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专门史与整体史 >

王华: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兴衰及其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檀香木贸易是跨太平洋贸易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夏威夷经济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体现和推动力。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基于中国市场的贵重木材需求而产生,主要由美国跨太平洋贸易商人一手推动和控制,夏威夷只是作为被动的贸易产品终端提供者出现。因此,就其性质而言,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属于美国跨太平洋贸易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夏威夷王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短暂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檀香木贸易在一定意义上挽救和推动了美国的跨太平洋对华贸易;另一方面,它对夏威夷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刺激改变了夏威夷人对物的观念,促使私有制在夏威夷出现并确立。夏威夷经济逐渐走向现代化,并被逐步卷入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关键词 夏威夷经济 檀香木贸易 社会变革 跨太平洋贸易
    18世纪末至19世纪60年代是夏威夷王国经济大变革时期,在外力的推动下,以自给自足式农耕和渔业为唯一经济形态的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被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复合型经济结构所替代,贸易、种植园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是这一复合型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其中,贸易还是导致这一变革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性原因。1786—1860年,共有三种主要的贸易类型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夏威夷王国的传统经济:跨太平洋毛皮贸易(1786—1825年)、檀香木贸易(1790—1839年)和捕鲸业(1820—1860年),檀香木贸易无疑又是其中最具直接和深远影响的一种。从对夏威夷王国经济的影响来看,这三种贸易类型还可进而分为两类:毛皮贸易和捕鲸业对夏威夷来说属于过境贸易,夏威夷仅作为外国贸易商船的中途食品和烧柴补充地存在,对其国内贸易的独立产生和发展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檀香木贸易则是夏威夷作为直接贸易方的类型,使夏威夷从世界贸易的服务者转变成世界贸易的主体参与者,是夏威夷真正意义上卷入市场经济和商业资本主义的开始,无论其意义还是影响都要重要得多。
    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夏威夷的研究中,夏威夷檀香木贸易从未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论题,迄今为止,也还没有产生较为系统或有影响力的专题研究论著。究其原因,除因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本问题之重要程度认知有限外,相关资料的缺乏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夏威夷问题研究只是作为美国历史研究的一个附属部分出现,其作为独立王国的发展史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对它的研究往往只侧重其对美国的战略意义领域。至于其经济发展,则因为它在美国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而遭忽视。檀香木贸易虽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因夏威夷檀香木在其中所占比重并不大,贸易持续时限又相对较短,因此研究者也未给予它足够的重视。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发生在1790—1839年,其中又以1823年前为最盛。这一时期,恰处在夏威夷有语言无文字的时期,当时的王国政府根本不具备经济统计的意识,而作为“启蒙者”的传教士和白人移居者还在埋头寻求立足,也没有成为这个问题上的“有心人”,因此,来自夏威夷当地的此类档案材料及数据完全空白。研究者有可能搜集到的,只有当时从事过檀香木贸易的一小部分商船留下的零零散散的贸易数据、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的19世纪2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驻夏威夷领事呈送国务院的部分信函(USDS),以及一些传教士、旅行者、航海者的感性见闻。本文试图以有限却又散落的材料,最大程度上整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历史脉络,分析并呈现其特征和意义。
    一、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兴起
    夏威夷的檀香木贸易主要联系起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国家:中国、夏威夷和美国。夏威夷的檀香木贸易因为中国的市场需求而产生,在清代的康、乾、嘉、道时期,中国繁荣的木器制作业为名贵木材的进口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市场,夏威夷的檀香木因此而具有了贸易的价值。此一时期,来自南洋、印度、夏威夷等地的檀香木大量进口到广州,除满足当地的“广作”需求之外,还进而流向北京和江浙等地区。自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始,美国商人就开始了和中国市场的密切联系,他们在檀香木贸易中起到了产地(夏威夷)和市场(中国)之间的连接作用,也是檀香木贸易的促成者和最核心要素。夏威夷的檀香木资源就是被他们开发了出来,檀香木贸易的现代性质也由美国商人决定。夏威夷则是檀香木的原料供应方,被拖入到贸易中,在贸易的三方中,它最缺乏对贸易的现代理解,却因贸易所产生的物质利益的刺激改变了对传统的物的观念,将基于市场经济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植入传统的物,剥离了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中物本身所包含的人的神圣价值成分,将物彻底还原为物。在此基础上,现代的经济观念获得了发展的基础,从而将夏威夷经济推向现代发展模式。中国的市场需求使得檀香木具有了贸易的价值,从而给了美国商人进行贸易和获取利润的机会,并对夏威夷人提出对檀香木的要求,夏威夷人则因檀香木能够用来交换美国商人手中的现代商品而接受了它的价值,供、求和贸易的三方关系被建立起来。对中国和美国商人而言,这一关系没有什么新奇特别之处;可对夏威夷人来说,这却牵涉到观念的大转变。并且,贸易的出现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夏威夷私有制的产生,导致土地的迅速私有化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产生,首先是因为英国对中国市场的开发,是18-19世纪太平洋诸岛檀香木贸易的自然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多萝西·辛伯格认为,“太平洋诸岛的檀香木贸易因为英国国内的变革而存在”。18世纪末期,由于茶已代替咖啡成为英国人的主要日常饮品,英国大量进口中国的茶叶,因而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长期处于严重的贸易逆差,急需找到新的有利润可赚的对华贸易品种,抵销由于广州茶商的茶叶出口所导致的英国金银单向外流难局,弥平逆差。也就在这个时候,英国人在印度和东南亚找到了檀香木。当时,由于制作屏风、扇子、装饰品和家具以及药用等的需求,中国正存在一个庞大的檀香木需求市场。于是,“……南太平洋诸岛的檀香木和其他物品大量涌入广州市场”。最初,占据中国市场主体的是来自印度和马来群岛的“白檀”,后来,随着两地檀香木资源的萎缩,英、美和其他欧洲商人又开始从斐济、马克萨斯群岛等处收集檀香木,出口到广州。夏威夷的檀香木贸易,就产生在“东印度”(印度和马来群岛)的檀香木被开发殆尽的时候,与斐济、马克萨斯群岛的檀香木开发差不多同步。
    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产生,还与北太平洋上的毛皮贸易息息相关。在库克船队造访后,夏威夷群岛作为一个独立的岛屿王国逐渐受到西方关注,首先就是受到毛皮贸易发展的影响。两个主要因素促成了跨太平洋毛皮贸易的发展繁荣:库克船队的第三次远航探险和美国独立战争后海外商贸活动的急剧发展。在库克船队探险成果的影响和刺激下,英国商人首先开拓了北美西北海岸和中国之间的跨太平洋毛皮贸易线。紧接着,法国、西班牙、俄国和美国的商人都相继加入进来,促成了毛皮贸易在1790—1812年的繁荣。作为该贸易线上的重要中继站,夏威夷群岛在1786年被英国毛皮贸易商最早开发利用。英国某毛皮贸易公司的两艘商船在鲍德洛克船长和迪克森船长的指挥下,于这一年和次年两次来到夏威夷,由此奠定了它在跨太平洋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为有效拓展中国市场,美国商人也迅速投身于毛皮贸易,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发生,又给后参与的美国商人带来了垄断该贸易的大好机遇。从1790年起,美国商人(新英格兰商人)的广州贸易已经站稳脚跟,毛皮贸易在他们的主宰下繁荣了三十余年。美国商人垄断毛皮贸易后,进而将美国东海岸和加利福尼亚——墨西哥海岸纳入贸易线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夏威夷的重要性。贸易商们通常是利用夏威夷作为歇脚地,维修船只,补充航行中所需的淡水、食品、烧柴,并作为过冬地,后来,也有贸易商从岛上招募水手,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檀香木。然而,1810年前后毛皮价格的大跌和美、英1812年战争的爆发,使跨太平洋毛皮贸易走向衰落。尤其是随着1815年欧洲战争的结束,美国商人在跨太平洋毛皮贸易上遭遇来自英、俄等国同行更大的竞争,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同时由于“硬币缺乏,美国商人不得不去寻求某种可接受的、但比较便宜的代用品来供应广州市场”。为改变这种局面,美国贸易商需要调整策略,开发新的对华贸易替代品,于是“……便发觉它对于……檀香木和南洋的各种产品的需要,而由于这种需要,就发现而且发展了供给这些物品的新来源”,夏威夷的檀香木因此被重视起来。据记载,自1815年起,毛皮贸易在重要性上已开始退居檀香木贸易之后。
    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由美国人最先开辟,并且,在夏威夷檀香木贸易产生和发展之初,美国商人就占据了主导和支配地位。自1784年中美直接贸易开通以来,美国对华贸易便一直处于严重入超局面,其代价就是每年对华贸易入超部分基本要用贵金属直接兑付,造成美国金银的大量流出。与发现皮货一样,夏威夷檀香木的被发现也“只是1790年以后寻找硬币代用物的企图之一”,并成为毛皮贸易的补充。夏威夷群岛各处都有檀香木分布,其中质量最好的分布在考爱岛、瓦胡岛和毛伊岛,大岛上面数量最多,但品质略差。关于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最早记载出现在1790—1791年,有两位美国毛皮贸易船船长——“格雷斯号”船长威廉·道格拉斯和“华盛顿女士号”船长约翰·肯德里克,先后在离开夏威夷赴广州时,留下船员在考爱岛和毛伊岛上为他们收集檀香木。肯德里克当时是准备在1793年返回夏威夷并运送这些檀香木去广州的,此后就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他是否收集到了他们希望得到的檀香木并用于广州贸易。道格拉斯船长据说是成功地将30余吨檀香木销到了广州,不过因为质量原因未能卖上一个好价钱。自此直至1810年之前,来往于夏威夷的英国、美国、俄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商船仍主要从事毛皮生意,尽管也有一些资料表明,在此期间应该有部分来自夏威夷的檀香木被卖到了中国,但数量不大,主要是作为毛皮之外的补充货品:1804—1810年,被美国商人卖到广州的檀香木数量大约共有1.15万担,平均每年约1,400担,最少的一年仅有496担。而且夏威夷檀香木的质量总体较差,在当时马来群岛高品质檀香木货源尚未断绝之时,还难以引起中国市场的足够关注和重视。因此,对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经济的形成和中国的檀香木市场都造不成足够影响。
    情况在1811年发生了改变。在这一年,有三艘波士顿商船——“阿尔巴特鲁斯号”、“奥凯恩号”和“伊萨贝拉号”由船长温什普兄弟和威廉·H戴维斯指挥,从美国西海岸出发前往中国进行毛皮贸易,中途在夏威夷群岛停留了两个月(1811年11—12月)。12月,夏威夷国王卡梅哈梅哈一世在岛上征收起一船檀香木,交托温什普兄弟代卖到广州。6个月后,温什普兄弟一行从中国返回,把为卡梅哈梅哈一世代售的檀香木的可观收入——一船中国货交给国王。精明的国王第一次认识到,这种长期以来只被当地人用来做烧柴或做些小木刻的木头,竟然有如此的价值。随即,在温什普兄弟和戴维斯的鼓动下,国王与他们签订了一份合约,将在其治下从夏威夷出口檀香木的10年专属经营权给予后者。国王许诺,由他来采伐收集檀香木,并“将此香木仅售与他们”,国王将得到贸易净收益的1/4作为回报,用硬币或者实物(如来自中国的制造品)等支付。然而,当年美英战争的爆发,使美国的太平洋贸易包括檀香木贸易受到极大冲击,不仅“英吉利货船常被米利坚在夷洋拿获,其掠过货物已不容随便售卖”,美国商船也在外洋遭到英国舰队堵截围捕,所以多数美国商人都在1814年中前停止了跨洋贸易。该合约除在1812—1813贸易年度得到了较好执行外,此后三年情况不详,而且似乎在1815年之后,这个合约就已经实际废止了。从现有能查阅到的材料来看,1812年,“阿尔巴特鲁斯号”和“伊萨贝拉号”曾往返于西北海岸——夏威夷——中国间,1813年和1815年三艘船都航行过此路线,但从美国商人输入广州的檀香木数量来看,1813—1815年两个贸易年度,总共仅出口到广州1,100担檀香木,相比较1812—1813贸易年度的19,036担,其衰落程度之剧烈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英、美在1812—1815年的对抗并未导致跨太平洋贸易活动的中断,仍然有一些美国商人冒着被英军捕获的危险,继续从事着与中国的毛皮和檀香木贸易。除温什普兄弟和戴维斯之外,至少还有6艘以上的美国商船留下了往返中国广州的记载,贸易次数累计超过十次。此时期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也许是海上航运安全度更高的原因,英国商人在夏威夷檀香木贸易中表现得非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段时间中,单是“森林人号”和“哥伦比亚号”两艘英国商船,就六次来到夏威夷群岛,与卡梅哈梅哈一世进行了檀香木交易。
    二、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短暂繁荣
    英美战争结束后,北太平洋贸易很快恢复了繁荣。由于中国市场对檀香木的旺盛需求,加之从事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利润极高(几乎达到700%),夏威夷的檀香木贸易急速恢复和增长。1815年,三家波士顿商号联合投资1万—15万元用于在马克萨斯群岛或夏威夷群岛购买最好的檀香木,卖到中国市场,再从中国购买货物运回美国市场销售。到1817年,几乎所有从事太平洋贸易的商人都知道了夏威夷檀香木的价值,纷纷投身此项贸易,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市场开始呈现繁荣景象。美国商人牢牢掌握了该贸易的控制权,据统计,从事夏威夷贸易的商行有3/4都在新英格兰,每个商行至少有一艘船专门从事夏威夷檀香木的购销。
    1815年以后,卡梅哈梅哈一世对外国货尤其是欧式帆船的浓厚兴趣,也使得他大量增加檀香木产量,用来向白人贸易商换取各种外国货。这成为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繁荣的另一直接动因。卡梅哈梅哈一世对西方的现代工业品有狂热的喜好,在认识到檀香木具有交换西方商品的价值之后,就牢牢垄断了夏威夷的檀香木贸易,一直到他于1819年去世。卡梅哈梅哈一世对全国的檀香树施加了“禁忌”:除国王自己和他特许的酋长外,任何人不得私自采伐,从而将檀香木的开采和贸易权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为获得足够的檀香木用于交易,卡梅哈梅哈一世要求各地的大酋长为他砍伐收集这种木头,在集中运送给他之后,再由他委托信任的白人中间商出售给外国贸易船。为此,他还专门在檀香木的主产地和集散地瓦胡岛上修建了一座仓库,用来集散檀香木。为激发大酋长们的积极性,他将出售檀香木收入的2/5返给酋长们。此外,他还专门从外国人手中购置船舶,用于檀香木运输和贸易。
    1816—1818年是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仅1817—1818贸易年度,美国商人销售到广州的檀香木就达到15,825担。在这三年间,卡梅哈梅哈一世直接用檀香木换购了6艘船。其中,1816年购得的核载165吨的“阿尔巴特鲁斯号”帆船,花费了国王400担檀香木;而用檀香木换购的另一艘帆船“森林人号”,被国王直接改名为“卡阿胡马努号”; 1817年购置的“哥伦比亚号”帆船,则是他用考爱岛和瓦胡岛进贡的两倍于船只实际价值的檀香木从美国商人手中换来。他甚至还用这艘船在1819年自行运送了一船檀香木直销广州,可在当时,“黑檀、白檀、苏方等均在行商承办之列”,不能自由交易,在缺少保商和行商引荐、接纳的情况下,这艘船被“广州制度”拒绝,无法进入广州,其货物只能在澳门销售,亏了本。尽管如此,此举对夏威夷贸易的发展来说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尝试了从单纯的过境贸易向进出口贸易、从国际间接贸易向国际直接贸易转变。或许,卡梅哈梅哈一世真就产生过如观察者所说的夏威夷“想成为一个焕发勃勃生机的文明国家,并领袖于南太平洋诸岛”的想法。檀香木砍伐是一项极耗体力的工作,为了贸易便利,这些沉重的木头需要用锯子伐倒,分割成8英尺长、1—18英寸厚的小段,再肩扛背驮走上18英里运出深山,送到海岸边晒干,而后装上贸易船。为了获取足够数量的檀香木,卡梅哈梅哈一世“命令所有男人都上山……去砍檀香木。……并且还要负责运送到集散地……酋长们也接到命令,将他们管辖的男人们派去砍檀香木。由于大量的酋长和平民都去砍运檀香木了,从夏威夷大岛到考爱岛,饥荒席卷而来。……因为没有食物,人们只能去吃草根和蕨树干”。美国商人詹姆斯·亨尼维尔在日记中两次记载他在瓦胡岛上看到的土地荒芜的景象:1818年2月16日,“这一天我们经过了几个印第安人(指夏威夷人)的小村落,看到了一些开垦过的农田,但绝大部分都已撂荒”。3月25日,“我……走出门,想看看乡间的景色,却看到已开垦的土地绝大部分都已荒弃,杂草丛生”。面对饥荒给臣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加之由于对檀香木的无节制需求造成了对檀香木的过度砍伐,小树幼树都砍伐一空,檀香木资源将面临无法为继的危机苗头已经初现,卡梅哈梅哈一世方才幡然醒悟,他马上下令,将人们放回家去耕种,并对幼树小树施了禁忌予以保护。夏威夷对华输出的檀香木数量因而锐减。
    然而,这一回归理性的节制措施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年时间,檀香木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已经激发起地方酋长们无尽的贪婪。1819年,卡梅哈梅哈一世去世,继任的利霍利霍国王懦弱而耽于享乐,他在近臣和地方大酋长们的诱迫下,下诏解除了保护不成材檀香树的禁忌,并放弃了对檀香木贸易的垄断,同意“最受他喜欢的一些酋长”也参与檀香木贸易。很快,大酋长会议“阿利伊”就利用国王的软弱,实际接手了对檀香木资源的控制权,开始对全国的檀香木进行肆无忌惮的砍伐,并且让国王同意与酋长们共享收益。因为1819年经济危机受到打击的新英格兰商人们,也在此时把夏威夷檀香木看作救命稻草,纷纷赶来从事檀香木贸易。商人们用一些别针、剪刀、布匹、丝绸、厨具、家具、酒、枪支弹药以及船只等,向酋长们换取檀香木。在这些诱人的外国玩意儿面前,酋长们似乎失去了理智,为了满足其无节制的消费欲,他们几乎把所有劳动力都赶上了山,为他们寻找和砍伐檀香木。1819年以后,毛皮已十分稀少,檀香木作为更好的牟利品,在采用太平洋航线的美国商船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821—1823年,夏威夷檀香木出口贸易空前膨胀,很多原以毛皮贸易为主的美国贸易商转而主营檀香木贸易,夏威夷由贸易中转站变成向广州口岸直接提供商品的重要货源地。1821年秋天至1824年,来自波士顿的“阿拉伯号”船就四次前往夏威夷群岛采购檀香木贩往广州,从贸易情况来看,它主要是在搜集并贩运檀香木,毛皮贸易已经成为副业。1821—1822、1822—1823贸易年度,美国商人输入广州的檀香木数量分别达到历史最高的26,822担和20,653担。这一段时期,夏威夷全国似乎患了“檀香木热病”,从国王、酋长到岛民,从夏威夷人到外国人,每个人的理性似乎都被檀香木热病驱跑。为了抢夺檀香木,“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时刻准备切断邻居的喉咙,再也听不到说真话,背信弃义就是每天唯一的命令”。疯狂的砍伐,不可避免地给夏威夷檀香木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同时也带给夏威夷平民无尽的苦难。1822年春夏间,一个传教团在瓦胡岛上看到大约两千人在砍伐檀香木,过度的劳累和食品缺乏与营养不良,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
    以岛民的幸福甚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是国王和酋长们急剧的物质积累。单以船只购买为例,1820年11月,美国商人布赖恩特和斯图尔吉斯用一艘双桅帆船从夏威夷酋长手中换得了价值8万—9万元的6,000—8,000担檀香木。同时,美国商人安德鲁·布兰查德又许诺用一艘双桅帆船和一艘单桅小帆船换取8000担檀香木。1821年5月,大酋长考穆阿利伊用檀香木换得了两艘船。截至1821年,利霍利霍国王和酋长们已经从美国商人手中购买了“10艘大型而考究的双桅横帆船,以及大量的纵帆船和单桅帆船”。
    需要注意的是,夏威夷出售到广州的檀香木并不都是产自夏威夷群岛的,其中还包含了一部分美国商人从斐济和马克萨斯群岛搜集来的檀香木,先运至夏威夷,再统一销往广州,因此,夏威夷也是美国对广州檀香木贸易的集散地。如在1819年,“阿拉伯号”先是在马克萨斯群岛收集檀香木,将之运到了夏威夷出售;而“婆罗洲号”也被指令前往马克萨斯群岛装运檀香木,载往夏威夷交给“门特号”或“汉密尔顿号”销往广州。
    三、 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衰落
    即便如此疯狂地砍伐檀香木,也依然赶不上夏威夷国王和酋长们追求奢侈生活的步伐。由于外国贸易商常常是以低于其实际价值至少数倍的价格为檀香木估价,极尽盘剥之能事,而酋长们又贪求无度,岛上供应的檀香木数量远远不足以支付他们采购的外国物品款。在赶不及或实在拿不出檀香木来的时候,他们开始给美国商人们打欠条,欠条上一般不用货币计量债务,而直接写多少担檀香木。即使在个别情况下使用了货币来计量,归还债务时依然要折算成檀香木。从现有资料来看,早在1819年5月,利霍利霍国王和大酋长卡拉尼莫库在购买外国船只时,就出现了檀香木不够数而给对方打欠条的事情。在这几笔总额为6.16万元的交易中,除大部分用檀香木支付以外,两人所打的三张欠条的总金额达到了2.431万元。1821年是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顶峰,然而这一年同样也是债务剧增的一年,许多酋长身负无力还清的重债,即便是国王和国库也开始负债。1821年7月时,考爱岛和瓦胡岛的大酋长就已经负债累累,据说他们当时欠两个美国商人2,000担檀香木,而这还只不过是其部分外债。1821年底,卡拉尼莫库用3760担檀香木的价格购买了一艘船,他当时仅支付了1360担,剩下的2400担欠款在1822年和1823年分了两次才付清。1822年,一个贸易商估计夏威夷酋长们的总债务已达2.25万—2.3万担檀香木。1824年,酋长们欠美国商人的款项已经达到30万元。1826年,一位美国海军军官称当时夏威夷的债务总额约为20万元,而另一位船长则说是1.5万担檀香木面对夏威夷人所欠巨额债务归还无期的局面,美国商人们向美国政府求助,希望本国海军能够介入。在1829年,美国政府果真派了一艘战舰到檀香山调查此事,舰长还强硬要求夏威夷人保证偿还债务。
    在债务和外部压力之下,国王和酋长们更变本加厉,加大檀香木的开发力度。随着无序化砍伐的不断升级,群岛上的檀香木资源渐被耗尽。1822—1823年冬天,檀香木资源储量最丰富的考爱岛和瓦胡岛已经开发殆尽,“模范号”花了五个月的时间也没有收集满一船。在1823—1824贸易季,美国商人销售到广州的檀香木数量已急降至不足8,500担。到了1825—1826贸易季,销售量进一步低至3,000担多一点,檀香木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另外,19世纪20年代以来檀香木贸易的迅猛增长,导致广州市场的过度饱和,檀香木价格急速下跌。事实上,就在1821—1822年檀香木贸易最高峰的时候,广州市场的檀香木已经过剩,仅能消化输入檀香木数量的一半,供求严重失衡,价格急跌;次年更是跌到了8.5元/担。不仅可开发的檀香木数量在逐年递减,檀香木的质量也严重下降。从1822—1823贸易季开始,夏威夷销往广州的檀香木质量已经下降。1825年以后,檀香木贸易商在夏威夷岛上采购来的常常已是细小散碎的木头,很难再有贸易商能够凑齐一船粗大整齐的货源,这样的货源质量自然难以在价格上得到市场的肯定。1825—1826年,即便因为货源短缺导致价格略涨,夏威夷檀香木在广州市场的销售价格也仅有105元/担。到了1828年,广州市场的檀香木价格更是跌至7元/担,较之在夏威夷的收购价还低1元,更何况从夏威夷到广州的运输成本还要1.5—2元。但这依然不是最低的市场价格,随后的两年,广州檀香木价格暴跌至4.75元和4.25元。薄利甚至亏本之下,夏威夷檀香木贸易急速走向衰落。1831年时,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已经无利可图。博德曼公司的一个船长得到警告:“檀香木在广东已经一文不值”,“即使白送给你,也别去碰它!”与此同时,由于1826—1827年美国商业危机的影响,导致美洲西北海岸与广州间的贸易也全面走向衰落,从事此贸易的新英格兰商船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每两年才有一艘美国船经此航线前往广州。
    1826年12月27日,夏威夷国王和酋长们开始以课税的形式强迫夏威夷人为其砍伐檀香木,王国境内所有生长檀香木的山林一律开放,任何人均可任意采伐。一个定居在檀香山的外国商人看到了课税令下达到村庄的情景:“村民们被召集起来接受指令,男人们被要求上山砍伐檀香木,每人定量为半担,女人们则被要求提供草席垫或其他东西。如果男人砍回的檀香木超过了定量,多余部分的一半就留归他本人。如果想用金钱来赎买该劳役,男人需每人交付4西班牙元,女人每人交付1西班牙元。”于是,几乎1/4—1/3的岛民都被赶上了山。结果,夏威夷群岛上的檀香木遭到毁灭性的采伐,在短短数年中迅速被砍伐殆尽。1829年,“檀香木已成为这里稀有的物件”,檀香木贸易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从当年4月开始,大酋长波基甚至派出了武装人员,到山林、平原和海岸搜刮抢夺一切可能找到的檀香木,而完全无视法律和公平。即便如此,能找到的木头还是少得可怜,市场上只能见到用篮子盛去卖的,岛上的檀香木已经耗尽。1833年,夏威夷出口到广州的檀香木总值跌至8,935元; 1836—1839年,广州进口的檀香木总价值只有约65万元,檀香木资源枯竭。1839年,卡梅哈梅哈三世最终颁布王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森林法,严禁任何人再砍伐檀香木。此举为夏威夷的檀香木贸易画上了句号。但夏威夷人所欠美国商人的债务,直到1843年还有大约6,865担未能还清。
    美国商船历年输入广州檀香木数量一览表(1804—1839年)
    年份        檀香木(担)        年份        檀香木(担)        年份        檀香木(担)
    1804—1805        900        1815—1816        2,500        1825—1826        3,097
    1805—1806        1,600        1816—1817        7,400        1826—1827        6,680
    1806—1807        2,700        1817—1818        15,825        1827—1828        13,265
    1807—1808        2,000        1818—1819        14,874        1828—1829        18,206
    1808—1809        2,000        1819—1820        10,073        1829—1830        39,000(元)
    1809—1810        1,815        1820—1821        6,005        1830—1831        7,000(元)
    1810—1811        496        1821—1822        26,822        1831—1833        28,000(元)
    1811—1812        11,261        1822—1823        20,653        1833—1834        8,935(元)
    1812—1813        19,036        1823—1824        8,404        1834—1836        不详
    1813—1815        1,100        1824—1825        7,438        1836—1839        65,000(元)
    据统计,在贸易高峰的几年里,每年夏威夷统治者从檀香木交易中获得的财富总价值为30万—40万元,而近三十年的檀香木贸易给夏威夷总共带来的财富不少于300万元。这些财富几乎全都落到了国王和酋长的口袋里,通过无休止的令人瞠目结舌的“炫耀性消费”,他们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外国奢侈品,过起豪奢无度的生活。依靠以物易物的檀香木贸易,他们在短时间内积累起极其丰富的各类物质:西方的武器、各式船只、西式丝绸服装、床、桌椅等各式生活用品,甚至新建了许多欧式房屋。卡梅哈梅哈一世在瓦胡岛的檀香山、毛伊岛的拉哈依纳和大岛的凯卢阿先后建了三处库房,里面堆积了成千上万的美元硬通货和堆积如山的西方货品。1827年,比彻船长发现夏威夷的酋长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生活的一般舒适,而是狂热追求“奢华,甚至是沉溺于无止境的浪费”,他们身穿“最昂贵的中国丝绸”,使用着昂贵的欧式餐盘。利霍利霍国王更是曾一次性从广州购入400件衣服。与国王和酋长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平民的悲惨境遇,他们因为沉重的檀香木税而苦不堪言,甚至抛尸荒野。1830年的春天寒冷异常,彼得·J古利克牧师看到,一群岛民在考爱岛的山上找寻檀香木,因为饥饿,他们被迫以苦涩的野生树皮和苔藓果腹。1839年,马洛在他的一篇文章里称,有许多夏威夷人在找寻檀香木的过程中死在山林里。
    白人商人们却始终能够在檀香木贸易中获取巨额利润:在早年,他们以大约10元一担的价格收购檀香木,然后再以30—80元的价格卖到中国市场在另一份材料中认为,购与销之间的差价最高甚至达到了1∶34。19世纪10年代末20年代初,檀香木的购销价固定在了10元和12—15元。到后来,随着檀香木质量的下降和中国市场价格的波动,白人商人又及时将收购价大幅压低,以保证自己的高额利润。1826年,从事檀香木贸易的美国商人的利润率仍高达33.3%。以物易物也是美国贸易商常用的牟取暴利的手段。1820年,布莱恩与斯德吉斯公司以6万余元的高价,将“克里奥珀特拉座艇号”商船卖给夏威夷酋长,6倍于该船只的实际造价。尽管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搜集到欧美檀香木贸易商获利情况可靠而全面的数据,但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檀香木贸易实际上是白人主要是美国商人对夏威夷人的一次大掠夺。
    四、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影响
    1790—1839年的檀香木贸易,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美洲西北海岸与中国间以毛皮贸易为主体的跨太平洋贸易的一个附属组成部分,并与跨洋毛皮贸易形成呼应。其兴起,是因为跨洋对华贸易急迫而多样化的商品需求所推动;其兴盛,则是1812年战争之后美国商人希望通过中国贸易的复兴尽快致富所致;其衰落,除最重要的货源消失原因外,还有因无序竞争造成商业公司破产和商品数量过增使得中国市场货物存储超过需求等因素;而高利润率的鸦片贸易的冲击和中国政治局势在30年代末的动荡,则使得该贸易最终结束。虽然在从事美国经济史和贸易史的研究学者看来,檀香木贸易似乎只能作为毛皮贸易的一个衍生物和附属品来对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檀香木贸易的发展兴盛恰恰发生在1810年前后毛皮贸易价格疲软并开始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美国商人从事跨洋贸易的利润率。如果没有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美国的跨太平洋贸易也许从1812年战争开始就会渐趋没落。所以,至少在一定意义上,夏威夷檀香木贸易挽救了美国的跨太平洋对华贸易。
    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似乎就没有那么突出了。作为外国对华贸易类型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檀香木无论在中国进口市场占有率和进口产值中的比例都有些微不足道,远无法与鸦片、毛织品、金属、毛皮和棉花等进口物的作用相比,其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做出任何具有独立性的评价都不免有过分的嫌疑。在笔者看来,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它在印度和马来群岛檀香木货源中断之时,适时地填补了中国市场对檀香木的需求空档。檀香木是一种再生周期很长的木材,资源数量又非常有限,面对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任何一处的檀香木资源供应都无法长期持续。夏威夷与斐济、马克萨斯群岛一起,暂时缓解和满足了中国市场在19世纪前30年的檀香木需求,从而为中国的名贵木器制造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提供了原料支撑,并助推了中国社会的“炫耀性消费”现象的持续。其次,夏威夷檀香木贸易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弥中美贸易逆差的作用,减少了美国白银向中国的流入量。即便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仅1804—1829年,美国商人出口到中国的檀香木总价值不低于600万元。最后,正因檀香木而让中国人知道了夏威夷群岛,并为两地交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国人俗称夏威夷群岛为檀香山,其义显而易见。清代龚柴、许彬编译《五洲图考》中称:“阿歪希别名三德桅枝,俗称檀香山。……为亚墨澳三洲枢纽,旅舰商舟,络绎过此。”
    檀香木贸易还对夏威夷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夏威夷从封闭、自给自足的传统单一农业经济,向以檀香木和其他农产品出口为重点的更为开放的现代经济形态转型,并促成了夏威夷社会的初步变革。
    第一,檀香木贸易带来的物质积累导致了夏威夷人尤其是统治者在生活和观念上的巨大变化:欧式生活方式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奢靡之风显现,国王和酋长们强烈的物质贪欲被激发出来。檀香木贸易促进和强化了夏威夷人对物的信仰,使得夏威夷人传统的物人合一观念开始走向终结,促使物的私有观念和私有制在夏威夷逐步确立,并因此推动了土地私有化进程。在檀香木贸易的影响下,夏威夷人开始接受物的纯粹价值,在认识到物可以通过成为商品带来物质利益之后,夏威夷人的私有观念也就很快形成,占有特定数量的物就代表着得到相应的物质利益。传统的政治地位和权力逐渐以财富和欧美的工业制成品作为标志和象征,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关系也烙上了更多物质利益的印记。外来影响也逐渐改变了夏威夷人获得所需物品的方式,从以前的自给自足变成通过商品交换获得,并将在未来进而发展出货币流通体系。原本传统上用来满足夏威夷人日常需求的物物交换场所——“希洛”市场,逐渐发生内容变化,其交易人群扩大,包含进了外国人,平民在这里直接与外国人物物交换。而国王和各级酋长却不会让这些外来物质资源过多流入平民手中,他们就利用权势之便,率先占有公共资源,确立自己的私有权,积聚财富,私有制慢慢在夏威夷扎根。为了控制岛民与外国来访者日益增长的交易,并将这一交易利润集中于自己,利霍利霍国王废弃了传统的“希洛”交换市场。继而,土地在这一时期开始被权贵占为私有,普通的夏威夷人沦为雇工和奴隶。社会的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第二,檀香木贸易进一步推动了夏威夷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夏威夷经济开始失去独立发展,逐步被卷入全球资本主义经济。1819年以后西方传教士的叙述中,夏威夷农业经济已经向消费型生产转变。因为贸易需求的产生和土地私有化,夏威夷的农业开始走出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向以贸易为主导的经济型农业生产转变,大量种植用于贸易的粮食作物和蔬菜,新的农产品品种也被引入,经济作物的种植园式经营也普及开来,19世纪40年代,主要用于种植甘蔗的“可洛亚”种植园建立起来。1835年以后,美国公司计划在夏威夷生产蔗糖、咖啡和蚕丝,由此进一步导致了土地权和水权的变动,以及劳动力问题的出现。19世纪中期开始,甘蔗的种植和蔗糖出口成为夏威夷农业的支柱,一度出现“蔗糖为王”的现象。在外来贸易主导的影响下,夏威夷的农业丧失了独立性,一定程度上走向贸易依附。19世纪30年代之后,夏威夷还进而成为新英格兰新近繁荣的太平洋捕鲸业的主要基地。
    第三,檀香木贸易还导致了税收的变化。正是出于搜集檀香木的需要,1826年12月27日,卡梅哈梅哈三世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夏威夷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确定在臣民中课税。根据该法,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成年男性需在1827年9月1日前向其所属政府上缴半担檀香木或者4西班牙元或者相同价值的任何商品;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女性需在相同期限内上缴一块6×12英尺大小的草垫,或同样价值的树皮布,或者1西班牙元。1817年,卡梅哈梅哈一世开始对进出夏威夷的外国商船征收港口税。这一年早些时候“哥伦比亚号”的广州之行,让卡梅哈梅哈一世了解到了外国政府征收港口税的普遍做法,于是当即仿效之。对此税收的开征,帕克毫不吝惜地给予赞誉,称其“孕育了晚些时封建制度崩溃的可能性”。此税只针对外国贸易船,官方造访船只不在征收之列,税金高低依据船停泊于外港还是内港而有所不同,为每艘船40—60元不等。
    第四,在卡梅哈梅哈一世统治的末期,因为檀香木贸易的发展还催生出了一个城市——火奴鲁鲁。为了与外国人贸易的便利,卡梅哈梅哈一世干脆在檀香木贸易所最常使用的港口——火奴鲁鲁盖了房子,并经常在此居住。于是围绕着国王,很多外国人、贸易商和当地酋长都在此建房居住,火奴鲁鲁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其他新型商业经济因素也开始在火奴鲁鲁出现。早在1810—1811年,西班牙人马林就在火奴鲁鲁开办了第一家对外营业的旅馆。1812年以后,外国派驻夏威夷的商务代理增多,并开始在火奴鲁鲁建造各种商行。1817—1818年,詹姆斯·亨尼维尔和多尔在火奴鲁鲁开始了最早的零售业。因为没有货币流通的缘故,所有的交易都是以物易物。过了五六年,火奴鲁鲁仅美国人开办的零售店就有4家,年营业量在10万美元左右。19世纪20年代以后,贸易更推动火奴鲁鲁快速发展成为集港口、货物集散、船舶修理和服务一体化的贸易市镇。加之利霍利霍国王和卡梅哈梅哈三世的进一步拓展改造,修建堡垒,并最终将政府移居于此,火奴鲁鲁发展成为夏威夷王国新的政治中心。
    第五,檀香木贸易的发展还导致了夏威夷人口结构开始出现一定的变化:岛上的白人人口开始增加。1795年时,卡梅哈梅哈一世还只用了两个白人木匠和一个白人铁匠,15年之后,为他服务的白人已达到“相当的数量”,“主要是木匠、细木工、泥瓦匠、铁匠和制砖工”。在约翰·扬和伊萨克·戴维斯之后,更多的白人来到岛上,部分人开始定居于此。卡玛考提到,1809年和1818年有两批白人船员因故在岛上永久定居,并繁衍后代。1809年,坎贝尔仅在瓦胡岛就看到了60个白人。两年后,亚历山大·罗斯在瓦胡岛上又看到“有8个或10个白人舒适地定居下来,还有另外三十多个和土著人混杂在一起,赤裸着身体,举止野蛮。”这些白人构成复杂,其道德水平和行为举止也千差万别,部分人的所作所为甚至遭到了白人来访者的反感,在他们的影响下,夏威夷的社会风气逐渐趋于恶化。
    第六,檀香木贸易也直接造成了夏威夷王权的衰落,外国人(主要是美国人)和阿利伊的地位和影响力上升,并渐渐能主宰夏威夷政治和经济,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的宪政化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正是由于檀香木贸易,美国在1820年向夏威夷派驻了“商务和海员代办”,保护美国在夏威夷的利益。1826年12月23日,美国又与夏威夷酋长们签订了一个所谓友好、商务和航海条约——“安排条款”,允许美国船只于和平时期和战时进入夏威夷各港口,夏威夷政府并负责为之提供保护,美国公民亦同时获得与夏威夷人自由贸易的权利。以此为基础,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对夏威夷贸易的控制。
    本文作者王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文化基础部副教授。
    原文载《世界历史》2015年第1期。因微信平台限制,注释从略。如需查阅或引用,请阅原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