学是一把双刃剑,其典型的例子是“西方/欧洲中心论”。他指出,由于我国的世界史从一开始就深受“西方/欧洲中心论”的影响,因此我国的世界史学只有批判肃清“西方/欧洲中心论”主流理论及其体系,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世界史学,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现实服务并走向世界。他谈到的第三个问题是世界史学的全球化。张老师认为,19—20世纪,欧美基本掌控了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实现了其民族化“西方/欧洲中心论”的全球化,而同时我国史学工作者也有意无意地成为“西方/欧洲中心论”的推广者。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开始反思、挑战和批判主流这种主流体系。世纪之交,张老师终于“待然醒悟”,试图参与围绕“西方/欧洲中心论”国际学术辩论,创建自己的“全球史无中心整体研究”,主动参与全球史的国际化。最后,张老师强调,全球化和民族化并不矛盾,全球史的民族化不是要弱化而是要强化,真正摆脱“西方中心论”体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史学,创建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学术术语和资料来源,为现实服务。我们要搞好自己的民族化世界/全球史学,才具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输出文化软实力的资格和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黄立茀研究员以“对苏共政治思想教育与保加利亚社会党政治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为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黄立茀指出,政治思想教育的首创者是苏维埃俄国,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欧、亚洲等地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保加利亚社会党是保共的继承者,在保加利亚转型多党制的条件下继承了政治思想教育,而且还进行了创新。她所思考的问题是,苏共政治思想教育和保加利亚社会党政治思想教育的背景、主要内容、主要特点,以及对我国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启示。在分别介绍完苏共政治思想教育和保加利亚社会党政治思想教育的概况之后,她还辨析了两者的相同与相异之处。最后,两国的经验对于我国的启示是,政治思想教育是意识形态争夺的强大工具,但是其效果要以是否顺应民意、是否联系现实问题紧密相关,苏联政治思想教育前期成功、后期失败的教训说明,即使在有宪法保证执政地位的情况下,如果脱离民意和实际,政治思想教育也是徒有其表的。
    中国人民大学李世安教授以“金融危机与美国的贫富两极分化”为主题阐述了自己对美国未来的判断。美国贫富两极分化长期存在,在金融危机爆发时达到高峰。从根本上说,贫富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为了资本的增殖服务,为大资本集团的利益服务。因此,一小撮最富的阶层,得以占有社会绝大部分财富。而剩余的部分财富,在大多数人中分配时,又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平等,这就使美国社会出现了最贫困的一极,使两极分化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由于贫富两极分化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社会骚乱等。为了稳定社会,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应付贫富两极分化问题。但是美国政府只是设法减低贫富两极分化的速度,不从制度层面着眼,从根本上降低贫富两极分化的速度和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因此,尽管美国的生产力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提高,但美国的贫富两极分化却日益严重。
    围绕以上几位学者的发言,出席论坛的专家们或肯定、或质疑,互动相当热烈。在自由发言环节,许明龙、马细谱、陈启能、吴必康、刘军、俞金尧、张文涛等纷纷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发表了精彩点评。世界历史研究所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尤其活跃,前辈学人宝刀未老,思维之缜密,言辞之恳切,既启迪后学,又不失风趣幽默。尤其是两位老学者为了节省送话筒的时间,干脆就近站立互递话筒,由于言语紧凑、交锋激烈,远远望去如切磋太极,引得众人会心大笑。
    第三个特色是,创新工程项目汇报与职能部门工作汇报,增进了了解,拉近了距离。虽然大家平时在一个单位共事,但是由于都在忙于各自的科研工作,大多数人并没有太多交流的机会,这样对彼此的具体工作不甚了了,尤其是科研人员与职能部门之间更加缺乏必要的沟通。所领导考虑到这些问题,今年在年会中特别增加了一个工作汇报的部分,以增进未来工作中的相互了解。
    这一部分共有十几位学者和老师作了各自领域的工作汇报,这里只做简要叙述。吴必康、黄立茀和毕健康三位研究员作了题为“近代以来国外社会变革与社会稳定”的专题报告。吴英研究员代替于沛研究员作了“20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的报告。徐建新研究员就“制度与古代社会”谈了工作的进展情况。姜南副研究员以“世界史跨学科研究室学科建设”为题谈了跨学科研究室的创新工作。孟庆龙研究员围绕“印度和中国边界问题档案文献整理研究”介绍了项目进展。刘兰副研究员汇报了“南非种族资本主义经济史研究”的相关情况。姚惠娜代替宋丽萍副研究员宣读了“近现代以来印度地方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进展情况。职能部门各负责人也分别汇报了2013年度的工作情况。张丽研究员汇报了《世界历史》编辑部的年度工作。孟庆龙研究员汇报了图资室的年度工作。朱剑利副研究员汇报了科研处的年度工作。孔银花老师汇报了综合办公室的年度工作。总体而言,我所的创新工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职能部门也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这是一次高效节约、务实创新、学养丰富、团结奋进的学术年会。会上讨论之余,参会学者们在会下也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气氛十分融洽。
      (世界历史研究所跨学科研究室邓超 供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