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王晓秋:孙中山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团结报》2015年11月19日第 newdu 参加讨论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孙中山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近一个世纪了,但他的思想、精神,仍然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人。他的许多思想包括文化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具有启迪和借鉴的价值,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研究、继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也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我想着重谈谈孙中山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从近代以来直到当代,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始终是中国人文化观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历来文化论争的一个焦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今天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现代历史,清朝的闭关锁国“华夷之辨”文化观曾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晚清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文化观,历史证明也不能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和近代化道路,甚至未能挽救清王朝的灭亡。至于后来有些人主张的“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文化观,更不能引导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但是这些观点至今还有人信奉和宣扬。实际上,早在一百多年前的20世纪初,孙中山就旗帜鲜明地批判过“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的文化观,而且摒弃了当时流行的机械割裂体用关系的所谓“中体西用”或者“西体中用”的文化模式。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要珍惜、继承、扬弃和超越。对外来文化则要吸收、选择、借鉴、融合。形成一种中外文化有机交融贯通创新的文化取向。他提倡“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争取“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因此,孙中山对待传统文化,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同时也反对“食古不化”,“复古倒退”。主张既要珍惜发扬民族文化的精华,又要扬弃其糟粕,並提出“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批评“泥古而不通今”。对待外来文化,他既反对盲目排外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也反对“全盘西化”、“崇洋媚外”。孙中山认为必须对外国优秀文化“釆取开放的态度”,但是又不能不顾国情,照搬外国。因为“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洲的大不相同”,所以“就不能完全仿效欧美照样去做”,而必须“按照自己的社会情形,适合世界潮流去做,社会才可攺良,国家才可以进步。”因此,孙中山称自己的文化观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而他的思想学说则是“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孙中山的文化观与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以及今天我们提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观,基本上是一致的。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今天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辩证。正如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的,“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还指出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而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对外来文化要“坚持洋为中用,融会贯通,开拓创新”。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时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从之”。“讲求兼收并蓄,并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孙中山文化观中还有许多对我们当代有启迪、借鉴的内容,如他主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须同步进行”,“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结合”,“学问为立国之本”,“兴学育才是建国的基础”等等。还如他关于“王道文化”与“霸道文化”的论述,孙中山1924年11月在日本神户的演说中,曾运用这种文化观尖锐责问日本政府:“从今以后对于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至今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当然,孙中山思想包括文化观中也还存在一定历史局限性和不足,我们不能苛求前人。但是当代社会和网络上却有些人肆意贬低与丑化孙中山的思想和形象,攻击他“没有治国能力”,“只会放空炮”,甚至攻击孙中山先生和许多革命先烈是“蠢动而祸国”,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是必须加以批驳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