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边疆”内涵在不断变化,“边疆”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领土边界线”的框架性解释,而是不断地延伸到各个领域,出现了信息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和利益边疆等内涵的扩展。面对新内涵“边疆”带来的各种冲击,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边疆;演变;延伸;策略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集中力量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国际交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密切和频繁,“地球村”的时代来临了,传统“边疆”的观念已落后于时代,逐渐淡化。对此,我们不妨摈弃旧有的政治版图、领土边界的概念,而代之以文化、经济、信息边疆的新思想,来构建我国的国防战略,以期寻求一种使中国在国际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应对之策。 一、传统“边疆”含义的界定及其演变 说起边疆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成公三年:“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1](P2095)它是一个含义较为宽泛的概念,概括国内外文献对其作过的解释,不外乎“靠近国界的那个地方”。有的说:“边疆,边境之地”。[1](P3095)有的则说:“边疆,即一个国家邻接另一个国家的领土”。[2](P63)有的外文辞书则认为,边疆是指一个国家的边远地区。把中外的说法总结起来,传统的“边疆”就是指一个国家比较边远的靠近国境的地区或地带。 如果再细化分析,传统“边疆”的含义还可以从地理、政治和文化等三个方面来理解。 “地理的边疆”主要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里各族长期活动、交往的广义边界,就中国来说,也即“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这样的自然界限。[3]它是以地球经过无数次演变后形成相对稳定空间的自然界限来界定的,这种自然形成的界限虽然有波动性,但与人为的、社会的界限相比,波动性却很小。人为的、社会的界限,以“政治边疆”和“文化边疆”为例。“政治的边疆”意味着不同利益集团在一定时期里的势力范围。[3]以往,政治的疆界它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改变,或分或合,或拓展、收缩、或兼并、异主,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所以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人才会得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论断。如今,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和影响,政治边疆演变成了全球时代的极端形式,即现代意义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领土分野。以中国为例,现代的疆土绝不等同于历史上的疆土。 相比之下,“文化边疆”的界定显得要宽泛和综合一些。它包含了“某种相对独立、稳定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伴生的族群意识乃至价值观念。”[3]文化有它自己的地域中心,凡在这个中心之外或这种文化难以辐射和影响到的地方才被视为边界。边界之外是与这一特定文化截然不同的“异文化”。以中国的说法“中原”、“塞外”为例,若以中原为轴心,从所谓“中原目光”来看,在其西面北面,世世代代以牧为业,而且“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牧区,便可以看作是“以农为本”的文化边疆;相反,农耕之地也就成为了牧业民族眼中的“他邦”所在。“长城内外是家乡”,[4]用拉铁摩尔的话说,就是“对汉族是边缘的长城,对整个的亚洲内陆却是一个中心”。[5]这是传统“边疆”的内涵,它是相对的,甚至是人为和主观的,它强调的是族群,它界定及维持着族群边界,它始终以民族和地缘作为固有的疆界。 此外,边疆又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 传统理念上的“边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那条所谓分割一国与它国领土或公海的外部界线(国家边界线)是呈曲线形式发展的。 纵观人类战争历史的长河,大部分战争都是在边界爆发,这又赋予了“边疆”在军事方面的又一含义——边疆地区是国家的国防前沿,即边防地区,在军事方面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面临外部军事威胁或武装侵略时就更为突出。因为就实质来看,战争是为了对边界线的重新划定。所以,国家边界的内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战争历史反复地证明了,每一次战争的演进,都包含着新的作战空间的变化拓展;每一维战场的出现,都带来国家新一维边界的拓展。 更宽泛的我们且不说,单就中国而言,从远古到近代,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岁月,经过华夏民族的不断开拓和无数次的兼并战争,中国的版图也经过了无数次的演变。自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出现过多次大一统局面。秦汉王朝开创了全国统一的先河,隋唐王朝疆域的开拓扩大了中原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实现了“华戎同轨”、“冠带百蛮,车书万里”。宋、辽、金时期,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意识,各族人民克服了战争造成的种种困难,内地和边疆的开发与交流进一步发展。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一统全国的先例,中原和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族本身,发生了长达百年富有特色的大融合,改变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结构和狭隘观念。直至明、清,特别是清朝前期,清王朝在元、明两代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全国的统一,基本上形成了现今的疆域范围。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疯狂入侵,中国的版图又发生了变化,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离中国而去。现在,就连日本都屡次在钓鱼岛制造事端,企图从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土地上再分点儿出去。当然,如果把这姑且算作是日本开拓“边疆”,那也只能是他国一厢情愿的“侵略式的开拓”,中国人民是绝对不允许的。 总之,传统的“边疆”,无论是从地理方面,还是从政治、文化方面来讲,它始终无法摆脱政治版图、领土边界和民族意识等固有框架。 二、现代“边疆”涵义的拓展和延伸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动荡、分化、改组和向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如果还是仅仅用传统意义上的“靠近国界的领土”来定义“边疆”,那就显得太狭隘了。因为现代“边疆”的涵义已经不断地延伸到各个领域了,出现了经济边疆、信息边疆、文化边疆等一系列新名词。现代“边疆”的涵义之所以不断延伸,主要是由于现代经济、军事、科技等的飞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发生的一体化趋势,其特征是商品、技术、信息以及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形成了一种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一种无法遏制的铁流涤荡着全世界,对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全球化的综合逻辑是不可动摇的,其势头是无法抗拒的”。经济全球化不是渺茫飘忽的一片云,不是偶尔刮过的一阵风;它已是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冲刷激荡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纽约华尔街的银行老板到北京胡同的普通百姓,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以经济发展领域的终端为界线的经济边疆。经济边疆是以经济为界碑的。这个“边疆”不分领土和国界,以及文化差异,它以经济发展作为经线,以市场作为纬线,在全球纵横交错,复杂地存在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竞争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容易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扩张的牺牲品乃至附属物,这将引起“经济边疆”的“边疆危机”。 2.战争的现代化、信息化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总是首先被用于军事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等,我们不难看出高技术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现代的战争不仅仅是发生在领土边界线上,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已经逐步地涉及到各个领域。继陆、海、空、天后的第五维战争——信息战的出现,必将把我们的视线引向新的战场形态和新的疆域概念,探讨新内涵的国家边界。 信息战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样式。它在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的广阔空间里,悄悄的发挥强大的杀伤力,信息领域的斗争有着长期性和复杂性。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斗争表明,信息对抗正在跨越战争时空,不仅在战争的各个层面、各个阶段全面展开,也会在和平时期实施,并向社会各领域和层次渗透。 如果说机械化战争是打钢铁,那么信息化战争则是打网络。信息边疆的界线就是在全世界这个庞大网络的弱极,因为只有在弱极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知这一维信息边疆。 3.现代文化的融合 未来,人类的发展,将难再以现行的民族和地缘作为疆界,一种跨国界、跨地区、跨种族,以信息为导向的联合体将会形成。 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密切,文化等得以进一步的交流和不断融合。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为例,两者各有千秋,各有各的优越性。因此,中国人仰慕西方高科技的发展;而西方人却到东方文化中寻觅由于西方社会发展所遗留下来的弊病的良方,他们中有人认为此良方是中国孔子和孟子等的思想,故有“西方病东方药”之说。这当然会带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其他文化也不例外。 此外,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国家间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国际事物的诸多方面出现了新的跨国趋势,人们能够轻易冲破国家之间的疆域限制进行沟通。传统的民族国家地理边界变得模糊而易于渗透,国家对内外事物的处理已再不能只采取地理封闭和限制的传统措施。 所以,各地区、种族、国界的各种文化,经过不断地揉和后,势必会产生一种新的、顺应时代的文化。这种融合后的新文化必将冲破以民族和地缘作为疆界的固有框架。 综上所知,由于现代经济、军事、科技等的飞速发展,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义“边疆”。那么,究竟如何来解释现代“边疆”呢?我们姑且把它解释为“一种影响当代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动力所能辐射到的领域以外及与之相对(或独立)的其他领域”。这里,我们要声明一点的是,现代边疆含义的延伸和拓展,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从我们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现代“边疆”(特别是经济、信息、科技等)的影响力和渗透性的,其主观思想始终不违背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三、韬光养晦,沉着应对 现代“边疆”涵义不断地延伸到各个领域,对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各种冲击。特别是经济边疆、信息边疆、文化边疆等特指领域的出现,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冲击甚大。面对由此带来的各种危机,我们必须遵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二十八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 所以,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总方针下,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 (1)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的外交政策。 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封闭型的经济运行机制显然是行不通的,也是极不理智的。任何国家,自觉不自觉地都要融入全球化浪潮中,这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惟有勇敢面对。 (2)积极主动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去,并以高新科技及繁荣的经济为进入筹码。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于经济边疆,我们只有做“疆内”之人,只有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利用国际市场的有利资源,才能充分发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优势,提高综合国力,增大经济安全系数。以积极的态度抓住经济、技术交往愈加密切的机遇,发展自己。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和调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都与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相关联,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她的各种负面影响、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经济就难以顺利发展。因此,我们国家要积极参与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当然,这里经济和科技是分不开的,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阐述中国政府立场时指出:“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现代科技的进步,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产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在信息边疆出现的同时,信息安全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安全。新世纪在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在信息安全领域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极力争夺信息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因此,我们必须把国家的信息安全问题放在全球战略的高度来考虑。 信息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战争的目的由实物争夺转向信息争夺、领土侵略转向信息侵略。为此,研究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信息战方面的战略战术,提高我们的信息战水平,铸造中国的信息之剑,是中国应对未来信息战的重要策略。首先,在思想上,要认清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差距,抵御信息侵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国家信息理论。其次,在技术上,要把信息攻防摆在一个战略高度,从信息攻防的方方面面去研究论证危害我国安全的因素有哪些,继而研究防范的措施和方法。要夺取未来战争的制信息权,技术装备固然重要,但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能驾驭高科技的装备。 在全球化时代,影响国际关系行为的因素复杂而广泛,文化在这种背景下迅速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显要因素之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文化边疆是以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性为界碑的。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美国为首在世界上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他们那种以军事和经济为主的“硬权力”似乎行不通了,把注意力转向了以文化、信息为主的“软权力”战略,更加注重这些“软权力”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渗透。 试图通过“吸引”和“说服”达到同化其他文化,实现其文化独一性的目的。美国由原来攻占他国的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变为了征服和控制他国人民的头脑。所以,美国试图将他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置于全球统治地位。 信息网络加速了国家间的思想和文化传播,而从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美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宗主国”。这样一来,就更加便利了美国利用网络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文化渗透。 对于这一文化边疆带来的冲击,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特别是文化安全。我们要始终保持本国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特性,不要一味的盲目追逐外来的“先进”文化,我们要创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树立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要会正确吸收西方的文明精华,来完善我国的文化机制。另外,我国的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适当对其补充时代养料。 (3)保护和巩固自己的各领域,使“边疆”不被冲破或渗透。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经济、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边疆”的含义不断延伸、拓展,出现了信息边疆、经济边疆等新概念,传统意义上的“边疆”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影响当代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动力所能辐射到的领域以外及与之相对(或独立)的其他领域。对此,我们当韬光养晦,沉着应对。 参考文献: [1]辞源[M].第四册,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2]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京华出版社出版,2001. [3]徐新建.从边疆到腹地:中国多元民族的不同类型[J].雅虎http://www.3miao.com. [4]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J].读书,1998,(4) [5]拉铁摩尔.中国的边疆[M].赵敏求译.正中书局,194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